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3月13日株洲讯(刘政权 袁建高 李建秋)3月11日,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主持召开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与在株企业、院校、医院等单位代表共商一体化发展路径。会议聚焦要素流动、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等关键议题,旨在进一步激发区域创新活力与经济活力,推动长株潭“物理叠加”向“化学反应”转变,助力湖南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双城族”痛点:交通成本与人才流动待优化
座谈会上,“双城族”代表结合自身跨城通勤体验,提出了诸多务实建议。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邓江明坦言,每月往返株洲与长沙的交通成本高达2500元,若轨道交通网络完善,成本可降至千元以内。他呼吁加快长株潭轨道交通网建设,串联三市人才聚集地,并推动高层次人才资质互认与服务共享。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的肖为则建议,发挥长沙工程机械的低成本优势与株洲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株洲行动:交通先行,产业协同破局
近年来,株洲以交通互联为突破口,加速融入“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2025年,G4京港澳高速长株段扩容工程启动,醴娄高速二期即将通车,醴陵至长株潭核心区的通勤时间进一步压缩。此外,“醴陵号”铁海联运班列开通,为本地陶瓷、烟花等特色产业开辟了“出海新通道”,助力“千年瓷都”走向世界。

产业协同方面,株洲依托醴陵能保科技产业园等平台,与湘潭、长沙形成错位发展。例如,醴陵的陶瓷电瓷产业与湘潭韶山电子信息产业园互补,共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推出“红绿古”文旅融合线路,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公共服务共建:从“跨市通办”到教育共享
株洲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三市已实现185项高频政务“跨市通办”,16家三甲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教育资源逐步均衡。长沙雅礼中学、长郡云龙实验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落地株洲,三市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亦在推进中。湖南工业大学教授王欢芳在会上建议,深化校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注入创新动能。
未来蓝图:126项重点任务锚定“一座城”
根据《长株潭一体化发展2025年行动计划》,三市将共同推动126项重点合作事项,涵盖交通、生态、科创等领域。株洲正全力推进“一厅一道一园一廊四张网”工程,包括绿心国家植物园、湘江科教走廊等标志性项目,强化与长沙、湘潭的“内聚外联”。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强调,株洲将以“一座城”理念统筹布局,破解要素流动壁垒,系统性融入长株潭重点产业链,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引擎”。
从“双城族”的呼声到政策落地,株洲正以交通为筋骨、产业为血脉、民生为底色,书写长株潭一体化的“株洲答卷”。随着要素高效流动与协同创新深化,这座“轨道上的城市”有望在区域竞合中释放更大潜能,为湖南乃至中部崛起贡献关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