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史伟 孙杰)武汉市市长盛阅春在日前召开的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5年武汉市要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上聚势突破,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建设汉江国家实验室科研总部和实验园区,支持在汉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建设东湖科学城,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推动武创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支持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大力发展研发产业,引育企业研发中心、研发型企业100家。
新建创新创业特色街区(小镇)、创新园区(楼宇)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众创孵化载体30家。
支持在汉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校地共建科创产业园。实施“学子聚汉”工程,吸引留汉来汉就业创业大学毕业生30万人以上。扎实推进“武汉工匠”计划,优化实施武汉英才计划,创建国家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争先善为,着力构建体现武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国家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增人工智能创新平台5家、市级核心产业园3个,开通低空飞行商业航线10条以上、城市治理类航线1000条以上,建设“航天+”示范产业园3个以上。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壮大量子科技、先进半导体等13个细分领域,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加快打造全国科技金融中心,积极探索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模式,新增上市企业8家以上。
加快打造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国碳市场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

办好第八届设计双年展。建设天河国际会展中心,支持筹办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建设东湖开源社区,筹建开源创新中心,打造武汉工业软件园。推动育幼、家政、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多样化发展。
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化标准化。争创全国首批“万兆先锋”城市。推进国家“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质量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部署20个垂直行业大模型及应用,小米科技园二期、金山武汉总部、达梦中国数据库产业基地投用。实施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揭榜挂帅”项目10个。
在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上勇挑大梁,着力增强城市能级和竞争力。
高水平建设“两江四岸”核心区,推动老汉口地区转型和汉江两岸联动发展。

支持东湖高新区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和新兴产业高地,打造“世界光谷”;支持武汉经开区加快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壮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支持长江新区加快建设阳逻国际港、科技创新港,构建“两港驱动”发展格局;支持临空港经开区加快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陆港枢纽,做强“中国网谷”。

推动新城区融合发展。支持沉湖国际小镇、金口长江军事主题文化区等特色化发展,推动天河空铁枢纽、航天新城等重点板块。统筹推进武汉新城六大片区开发建设,推动“六横五纵”道路建成通车,加快圈域产业协同发展。

积极探索“飞地”、联合招商、园区共建等模式。大力发展临空产业,推进都市圈航空货运一体化发展。推动光谷长江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武汉至黄梅高速公路武汉段,加快武汉枢纽直通线、武威快速通道天子山大桥等项目建设,建成通车沿江高铁武宜段,促进武汉都市圈与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常态化会商机制,落实三年合作行动计划,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加密汉沪、汉港等航空快线,积极参与中国碳市场大会。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强与在汉央企合作,推动三峡集团总部基地建设。
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五个一”体系和机制,新增20项“集成办”事项,推动100项高频服务事项“掌上办”、200项事项“承诺办”。
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实施枢纽通道提升工程。打造海陆空三条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深化中小企业培育“七万工程”,实施质量强企强链行动。
推进江北铁路香炉山站改扩建、阳逻港西港区多式联运一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争创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推广前置货站模式,建成民航(武汉)区域管制中心主体工程,打造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