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3月11日北京讯( 程义德 李斌 刘卫 赵庆伟)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乡镇正迎来历史性变革。近日,《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发布,明确提出将乡镇定位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并部署冷链配送、即时零售等延伸至乡镇的民生工程。这一战略布局不仅重塑了乡镇的功能定位,更将深刻影响数亿农民的生活与乡村的未来发展。
乡镇现状:从“城乡纽带”到“经济重镇”

截至2024年末,我国乡镇数量达21463个,乡村常住人口4.6亿人。近年来,乡镇发展呈现两极分化:百强镇如江苏昆山玉山镇、广东佛山狮山镇等以“专而精”“特而强”的产业优势跻身“千亿镇”行列,成为区域经济引擎;而更多乡镇则在公共服务与治理能力上亟待提升。
当前,乡镇的“枢纽”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国际连锁品牌如蜜雪冰城已下沉至4900个乡镇,以“极致性价比”激活消费潜力,单店日均销量达500杯,乡镇市场成为县域经济新战场;另一方面,农村快递网络覆盖95%的建制村,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15.8%,乡镇正成为连接城乡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未来角色:三大中心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中心:从“粗放管理”到“精准服务”
《规划》提出建立乡镇职责清单,严控基层考核,推动治理重心下移。例如,北京市通过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全覆盖,将80%的市域面积纳入乡村治理体系,统筹生态保护与城乡融合。专家指出,乡镇需强化人员配置,吸引年轻干部加入,同时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率,如推广远程医疗、智慧农业等。
农村服务中心:补齐民生短板,激活消费潜力
乡镇公共服务长期存在“硬件强、软件弱”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优化教育、医疗、养老资源:
教育:办好寄宿制学校,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运转;
医疗: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养老: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网络,试点互助性养老服务。
同时,冷链物流、即时零售向乡镇延伸,让农民“足不出村”享受电商便利。江西崇仁县河上镇的快递站日均处理近9000件农产品,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枢纽。
乡村经济中心:镇域竞争催生“新增长极”
乡镇经济正从“县域配角”转向“全域竞争主体”。2024年,全国500强镇中GDP超500亿元的有17个,规上工业企业超300家的达41个。政策支持下,乡镇通过三产融合探索新路径:
产业升级:蜜雪冰城通过“总仓—县域分仓—乡镇店”三级物流体系,实现柠檬“上午采摘、下午进店”,带动安岳县70%柠檬直供产业链;
数字赋能: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无人机、AI等技术应用,目标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65%以上。
挑战与展望:如何实现“三中心”协同发展?

尽管乡镇潜力巨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政策落地难、人才短缺等问题仍存。例如,部分偏远乡镇面临技术普及难、资金不足等瓶颈。专家建议:
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投入,2025年超长期国债、专项债将优先支持农业农村项目;
推动城乡融合: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保障进城农民土地权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国祥强调:“乡镇高质量发展需人力与经费双保障,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才能让‘三中心’定位从蓝图变为现实。”
乡镇的“三中心”定位,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也是城乡融合的试验田。从治理革新到经济突围,从服务升级到技术赋能,乡镇正以全新角色书写中国乡村的振兴答卷。未来,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乡镇或将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