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常小军 王金友)8月19日,中央及省级15家主流媒体齐聚河钢集团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氢冶金公司(以下简称张宣科技),共同聚焦张宣科技公司引领钢铁产业绿色转型。

媒体采访团在厂区合影
当天上午,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改革报、中国化工报、河北日报社、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等15家中央及省级权威媒体在河北省国资委二级巡视员、宣传外联处处长张瑞娥和张宣科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裴生谦,宣传部长张军、副部长魏清源的引领下,共同探寻张宣科技“氢冶金”的“绿钢”秘密。

氢冶金全景
揭秘“绿钢”:低碳革命的钢铁新名片
何谓“绿钢”?它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环保理念的生动体现。裴生谦副书记自豪地揭开其神秘面纱:“绿钢,是河钢张宣科技依托‘氢基竖炉+高效电炉’这一革命性低碳生产工艺精心炼制的钢铁精品。相较于传统‘高炉+转炉’模式,我们的创新工艺实现了环境效益的飞跃——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高达7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尘颗粒排放量均大幅下降,其中粉尘颗粒排放量更是锐减超80%。尤为重要的是,我们致力于实现冶炼过程、能量来源及原料生产的碳近零排放,每年减少碳排放约80万吨,真正意义上从源头把控,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钢铁力量。

特钢产线
深耕特钢,绿钢产业链再升级
张宣科技并未止步于绿钢的单一成就,而是以此为契机,在特钢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拓展绿色版图。公司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与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成功研发并推出内燃机热端材料、航空航天及军工级特种合金、高端模具用材料等60余种绿色高端新材料,不仅实现了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替代,更解决了航空航天领域的材料瓶颈问题。这一系列壮举,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进一步完善了绿钢产业链,展现了张宣科技在绿色转型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与卓越成果。

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宣科技中试基地
产学研融合,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新引擎
为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张宣科技积极拥抱国内外知名高校,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名校携手共建科研平台,围绕低碳冶金、近零碳排电炉炼钢、数字化智能化等前沿技术展开深度合作。这些合作不仅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更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与应用,为张宣科技的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专利与标准并进,引领行业绿色转型新风尚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张宣科技深知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申请氢冶金相关专利54项,并启动编制国家及行业标准11项,参与制定多项国标、行标、省标。这些专利与标准的取得,不仅巩固了公司在氢冶金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与模式。
响应政策号召,展望绿色未来新图景
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吹响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号角,特别强调了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河北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省国资委狠抓落实,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行了系统部署,并启动了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在此背景下,张宣科技更是将绿色低碳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展望未来,张宣科技将继续携手上下游产业链伙伴,共同推动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
公司锚定“氢冶金、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五大产业园区和产城共融示范区的发展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绿色低碳为底色,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华章。在钢铁行业的浩瀚星空中,河钢张宣科技以其从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的华丽蜕变,不仅在中国钢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成为了世界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的璀璨明珠。在未来的道路上,张宣科技将继续携手各界伙伴,共同绘制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为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钢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