作者:孙维杰、薛冰
2022年全国“两会”, 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首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而“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新时代中小企业的领头雁,其所具有的专业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特色资源、创新能力等优势关系到所在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并能为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活力。
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助力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企业对保障就业民生、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三大产业转型升级和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一)资金问题长期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自身经营、发展和迈向“专精特新”企业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需要大量资金支撑,对融资方面有着迫切需求。受其自身特点、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等因素影响,相关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较高,融资渠道单一。特别是受之前疫情冲击,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资金链已经濒临断裂,面临生存困境和信用危机,缺乏足够资金支持企业正常经营和顺利发展。
(二)技术问题影响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企业需要充足的科研力量支撑产品更迭。但相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科研资金和科研能力不足,研发成果转化周期长,相关企业缺乏迈向“专精特新”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三) 人才问题桎梏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企业离不开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科研人才等大量优秀人才。相关企业在基础人才、管理人才、科研人才等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难度较大,人才匮乏问题严重桎梏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企业步伐。
二、相关建议
(一) 加强金融服务,全力破解中小企业资金难题
进一步出台财税、金融、货币等方面扶持中小企业的“专精特新”政策,增加财政资金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给予财政贴息支持、增加企业融资配套资金,特别是加大科研专项经费补助力度,提高中小企业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强化政企银合作,积极打通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渠道,指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总量,丰富无抵押贷款、低息贷款、信用贷款等普惠贷款产品类型,为相关企业及时“输血”。同时,针对因疫情导致还贷压力较大的情况,指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为相关企业灵活调整还款安排,合理延长贷款期限,适当减免贷款利息,进而有效减轻企业正常运营和迈向专精特新企业的资金压力。
(二)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推动中小企业突破核心技术
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构建中小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主体合作共享、互利共赢的市场导向型“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机制,搭建“政产学研用”深入战略合作的平台,开展科研难题攻关、科技成果转换、科研技术共享等工作,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和高科技赋能产品,为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实现多赢。
建立服务中小企业的市级智库,由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牵头,市内各大高校相关专业学者、研究机构专家、相关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等共同组成,为中小企业出谋划策,为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撑。
(三)优化升级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不断加大中小企业人才政策供给力度,通过加大走访企业力度、定期召开政企座谈会,充分聆听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人才引进政策、人才保障政策和人才激励机制进行优化升级,为相关企业引进急需人才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引才留才用才环境。
同时,根据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政府可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定期邀请中小行业领域专家开展人才专项培训等方式,为我市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充足的高质量人才。
作者孙维杰: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监事长、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旅游组委员、民建秦皇岛市北戴河总支副主委、秦皇岛市鹏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者薛冰:民建河北省委青年委员会委员、民建秦皇岛市北戴河总支委员、河北省康复医院信息科教科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