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李建秋)今年以来,湘潭市新能源和汽车产业链发展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成为继钢铁产业链后湘潭市第二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长株潭三市构建起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联动格局,其中湘潭市精准聚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与核心零部件配套领域,通过政策组合拳与机制创新,正在湘江之畔书写产业升级新篇章。

政策驱动+链式党建 锻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区域协同战略下,湘潭市打出"组合拳":同步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储能电池及材料产业培育、新能源商用车推广应用三大行动,明确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创新实施"链上党委"机制,通过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新型治理模式,定期调度解决企业难题,以优质服务与综合成本优势构建产业引力场,突破传统招商模式桎梏。

全链布局+智造升级 构筑产业生态共同体
在长株潭新能源汽车城,四大整车制造基地擎起产业脊梁:吉利汽车湘潭制造基地实现55秒下线一辆整车的"湘潭速度",构建起涵盖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车及动力电池的全维度布局;博雷顿新能源矿卡基地达产后将形成年产5000台、产值超80亿元的产能;恒润新能源乘用车与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基地共同支撑起32万辆的年度产销规模。舍弗勒、拓普等80余家配套企业星罗棋布,形成从研发设计到检测认证的全产业链闭环,本地配套率突破40%。
头雁领航+雁群效应 释放产业升级新动能
吉利湘潭基地以银河系列纯电轿车星愿为代表,用最高车速140km/h、0-50km/h加速3.9秒的硬核性能叩开全球市场;湘电重装自主研发的230吨电动轮自卸车凭借零排放优势挺进澳洲矿山;传统专用车企业恒润汽车成功转型新能源乘用车制造。在"三改一扩"专项行动推动下,吉利、屹丰等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榜单,湘钢汽车用钢项目与湖南裕能电池材料双轮驱动,构建起从基础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生态链。
从"十里钢城"到"智造莲城",湘潭市正以新能源与汽车产业"绿速交融"的崭新姿态,在湘江畔绘就产业升级的壮阔图景。当每55秒就有一辆"湘潭智造"驶向全球,这座老工业基地正用速度与绿色的双重引擎,在中国汽车产业版图上镌刻下新的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