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3月30日北京讯 (李文闻 严晓娟 孔义明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上明确,将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简称“两新”)的政策环境,加紧下达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投资补助资金,并强化项目监管,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这一政策组合拳旨在进一步释放民营企业活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资金加码、领域扩围、融资优化
超长期国债资金向民企倾斜
2024年“两新”政策实施以来,工业和回收循环利用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80%以上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带动相关领域民间投资平稳增长。2025年首批810亿元超长期国债资金已下达,重点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设备应用,并首次将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纳入支持范围。
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
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品类从家电、汽车扩增至数码产品、家装等领域。例如,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达15%(单件最高500元),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提升至2万元,国四燃油车首次纳入报废补贴范围。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全国汽车报废更新申请超100万份,家电以旧换新销售超1200万台,政策撬动消费效应显著。
融资环境持续优化
将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基础上,研究制定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中央财政贴息1.5个百分点基础上,叠加超长期国债额外贴息,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推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严查违规收费行为,为企业减负松绑。
民企成设备更新主力军
2024年“两新”政策实施以来,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8.4%,显著高于国有和外资企业。以海尔、美的为代表的家电企业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拉动零售业绩增长超30%,格力等企业则加速布局绿色智能生产线,推动产业链升级。在消费端,京东、拼多多等平台数据显示,智能家居、节能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50%-70%,政策有效激活高质量消费需求。
全链条监管与协同治理
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
国家发改委将依托“两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简化项目申报流程,建立常态化储备机制,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规模化设备更新。
回收循环体系升级
推动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设立全国性资源回收平台,支持供销合作社构建标准化回收网络,并严打非法拆解行为,促进再生材料应用比例提升。
标准引领与执行监督
2025年底前完成294项“两新”领域国家标准制定修订,重点提升汽车、家电等产品的能耗、安全标准,并将标准执行纳入中央质量督察考核。
政策红利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强调,2025年“两新”政策将通过“加力扩围”和“精准滴灌”,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环境。随着超长期国债资金加速落地和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民营企业有望在设备更新、绿色转型和产业链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