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4月1日温州讯 (刘明瑄 通讯员陈光友)温州市洞头区日前专题召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会议,发布《2025年洞头区海洋经济工作要点》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双轮驱动”战略推进海洋经济倍增发展,力争全年海洋渔业总产值突破26亿元,海洋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8%以上,完成重大项目投资35亿元以上,全力争创全省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重点片区。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双轮驱动”,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
立足“向海图强”战略,以新兴产业育强与传统产业升级为核心抓手,推动海洋产业提质增效。

新兴产业领域:聚焦深远海风电、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方向。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项目全面开工,计划2030年建成辐射国际的“一链四高地”,同步推进洞头2号风电场建设,力争新能源产业投资翻番,规上工业产值跃升。新材料产业通过招引上下游企业,探索“综合能源岛”及绿电产业链;诚意药业健康产业园则谋划建设康复医院及医学院,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

传统产业升级:实施文旅“五大行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岛,推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落地渔货交易综合体。依托“大黄鱼”产业优势,开工建设大黄鱼主题文化中心,并深化紫菜“三位一体”产业试点,实现传统渔业向品牌化、数字化升级。
海陆联动构建立体交通,夯实海洋经济基础

加速完善陆海交通体系,推进甬莞高速洞头支线、S325省道等项目建设,争取状元岙港区铁路落地,构建“港口+铁路+高速”多式联运网络。同步推进浙南近洋航运中心核心区建设,新辟2条外贸航线,推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进出口总额增长15%。新能源二手车出口基地落地及邮轮岸电改造等举措,则助力实现“新三样”产业零突破。
生态与科技双核赋能,护航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创新“蓝海驿站”海洋塑料治理模式,打造无废海湾样板;推进蓝碳项目,开发红树林林下经济,推广“红树林+青蟹”生态养殖技术,形成可复制的生态规范。科技领域,推出全国首创的“科技保险”政策,为企业研发失败风险兜底,最高可获保费20倍赔付,已吸引5家企业签约,撬动1090万元研发投入。
人才与创新并重,构建海洋经济“强磁场”

实施“博士之家”及“八类特色人才”培育计划,吸引青年返乡创业,打造“海创空间”孵化平台,累计吸引千余名青年入驻,孵化项目32个。同时,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推动传感器、新能源等领域技术转化,为海洋经济注入“智动力”。
洞头区委副书记、区长何莉平表示,洞头将以“海上花园”为愿景,深化陆海统筹、产城融合,力争到2025年形成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浙江建设海洋强省贡献“洞头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