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3月29日北京讯 (张力 陈一夫 崔威汉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以数字技术全面赋能轻工业发展,提出“两步走”发展目标,并部署四大行动和15项具体措施,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数字化转型基础扎实,轻工业迈向快车道
轻工业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数字化转型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轻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4.9%,网络化协同企业占比47.2%,个性化定制企业占比18.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施方案》的出台将进一步巩固既有成果,加速行业整体跃升。
“两步走”目标:2027年突破关键指标,2030年构建数字生态
《实施方案》提出分阶段目标:
到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提升至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5%;打造100个典型场景、培育60家标杆企业,制修订5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一批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成果。
到2030年: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完成数字化改造,构建“智改数转网联”数字生态,显著提升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四大行动15项措施:聚焦技术赋能与模式创新
为实现目标,《实施方案》部署四大核心行动:
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行动:
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利用智能建模、知识图谱等技术提升企业数据治理能力;
研发智能控制、人机交互等共性技术,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培育跨行业和特色场景平台;
深化人工智能应用,重点发展智能生产、预防性维护及智能家居等消费场景。
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应用行动:
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鼓励家电、家具行业建设定制服务平台;
提升柔性化生产能力,流程型行业(如造纸、日化)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离散型行业(如家电、家具)推广智能装备与工业软件;
拓展服务化延伸模式,支持企业搭建智慧供应链和“产品+服务”平台。
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推动轻工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强细分领域分类指导,包括家电、家具、五金制品、电动自行车等行业的梯次升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
夯实基础支撑行动:
围绕标准、质量、标杆、平台、方案五大要素,构建“五位一体”支撑体系,完善数字化转型生态。
细分领域分类施策,强化政策协同落地
针对轻工行业特点,《实施方案》对家电、家具、五金制品、电动自行车等细分领域实施差异化指导。例如,支持数字化基础较好的家电、家具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推动五金、塑料制品行业中小企业开展“微改造”,建设数字化产线。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宣贯,推动《实施方案》在重点产业集群、轻工大省落地,并与“两重”“两新”政策协同发力,持续巩固转型成果,为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轻工业数字化转型进入系统性推进阶段。通过技术赋能、模式创新与生态构建,轻工业有望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同时,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