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4月7日昆明讯 (王东琴 申从亮 颜峯)在科技赋能与绿色发展的双轮驱动下,云南将农业打造为“芯片产业”般的高精尖领域。通过种质创新、设施升级、数字赋能,高原特色农业迸发出“新质生产力”,茶叶、花卉、蔬菜等“云字号”产品加速迈向产业链高端,一幅农业现代化的新图景正在云岭大地铺展。
种质创新引领产业变革

3月6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发布2025年十大品种十大技术,聚焦粮、油、花、蔗等特色产业。耐寒抗病粳稻“云粳50号”亩产突破727.6公斤,咖啡新品种“云咖RJS2号”杯测达86.75分,特高糖甘蔗“云蔗081609”全国推广超百万亩。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滇系”品种,正成为高原特色农业的“核心芯片”。
设施农业与数字农业双翼齐飞

云南全力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花卉产业加速低端设施改造,力争2028年优质花占比达70%;马铃薯晚疫病“五精一统”防控技术通过AI诊断+无人机施药,防效超90%,每亩节约成本百元。数字农业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昆明遴选25个主导品种和20项主推技术,覆盖水稻、玉米、花卉等产业,推动农业生产向标准化、智能化转型。
全链条升级塑造产业韧性

2024年,云南农业(种植业)总产值达4023.68亿元,同比增长5.1%。茶叶产量58.62万吨、花卉种植面积195万亩、蔬菜产量3094万吨,均居全国前列。普洱茶、云花等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斗南花卉市场年交易量破百亿枝,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鲜花交易中心。
三产融合催生增长极

云南以“农业+旅游”“农业+康养”为突破口,打造茶旅融合线路、花卉特色小镇。孟连县牛油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带动脱贫人口户均增收1.5万元;新寨村咖啡庄园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实现“卖豆子”到“卖体验”的跃升。冷链物流体系加速完善,全省建成田间冷藏保鲜设施千余座,农产品折损率降至10%以下。
全要素支持产业跃迁
云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将农业作为“芯片产业”打造,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财政补贴、金融扶持、科技特派团等政策组合拳发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3万个,家庭农场、合作社成为产业转型“生力军”。
打造万亿级农业产业集群
到2027年,云南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5:1,培育1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随着中老铁路、滇中引水等工程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将迎来“设施化、数字化、绿色化”三化升级,预计到2030年,云南农业总产值将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从实验室里的种子“芯片”,到田间地头的智慧农业,从舌尖上的“云品出滇”到文旅融合的产业新篇,云南正以农业“芯片”撬动高原特色产业升级,书写着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