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4月17日石家庄讯 ( 常小军 王金友 刘常惠)昨日(4月16日),石家庄市低空经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正式成立,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低空经济领域再落关键一子。该联盟由50家企业、产业园区、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发起,包括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军鼎产业园等核心成员,将深度整合产学研资源,加速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为石家庄乃至华北地区低空经济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四大基地布局,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

联盟成立大会上同步揭晓了“一城四基地”空间规划:在鹿泉区、栾城区、行唐县及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分别设立产业创新基地、应用制造基地、通用服务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这一布局精准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场景应用及人才培育全链条,形成“研发-制造-服务-教育”闭环生态。
产业创新基地(鹿泉区):依托鹿泉区电子信息产业优势,聚焦无人机核心零部件、飞行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
应用制造基地(栾城区):结合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基础,推动无人机整机制造与智能化产线升级。
通用服务基地(行唐县):探索低空旅游、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打造京津冀低空经济示范样板。
人才培养基地(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平台,年计划输送技术人才超千人。
技术突破+区域协同,抢占产业制高点

石家庄市科技局副局长逯岩辉在成立仪式上强调:“联盟将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目标,重点攻关长航时大载重无人机、低空域空管系统等核心领域。”联盟已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计划年内启动3-5项联合技术攻关项目,力争在2027年前实现:
技术成果转化:推动10项以上专利技术落地应用,提升石家庄低空产业核心竞争力。
标准制定:参与制定2-3项国家级行业标准,抢占行业话语权。
产业链协同:联合京津冀企业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带,形成“北京研发、石家庄制造、天津应用”的协同模式。
京津冀联动,低空经济“飞起来”
此次联盟成立恰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之际。北京市近期发布的《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将推动京津冀飞行服务平台统一建设、协同运行,到2027年培育5000家低空经济企业,覆盖全链条服务。石家庄作为京津冀“低空经济走廊”关键节点,已获批华北最大无人机试飞空域,并编制完成《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与北京、天津形成“技术-制造-场景”互补格局。

石家庄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联盟将依托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河北军鼎产业园等载体,承接北京技术溢出,打造‘京研石造’产业模式。例如,北京某无人机企业已在石家庄落地生产线,预计年产能可达5000台,覆盖京津冀物流、测绘等市场。”
万亿蓝海启航,石家庄“低空经济”未来可期
随着联盟成立及四大基地启动,石家庄低空经济产业已按下“加速键”。数据显示,2025年京津冀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亿元,其中石家庄有望占据20%份额。未来三年,联盟计划:
培育龙头企业:支持2-3家企业上市,形成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
应用场景拓展:开通石家庄至雄安、北京等城市的无人机物流航线,打造低空旅游环线。
国际合作:对接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推动无人机适航认证国际合作。
石家庄市低空经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不仅为本地产业升级注入“新质生产力”,更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标杆。随着技术瓶颈突破与区域协同深化,石家庄的低空经济产业正蓄势腾飞,加速驶向万亿级蓝海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