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2月25日北京讯( 李怀亮 许修德 郑成明)2025开年以来,中国能源领域迎来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浪潮,核电等重大项目加速引入民间资本。从2%到10%,民资参股比例大幅提升,标志着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也为能源结构优化和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参股核电比例提升,助力能源结构优化
2025年,核电领域民资参股比例从2%提升至10%,成为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突破。以浙江三澳核电二期、广东陆丰核电等项目为例,10家民营企业合计出资45亿元,预计带动民资投资超过240亿元。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核电项目的资金压力,还通过市场化机制提升了行业效率,为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提供了新动能。
绿证核发量激增,可再生能源市场扩容
2025年1月,全国核发绿证2.31亿个,同比增长225%,其中可交易绿证占比64.94%。绿证核发量的激增与政策体系的完善密切相关,2024年绿证核发范围拓展至全品类可再生能源后,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绿证交易与碳市场联动,进一步推动电力消费结构向低碳化转型。
政策支持与市场化改革协同推进
国家能源局明确表示,2025年将继续推动民资参股核电项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核电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此外,南方电网等央企与民企在智能微电网、新型储能等领域的合作也在深化,进一步拓宽了民资参与能源建设的空间。
民资入场核电的示范效应与未来展望
民资参股核电不仅为民营企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投资机会,还推动了核电技术的创新与产业链升级。例如久立集团从核电材料供应商转型为核电项目股东,展现了民资在能源领域的多元化角色。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民资在核电、风电等领域的参与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民资加速入场核电等重大项目,既是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成果。随着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的协同推进,民资将在能源结构优化和低碳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