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4月7日北京讯 ( 张力 陈一夫 崔威汉)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赋能下,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正通过“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深度融合,加速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闭环。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场景落地三端协同发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北京:政策驱动产业爆发
北京经开区(亦庄)已成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标杆。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头部企业加速突围:文远知行成为全球首个拥有中、美、欧、中东、新加坡五国自动驾驶牌照的企业,其Robotaxi业务收入与海外业务双创新高;小马智行2024年营收达5.48亿元,同比增长4.3%,付费Robotaxi服务覆盖北上广深。新石器无人车与速腾聚创合作,计划年内部署超1万台无人配送车,落地百城场景。政策端,《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4月起施行,亦庄已聚集120余家智能网联企业,形成涵盖车、路、云的全产业链生态。
上海:规模领航全球赛道
上海以“链主”企业引领产业能级跃升。2024年新能源汽车推广量达27.83万辆,累计推广164.5万辆,规模全球第一。上汽集团智己L6搭载“灵蜥数字底盘”,荣威应用“DMH超级混动技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每30秒下线一台车,本土化率超95%,全年交付超91.6万辆。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开放1586条,总长2767公里,浦东机场与金桥、临港实现互联互通。小马易行、百度智行等获首批无驾驶人示范应用许可,嘉定与苏州试点测试牌照互认,长三角协同加速。
深圳:创新生态全域开放
深圳正以“雨林模式”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新高地。2024年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统筹比亚迪、华为乾崑等企业构建全链条生态。坪山区440公里道路全域开放,前海开通4条自动驾驶公交线,累计开放测试道路2000公里。立法层面推出《深圳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入选首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推动高精度地图安全应用及商业化闭环。
技术突破:车路协同赋能安全
在无锡江阴,700余辆工程车接入车联网智控平台,实现0.4秒自动刹停;新吴区打造智控大道,引入数字孪生全息路口技术,2.5公里路段配备28套自适应雷达,轨迹复现准确率超95%。深圳通过“两级三层”云控平台,实现RSU信号灯网联率99%,路口覆盖率100%。车路协同技术弥补单车智能短板,提升交通效率与安全性。
未来展望:生态闭环加速落地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智能网联汽车定位为“新一代智能终端”,行业进入生态整合阶段。主流车企加速智驾平权:比亚迪将高速领航功能下探至7万元级车型,长安汽车2025年停售非数智化新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达47.9%,AI大模型推动极端场景训练效率提升数十倍。供应链层面,国产芯片、软件、零部件协同突破,车路云一体化场景加速落地,预计到2030年相关产业规模将超2万亿元。
从政策扶持到技术创新,从场景落地到生态构建,北京、上海、深圳正以“聪明车+智慧路”双轮驱动,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中国方案”。这场涉及交通革命、城市治理、产业升级的深刻变革,正在中国一线城市率先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