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3月17日台州讯(蒋伟民 刘明瑄 )东海之滨,民营经济的浪潮奔涌不息。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源地,浙江台州以“敢为天下先”的胆魄,书写了民营主导的“块状经济”传奇。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这座“制造之都”正以智能化转型、海洋经济突破、新兴产业布局为引擎,全力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2025年一季度,台州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1%,新能源产业增速达15.2%,科技创新与开放战略的双轮驱动下,一幅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徐徐展开。
智造升级:从“传统制造”迈向“未来工厂”
台州的制造业基因深植于“一粒纽扣、一辆汽车、一艘巨轮”的产业传奇中。如今,这座拥有近16万家制造业企业、5647家规上企业的“制造之都”,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汽车产业领跑智能化革命:在吉利汽车临海制造基地,机器人生产线与3D数字孪生系统协同作业,新能源车销往全球。台州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6000余家,正通过布局新能源“三电”系统、引入清陶能源百亿级动力电池项目,抢占未来汽车城高地。
传统产业“数字突围”:玉环水暖阀门产业占全国市场25%,却曾困于“不会转、不敢转”。通过“泵阀产业大脑”的数字化改造,企业准时交货率、质量合格率提升20%,形成可复制的转型模板。
“隐形冠军”集群崛起:台州拥有307个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隐形冠军”产品,如伟星股份从纽扣龙头发展为全球服饰辅料王国,年产值超百亿。
向海图强:开放平台激活“蓝色经济”

面朝东海,台州以港口为支点,构建“双循环”节点城市,海洋经济成为增长新引擎。
临港产业带崛起: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吉利汽车、蜂巢航宇等龙头企业,2024年首批省级海洋产业平台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38.15亿元,同比增长24.2%。
海铁联运拓通道:头门港铁路支线二期启动建设,未来将贯通上海、江西等腹地,联动跨境电商综试区、RCEP示范区等五大高能级平台,推动“台州制造”走向全球。
“低空经济”腾飞:台州湾新区建成低空经济产业园,航天彩虹、北方长鹰等企业年产无人机超千架,民营企业华荣航空更跻身C919供应链,2024年1—11月产业链产值突破156亿元。
创新突围:未来产业布局“新质生产力”
从卫星工厂到合成生物,台州民营企业竞逐六大未来赛道,重塑产业格局。
“上天入地”的跨界探索:吉利旗下时空道宇卫星超级工厂实现卫星量产,日产1—2颗,成本大幅压缩;水晶光电从消费电子跨界汽车电子,打造AR/VR光学新生态。

未来产业矩阵成型:氢能、算力、机器人等六大未来产业加速布局,“浙里光谷”入选省数字经济示范园,浙东南智算中心支撑新型工业化。
资本赋能“创新雨林”:台州A股上市公司达74家,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双创苗圃基金15亿元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金字塔”上市梯队。
政府有为:营商环境厚植“民营沃土”
台州市委书记沈铭权表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安心经营、舒心发展”。

政策精准滴灌: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等惠企政策应享尽享,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简化审批流程,2025年民生实事涵盖医疗、教育、交通等十大领域,提升城市竞争力。
平台聚企成链:“1+1+9”产业平台以7%的土地贡献全市70%以上规上产值,温岭数控机床创新中心助推工业母机集群建设,产学研融合加速技术转化。
从“块状经济”到“智造集群”,从“民营造车第一城”到“低空经济新星”,台州民营经济的每一次跃升,都印证着“敢闯敢拼”的精神底色。2025年,这座东海之城正以创新为舵、开放为帆,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书写民营经济的新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