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2月12日北京讯(陈新航 吕薇 严晓娟)据上海市经信委,2025年,上海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出台深化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增加高质量产业科技供给,实施新产业标准领航计划,多层次培育创新型企业,构建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体系,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新赛道,打造低空智能装备、人形机器人、6G等具有竞争力的标志性产品。统筹推进三大先导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全面打响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新质生产力是上海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上海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领域取得显著突破,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提升。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上海累计有63款大模型通过备案,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的高地。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指出,上海正处于城市转型的重要关口,必须保持战略敏捷,以新质生产力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上海正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坚实支撑。
三大先导产业:迈向1.8万亿目标
集成电路。加快集成电路关键环节的研发攻关,推动下一代技术创新融合发展。2024年,上海集成电路产值增长20%左右,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引擎。
生物医药。在生物医药领域,布局基因和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建设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2024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人工智能。构建通用大模型,面向垂直领域发展产业生态,建设国际算法创新基地。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高地。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智能化与绿色化并行
通过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2024年,上海建成500多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了50多家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104个,服务工业企业近7.5万户。
在绿色化转型方面,上海围绕氢能、高端能源装备、低碳冶金等领域,加快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推动一批创新产品碳排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前瞻布局:抢占新赛道
加速布局未来产业,瞄准智能终端、生物制造、海洋装备、空间信息、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2024年,上海落地首个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首家人工智能语料公司,累计63款大模型通过备案。
推动元宇宙重大应用,布局碳捕集利用、“氨-氢”、高效储能等绿色低碳领域,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虚拟显示等终端品牌。
展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例如,2024年上海启动运行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