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5月6日北京讯(蒋伟民 刘明瑄)当大多数人沉浸在“五一”假期的休闲时光中时,全国多地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从交通枢纽到能源基地,从城市地标到民生工程,数以万计的建设者放弃休假,坚守岗位,用汗水诠释劳动精神,以奋斗书写时代答卷。
交通动脉加速延伸,打通发展“大动脉”
在浙江,杭甬高速复线宁波三期项目的施工现场,77座主线墩身如钢铁巨龙般横跨海域,3000余名建设者正进行高空钢筋绑扎作业。项目负责人介绍,为应对海域滩涂地质难题,桥桩深度达地下100米,直径扩大至1.8米,确保桥体稳固。数字化生产指挥中心实时监控施工进度,保障工程高效推进。项目建成后,宁波至上海、嘉兴的通行时间将缩短20分钟,显著缓解北仑城区交通压力。
与此同时,渝昆高铁四川至云南段的控制性工程——马鞍山隧道迎来贯通时刻。这条全长4471米的高瓦斯隧道,经过1000余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在“五一”假期首日实现全线贯通。隧道穿越砂岩、泥岩地层,施工团队采用高精度爆破技术和智能监控系统,成功克服岩溶、瓦斯等地质风险,为渝昆高铁全线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在辽宁,沈白高铁后安隧道进入施工冲刺阶段。这条全长9125米的隧道已完成开挖9067米,剩余58米计划于5月上旬贯通。项目建成后,北京至长白山的铁路旅行时间将压缩至4小时以内,极大促进东北旅游经济发展。
城市地标拔地而起,赋能区域新未来
天津中新生态城绿创中心项目施工现场,180余名工人和管理人员正进行钢筋绑扎、钢结构安装等作业。这座总建筑面积6.49万平方米的地标建筑,集商业、生活和休闲娱乐于一体,预计2025年全面封顶。项目团队采用装配式绿色护坡、预制胎膜等新技术,结合数字化施工管理,实现效率与环保双提升。
在浙江瑞苍高速控制性工程灵溪2号高架桥,15名工人在高温下铺设沥青,黝黑的路面向远方延伸。作为浙江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瑞苍高速计划2025年底通车,届时将进一步完善浙东南交通网络,助力山区县经济腾飞。
民生工程紧锣密鼓,守护百姓“安全感”
在山西介休绵山风景区,一支由“扫山工”组成的专业峭壁排险队伍,用绳索垂降技术清除松动岩体,守护18公里景观步道安全。队员温海龙在60米高空作业37分钟,清除12处危石,最大单块岩石重达23公斤。景区通过“网格化巡查+智能预警”系统,近三年实现游客安全事故零记录。
在甘肃平凉静宁县,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假期不停工。建设者们加班加点铺设管道,提升城区供水效率,惠及数万居民。项目负责人表示:“民生工程等不起,我们多干一天,百姓就能早一天受益。”
科技赋能智慧施工,筑牢安全“生命线”
在浙江义龙庆丽水段白鹤山隧道,智能化三臂凿岩台车根据爆破方案精准钻孔,湿喷机械手、拱锚一体化台车等设备协同作业,大幅提升施工效率。项目团队通过BIM技术模拟施工流程,优化工序衔接,将工期缩短15%。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绿创中心项目,三级安全防线全程守护施工安全:专职安全员巡查现场,党员安全监督员盯控风险点,劳务安全协管员负责班组管理。项目还设置临时消防驿站和安全生命绳,确保假期安全生产“零事故”。
劳动者心声:坚守是责任,更是荣耀
“这是省重点项目,能为家乡发展出力,再累也值得!”西峡县众德公司新能源一体化车桥项目工人胡全勇说。假期里,他和100多名工友放弃休假,加班加点推进主体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00余个。
在甬金衢上金华城区段项目,钢筋加工班组班长张怀刚边操作设备边说:“钢筋质量关乎工程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假期里,他和工友们每天完成数吨钢筋加工任务,用双手筑牢项目“筋骨”。
“五一”假期,重大工程建设的轰鸣声,是劳动者向祖国献上的最美赞歌。从交通动脉到城市地标,从民生工程到科技赋能,建设者们以坚守诠释担当,用奋斗书写华章。他们的身影,是新时代最美的风景;他们的汗水,浇灌着高质量发展的希望之花。向所有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