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挥林长制指挥棒作用
推动河北省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经联播讯(通讯员 王铁军 雷嘉珮 刘 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这为河北省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河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开创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工作新局面。在2023年度全国林长制督查考核中,河北省获评优秀等次,邯郸市、张家口市崇礼区获得国家林草局激励表扬。
高位推动压实林长责任

保定市坚持推进基层林长
网格化管理巩固了造林成果
河北省各地、各部门以层层压实林长责任为目标,充分发挥林长制指挥棒作用,周密部署,高位推动,全面提升了林长制运行效能,促进林长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以上率下促进落实。召开省级总林长会议及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林长制改革过程中的出现的疑难问题,以上率下,严格履职尽责,压实林长责任,保证林长制高效运转。相继签发2个省级总林长令,围绕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任务目标,安排部署全省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打好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防范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有效遏制林草有害生物灾害等重点工作,坚决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省级副总林长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议督导落实情况,省级林长分赴责任区域实施巡林督查共39次,推动工作有效落实。年初以来,全省累计召开各级林长会议180次,发布林长令210个,市、县级林长巡林3800余次,协调解决林草重点难点问题620多个。
联手保护建立机制。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部门协作工作机制,通过联合部署推动、联合执法监督,协同推进林草资源保护发展等方式,全程保护林草资源安全。持续创新“林长+”协作机制,承德、张家口市推行了“林长+河湖长”协调机制,保定市、廊坊市建立了“林长+教育局长”“林长+专家”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邯郸市、秦皇岛市设立司法保护生态修复基地,邢台市联合开展林草资源保护发展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廊坊市开展“林长+警长”联合巡林,石家庄市、沧州市、雄安新区、辛集市等地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这些都严厉打击了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
源头治理紧抓长效。突出抓好县级林草机构、乡镇林业站和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了“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体系,从保护源头上抓起确保长效。石家庄市赞皇县、井陉县、平山县,张家口市蔚县、赤城县、涿鹿县,秦皇岛市青龙县,邯郸市涉县等8个县恢复单独设置林草机构,为顺利开展林业草原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各地通过加挂林业站牌子等形式,累计恢复设置853个乡镇林业站,张家口市所辖县区下发正式文件在乡镇(街道)加挂林业站牌子,定州市将村(社区)林长制列入村级工作制度并进行规范。全省将脱贫人口和公益林、天然林护林员统一纳入生态护林员管理,保定市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年度上线率达84%以上。
督查考核齐头跟进。坚持林长制考核向上提级,将林长制落实情况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体系,林长制考核结果报请省级总林长审定后通报全省。突出林长履职、部门协同、基层基础、资源消长等重点,精简优化2024年度林长制考核评价细则。坚持督查向下延伸,河北省委、省政府督查室定期督办林长制推进情况,省领导带队专题督导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省林长办建立半年评估和定期通报机制,统筹开展专项督查和暗查暗访。邯郸市将年度考核结果与森林资源总量增减挂钩。承德市成立工作专班实地督导县乡村三级林长制工作开展情况。邢台市通过电话抽查、暗查暗访等形式检查“一长两员”履职尽责情况。
重点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张家口市加强三北工程建设
大力营造沿坝防护林
全省各地严格按照河北省2024年第1号总林长令要求,赋能林长制,科学有序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打好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着力实施林草资源保护管理等林业草原重点工作,绿色屏障更加充盈,京津冀生态发展底色更加浓郁。
国土绿化强力推进。突出张承坝上、燕山-太行山区等重点区域,依托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省级财政造林绿化等重点工程,全力开展绿化攻坚,截止7月底,全省共完成营造林49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25万亩,分别是年度计划的82%和50%,超进度完成绿化任务。组织省军级领导义务植树活动,全省2221万人次义务植树6853万株,在全省营造了爱绿、植绿、护绿良好社会氛围。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实施村庄绿化、农田防护林网等工程,完成乡村绿化9.5万亩。承德市今年前六个月完成国土绿化任务80.84万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沧州市共完成90个绿化提升村植树8.68万株、村庄绿化1721亩,为年度计划任务90%。
三北攻坚战全面打响。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打好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任务目标。建立以省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的三北工程协调机制,召开全省三北工程建设动员部署会、推进会,印发《河北省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河北省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行动方案(2023-2030年)》,保证三北工程建设任务、标准、进度和质量。争取三北工程重点项目9个、中央资金15.64亿元,在全国排名前列。完成林草建设任务100.6万亩,是全年计划的74%。保定市把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与白洋淀上游生态支撑区建设有机相结合起来,完成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1.3万亩。张家口率先编制《张家口市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行动方案》,谋划在太行山区、燕山山地、坝上张承地区实施生态综合治理项目3个,建设任务89.51万亩,实施中幼林抚育45.83万亩、退化草原修复66.76万亩,现已基本完成项目作业设计和项目实施方案,为各地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开了好头。
安全防控凸显成效。春防期间,全省6800多个检查站、10.9万名护林员、18万乡镇专业、半专业队伍全员上岗巡护,组织开展可燃物“六清”、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专项行动,有效降低火灾风险。综合运用12颗卫星、5671个视频监控、449个瞭望塔等,“空天地”全天候监测火情热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全省仅发生1起一般森林火灾,没有发生草原火灾,成为近年来火灾发生次数最少的年份,筑牢了京津冀绿色安全屏障。开展“护松2024”专项行动,松材线虫病继续保持零发生。完成美国白蛾、春尺蠖等防治作业311万亩次,有效遏制有害生物暴发危害。保定市构建了市、县、乡、村、户五级联防联控机制,将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分别控制在0.9‰和2‰以下,林草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4‰和9.5%以下。秦皇岛市制定印发《2024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要点》《2024年度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2024年飞机喷药防治美国白蛾等食叶害虫实施方案》,完成防治作业面积17.1万亩次,严防林业有害生物和病虫害发生。
资源保护严格有力。认真执行林地定额管理制度,严格监管采伐限额使用,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范围调整和规划编修,与北京市编制完成《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创建方案》。印发《河北省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0年)》《河北省重要湿地名录》,认定公布第一批次“鸟类天堂”6个,与北京市共同启动华北豹及其栖息地调查评估和生态廊道建设。依法查处行政案件811件,恢复林地44.9公顷,补种树木8万余株。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开展了湿地生态修复、国家重点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并在7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北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
支撑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唐山市迁西大力发展经济林促进林农增收
河北省林草系统以林长制为抓手,紧盯任务目标,不断在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督查考核跟进上下功夫,支撑服务保障能力得到巩固增强,夯实了林长制发展根基。
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省共谋划林业草原项目299个,落实省级以上资金54.9亿元,分别是年度目标的149%、110%。争取增发国债项目18个,总投资24.44亿元,在全国林草系统位居前列。对新能源、增发国债等重大建设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依法审核使用林地草原369项,保障用地1063公顷。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每年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集体林改特色“试点村、试点场、试点行和试点县”100个,“试点户、试点社、试点企业和试点基地”100个。推进林草产业提质增效,全省经济林新发展和提质增效面积26万亩,新增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6万亩,花卉新发展和提质增效面积152万平方米。加强林草科技示范推广,唐山、邢台、邯郸等8市19县区新实施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21项,推广先进技术成果18项、标准9项,建立示范基地25个,有效推动林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在合法合规用地用林用草前提下,全面提高审批效能。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重新修订了《河北省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树木补种标准》,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流程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标准规范和审管权限。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京津冀“跨省通办”,压减《京津冀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负面清单》事项1项,明确3项民生事项“跨省通办”的实现方式。印发2024年度随机抽查工作方案、事项清单、抽查计划、工作指引等配套制度文件,持续完善执法人员库和检查对象库,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办理涉林涉草行政案件811件,督办林草各类案件线索21件,确保林草资源安全。
基础支撑进步巩固。严格落实六项配套制度,层层编制“1函N清单”,服务保障各级林长知责尽责。鼓励各地创新制度体系,张家口市、唐山市出台《林长制工作规范》,承德市完成《林长制河(湖)长制管理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各地深化林长制试范点建设60个,在生态修复、资源管护、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组织举办全省林长制培训班和研讨座谈会,不断提升各级林长办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创新社会参与方式,林长制智慧管理系统上线试运行。衡水市召开林长制新闻发布会。张家口市打造24个林(草)长制主题公园。石家庄市组织“争当省会护林员”线上答题活动。沧州市开展“爱鸟周”暨救助鸟类放飞活动。秦皇岛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林果产业和林下经济。唐山市、保定市、衡水市、定州市选聘“民间林长”、科技林长和社会监督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林草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

南大港湿地坚持生态保护修复取得良好成效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