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5月21日杭州讯( 陈源 陈子彧 刘海源)浙江省政府近日印发《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6方面27条硬核举措,剑指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1万亿元目标。这份被业界称为“AI27条”的政策文件,自5月3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7年底,标志着浙江全面开启人工智能产业“万亿级”冲刺模式。
万亿目标双核驱动,杭州宁波领跑全国
根据《若干措施》,浙江将构建以杭州、宁波为核心,辐射嘉兴、绍兴等环杭州湾地区的“双核多极”产业格局。杭州作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第一梯队城市,已集聚569家AI企业,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全产业链,利润总额占全省超七成。到2027年,浙江计划打造3家千亿级链主企业、30家百亿级龙头企业,并在人工智能领域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未来产业先导区。
真金白银补贴算力,企业用云成本直降30%
针对AI产业“算力饥渴”,浙江打出“组合拳”:
算力券直补:企业使用自主算力服务可获合同金额30%补助,非自主算力服务补贴比例达10%,最高补助800万元;
万卡集群攻坚:建设“芯模联动”适配基地,提升国产芯片性能及万卡级集群组网能力,对符合条件的算力中心改造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信贷贴息;
智算云优先:鼓励骨干企业以公共云形式提供智能算力,目标到2027年培育100个省级标杆用云企业、1000个示范应用场景。
人才评价破除“四唯”,年薪百万直通省级领军
政策首次以市场化标准重构AI人才评价体系:
年薪论英雄:年薪超100万元且具5年研发经验者,可直接认定为省级领军人才;年薪超50万元且具3年经验者,直通省级青年人才;
成果说了算:承担单个横向课题经费超300万元并通过验收的,直接认定为省级领军人才;
特殊人才绿色通道:顶尖人才“随到随评”,特殊人才可不经集中评审直接纳入支持范围,目标每年引进10名以上AI顶尖人才、支持300名以上AI人才。
数据开源双轮驱动,模型备案最高补500万
在数据与开源生态方面,浙江推出多项创新举措:
数据要素流通:建设行业级可信数据空间,企业参与数据标准制定最高奖励100万元/项;
开源生态培育:支持开源社区发布模型、提供模型服务(MaaS),对通过生成式AI模型备案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模型券补贴:企业购买模型服务可获合同金额30%补助,最高补贴500万元。
场景开放百亿级市场,具身智能纳入补贴

政策首次将AI应用场景开放纳入省级统筹:
场景补贴:省级每年评选不超过10个标杆应用项目,按投资额30%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
具身智能基地:建设公共测试环境,鼓励国企开放未来工厂、智慧园区等50个以上应用场景;
消费端刺激:将智能家居机器人、智能眼镜等产品纳入以旧换新补贴,按售价15%给予最高2000元/件补助。
百亿基金群落地,资本瞄准“硬科技”
浙江将充分发挥“4+1”专项基金引导作用,打造超100亿元AI基金群,重点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目前,省科创母基金三期(人工智能)已启动,目标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企业反响: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全链条加速
“政策精准切中AI企业痛点。”杭州宇树科技负责人表示,其四足机器人产品已出货千余台,2025年出货量预计达万台。在算力补贴、人才直评等政策助力下,企业研发成本有望降低20%。
随着政策落地,浙江正加速形成“算力成本洼地+AI应用高地”新格局。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浙江已规划建设5个万卡智算集群,力争2025年算力规模超100EFlops,为AI产业爆发提供坚实底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