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2月13日北京讯(周子智 冯骅 吕薇 严晓娟 孔义明)元宵节前夕,春节的喜庆氛围还未散去,位于山东省枣庄市的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各企业纷纷开足马力赶订单、忙生产,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抢抓全年“开门红”。这一幕正是当前多个工业大省稳增长行动的缩影。

一季度作为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山东、河南、浙江、湖北等工业大省在优化环境助力企业增产增效、扩大制造业投资、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三大方面加大政策举措落实力度,为2025年经济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环境助力企业增产增效:政策暖风频吹
为确保工业企业春节后顺利复工复产,多地推出“暖企行动”。山东省枣庄高新区针对企业在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积极提供协助与支持,并实行“一企一策”量身定制发展规划。河南省则通过春节期间“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鼓励企业连续生产,规上工业企业连续生产率高于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
此外,新乡市推出11条惠企措施,包括对一季度满负荷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财政奖励,阶段性调整工商业分时电价,降低小微企业产品质检成本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新增了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举措,对一季度新增用工人数给予奖补,并推出春节期间企业增量用电奖补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生产积极性。
扩大制造业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扩大制造业投资是工业大省稳增长的另一发力点。浙江省一季度集中开工110个产业类项目,总投资达2321.1亿元,包括绍兴市浙江星柯先进光电显示产业二期项目、嘉兴市润泽智算中心项目等,旨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湖北省则提出抓紧推动技改投资超前出力,促进重点项目“投产提速”,全力提升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热度。
河南省在《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5年力争每年工业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累计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5000个以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庆市也提出一季度力争新签约制造业项目250个以上,新开工亿元级以上工业项目75个,推动50个重点项目投产达产。
推动产业提质升级: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布局
在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方面,工业大省聚焦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布局。广东省发布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将智能机器人产业作为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领域之一,并谋划布局一批省级未来产业创新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浙江省提出2025年完善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机制,构建以世界级集群为目标、国家级集群为骨干、省级集群为基础的培育发展体系,力争“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收突破9.5万亿元。河南省则强化产业需求导向,加快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5亿元以上企业有标志性研发成果、10亿元以上企业有创新联合体。
专家解读:工业大省挑大梁,稳增长仍需持续发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所所长关兵表示,2024年十个工业大省的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国比重约65.4%,六个省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水平。面向2025年,需进一步支持工业大省制定稳增长政策,加力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启动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专家指出,长期看,稳定工业经济增长需更多关注科技创新、产业提质升级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部署,推动工业大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国际创新基地。
开局冲刺,稳增长再启新篇
一季度“开门红”不仅关乎全年经济走势,更是工业大省展现担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通过优化环境、扩大投资、提质升级,工业大省正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为2025年经济稳增长注入强劲动力。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工业经济有望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下,迈向更高水平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