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2月12日北京讯(张力 陈一夫 崔威汉)2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我国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将显著提升,国内铜矿资源量力争增长5%-10%,再生铜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标志着我国铜产业将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铜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铜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然而,资源保障能力不足、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在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铜产业链的安全性和韧性面临严峻挑战。
核心目标:全面提升产业链韧性

《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10%,再生铜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技术创新水平将显著提升,突破一批铜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关键工艺和高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我国铜产业链水平将位居世界领先地位,形成产业结构合理、技术创新水平高、质量效益好、全球竞争力强的发展格局。
重点任务:多维度推动产业升级
强化资源保障能力。通过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新建一批大中型铜矿山,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10%。同时,鼓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加快绿色低碳智能采选、低品位难选矿高效选矿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人工智能(AI)技术与铜行业的深度融合。建设一批达到环保绩效A级水平的标杆企业,推动铜冶炼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
优化产业结构与开放合作。培育一批铜产业优质企业,支持铜精深加工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鼓励铜冶炼企业与国外矿企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加大粗铜、阳极铜等初级产品进口,提升国际竞争力。
政策意义: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实施方案》的出台,不仅是应对当前铜产业链安全挑战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我国铜产业将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转变,为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随着《实施方案》的落地实施,我国铜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绿色智能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我国铜产业链将逐步迈向全球领先地位,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为我国铜产业的未来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通过全面提升产业链韧性、推动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我国铜产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