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3月18日北京讯(李怀亮 许修德 郑成明 )国家电网公司今日宣布,总投资达230亿元的“大同 - 怀来 - 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作为我国2025年首条开工的特高压工程,也是“西电东送”战略的新通道,该项目计划于2027年6月建成投运,将显著提升华北地区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助力京津冀区域能源结构优化与碳达峰目标实现。
贯通三省市的能源“大动脉”
工程起于山西省大同市,途经河北省张家口、承德等地,最终抵达天津市滨海新区,线路全长770公里,新建大同、怀来、承德(开关站)、天津北4座变电站,并扩建天津南变电站。建成后,华北区域特高压输电能力将从现有水平跃升至2100万千瓦,每年可促进新能源电量消纳超146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81万吨。
技术突破与生态保护并重
项目采用“双回线路+单回并行”混合架设模式,并创新应用高抗设备、低噪声变压器等技术,以降低电磁辐射和噪音污染。生态环境部在批复中明确要求,通过抬升导线高度、优化路径避让生态敏感区等措施,确保工频电场、磁场及噪声符合国家标准。此外,施工期将严格管控扬尘、废水和固废排放,减少对沿线生态的影响。
能源保供与区域协同双赢

作为“西电东送”关键工程,其核心目标是将山西、河北的煤电与新能源电力输送至天津等负荷中心。山西省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冀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工程配套新增800万千瓦新能源和400万千瓦煤电接入能力,可大幅提升华北电网内部资源调配效率,缓解天津等地的用电紧张问题。天津市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突破1100亿千瓦时,项目投运后,绿电消费占比将显著提升,为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能源保障。
特高压建设进入“超常规”阶段
国家电网特高压事业部透露,2025年公司在建特高压工程达39项,规模为2024年的2倍,标志着特高压电网进入高强度创新与大规模建设并行的新阶段。此次工程还将推动京津冀特高压环网建设,与天津南变电站扩建工程(2025年6月投运)形成协同效应,最终构建“三通道两落点”特高压受电格局,实现外受电中绿电占比1/3的目标。
国家电网董事长张智刚指出,该工程不仅是电力保供的“稳压器”,更是区域协调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加速器”,通过技术创新与投资拉动,为能源革命注入新动能。
大同 - 怀来 - 天津南特高压工程的建设,标志着我国能源输送体系向高效、清洁方向迈出关键一步。未来,随着特高压网络持续完善,华北乃至全国的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将迎来更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