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4月18日北京讯 (何东 史伟 陈子彧 李文前 刘政权)春潮涌动,项目攻坚战鼓正酣。4月上旬,浙江、湖北等地集中开工一批省级重大项目,产业投资占比超六成,新质生产力领域成为资金竞相涌入的“主赛道”。记者梳理发现,多地项目呈现“三优先”特征:产业项目优先、新质生产力优先、战略方向优先,凸显经济结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新动向。
浙鄂领跑,产业投资占比超60%
浙江:54个项目撬动2281亿投资

4月9日,浙江省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54个项目总投资2281亿元,产业类项目达35个,占比65%。
新质生产力标杆:
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杭州):聚焦航空全产业链服务,打造全球航空维修与再制造基地。
荣芯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宁波):总投资472亿元,达产后月产12英寸晶圆5万片,填补国内高端芯片制造空白。
东方特钢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嘉兴):应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建设全球领先的特钢生产基地。
政策导向:省委明确要求“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一季度“千项万亿”工程开工率已达69.8%,二季度项目突出“科创引领、量质并举”。
湖北:2047个项目掀起投资热潮

4月3日,湖北省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47个,总投资超万亿元,产业类项目1437个,占比63.1%。
新质生产力亮点:
安波福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武汉):聚焦智能驾驶与绿色出行,助力湖北打造全国汽车产业链枢纽。
存量升级+增量引新:829个存量改造项目总投资4142亿元,608个新建项目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民间投资占比提升:民间投资项目1477个,占比59.9%,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反映市场信心回暖。
新质生产力成投资“强磁场”

硬科技领域受资本热捧:
半导体:浙江荣芯、湖北三安光电等项目加速扩产,响应国家“芯屏端网”战略。
新能源:浙江金漪湖未来产业科技园配套光伏基地,湖北新能源电池项目密集落地。
生物医药:多地开工基因测序、高端医疗器械项目,借力AI技术提升研发效率。
政策红利加速资源集聚:
浙江:对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给予土地、税收专项支持,杭州、宁波等地推出“人才+资本”双引计划。
湖北:武汉经开区对新质生产力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从拿地到投产全程护航。
投资结构折射经济新动能
广发证券首席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马泓认为:“二季度基建投资预计提速至6%以上,但真正拉动长期增长的是新质生产力投资。浙江、湖北等地集中布局硬科技项目,既是对外部压力的回应,更是内需升级的内在需求。”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专项债发行提速叠加政策引导,产业投资正从‘铺摊子’转向‘上台阶’。浙江、湖北的项目选择具有示范效应,预计下半年更多省份将跟进。”
全国联动,新质生产力版图扩容

多地响应,项目潮向纵深推进:
湖南:发布《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重点承接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
黑龙江:牡丹江市开工大豆超级智慧工厂,融合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打造寒地大豆产业链标杆。
广东:深圳“万亩千亿”攻坚行动聚焦智能网联、数字经济,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速达47.2%。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正从概念走向实践,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市场人士预计,全年硬科技领域投资增速有望突破25%,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