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通讯员 王虹敏 侯星) 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以来,河北省武安市积极响应,围绕“林改四问”核心议题,勇探“先行之路”,不断创新改革策略,推动林业发展踏上新征程,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产权明晰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
截止目前,武安市已完成集体林地确权面积101.33万亩,林权登记达954份。
为实现规模经营,武安市制定了《武安市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有力破解林地流转难题,整治林地流转过程中的种种乱象,为全市林地规范流转全程保驾护航。智寿源、宇绿源、金鼎林牧等龙头企业、合作社纷纷响应,流转集体林地面积2.6万余亩,累计投资数亿元开展营造林,使林业发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仅智寿源就流转林地经营权5000亩,并投资建设了颇具规模的核桃、花椒产业基地,年吸纳劳动力100人,人均增收20000元。
林业产业要想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
武安市与金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性贷款等金融产品。农发行作为武安市林改“双百”特色试点金融企业,共计向林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发放贷款21.7亿元,助力建设太行山绿化工程一、二期13.4万亩,国储林13.7万亩,充分保障了林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目前,武安市累计流转林地面积已超7万亩,核桃、花椒、板栗等产业基地遍地开花。依托国储林项目实施,武安市扩大元宝枫栽植规模,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为农民开辟出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武安连翘”等地理标志产品和“武安清香核桃”“大红袍花椒”“太行板栗”等特色品牌名声鹊起,大幅增强了武安林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今年6月,武安市举办了以“游太行山水,尝特色山货”为主题的山货节,活动现场的特色林业产品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吸引了众多采购商的关注。武安市还将持续利用融媒带货平台直播销售,实现产业联动增收,让林改开启兴绿富民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