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5月28日北京讯(哈梅 沈重 商和泉)近日,《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首次全面摸底我国数据资源“家底”。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泽字节(ZB),同比增长25%,相当于拍摄1300万部《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样高复杂度的3D动画电影。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我国数据资源规模优势持续扩大,更揭示了智能设备、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已成为数据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智能设备领跑数据增长,低空经济崭露头角
《报告》指出,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智能设备数据增速位居前列。其中,智能家居设备数据量同比增长51.43%,智能网联汽车数据量增长29.28%,无人机应用则带动低空经济领域数据增速超过30%。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蒋艳分析称,智能网联汽车、大模型等智能化应用已占据全社会数据总量的四成以上,而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虽数据规模尚小,但增速显著,正成为数据资源的新增长极。
算力基建加速布局,智能算力占比突破三成
为支撑海量数据计算,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2024年,全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其中智能算力规模达90EFLOPS,占比提升至32%。中央企业算力规模同比增长近3倍,智能算力占比高达40.22%;数据技术企业算力规模同比增长近1倍,智能算力占比达43.63%。八大国家枢纽节点算力总规模达175EFLOPS,为“东数西算”工程提供坚实底座。
公共数据开放提速,企业用数活力迸发
在公共数据领域,全国地市级以上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量同比增长7.5%,开放数据量增长7.1%。超六成省份已启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政务数据共享枢纽累计支撑调用超5400亿次,助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企业侧数据利用亦显著提升:存储数据中活跃数据总量占比达62.04%,同比增长22.73%;约66%的行业龙头企业和30%的数据技术企业已开展数据采购,利用大模型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7%,数据技术企业推动的高质量数据集数量增速达27.4%。
区域与行业分化明显,东部地区领跑
从区域分布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6省数据生产量占全国近六成,东部地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最为活跃。北京、上海企业人工智能投入平均水平位居全国前二,浙江应用大模型的企业比例领先。行业层面,制造、金融、交通物流行业数据生产总量居前三,金融业数据交易规模占比超30%,成为最大细分市场;交通物流、电力行业数据开发利用活跃度分别达78.24%和75.83%。
未来展望:数据要素化加速,产业规模剑指7.5万亿
《报告》预测,2025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有望突破50ZB,无人驾驶、具身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进程提速,数据治理、标注、智能等产业链环节将迎来发展机遇期。截至目前,我国数据领域相关企业已超19万家,产业规模超2万亿元,按年均20%增速测算,2030年有望达7.5万亿元。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算力基建、高质量数据供给及数据流通交易,持续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