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6月17日呼伦贝尔讯(哈梅 商和泉 刘辉 )
海管家的跨境物流系统里,客户只需提交一次进出口货运信息,系统即可自动发送至大洋彼岸的海关平台,跨境贸易变得像国内快递一样简单。
苏州自贸片区企业新建元数字科技公司的财务账户不久前新增了一笔特殊进账——中信银行苏州分行提供的**1000万元质押贷款**。这笔融资的特殊之处在于质押物并非厂房设备,而是企业持有的智能网联数据产品。
在苏州国际数据港“数据要素×产业促进中心”的控制大厅,大屏实时跳动着跨境数据流动信息。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团队正通过“苏数通”平台安全调用新加坡实验室的基因测序数据。
经过六年探索,苏州自贸片区已形成210项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3项全国推广,53项全省推广。这些成果正在重塑这里的产业生态。
数据资产化:从“软资产”到“硬通货”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大量数据长期沉淀在“孤岛”中,成为企业账面上的“软资产”。如何激活这些数据要素,让它们变身为“硬通货”,成为苏州自贸片区改革的关键课题。
2025年初,新建元数科以持有的智能网联数据产品作为质押,成功从中信银行苏州分行获得1000万元贷款。这笔江苏省首单智能网联数据资产质押贷款,标志着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全链条流通在苏州正式打通。
“此次质押的智能网联数据产品包括路侧数据资产和监管数据资产,由我们自建的智能路侧单元和智能网联云控平台采集产生。”新建元数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数据对于提高行车、驾驶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建元数科的成功示范下,思必驰、企查查、同程旅行等苏州自贸片区数据要素龙头企业,也纷纷展现出数据资产入表的强烈意愿。
苏州工业园区计划打造数据资产入表公共服务平台,并提出配套补贴政策建议,鼓励企业加快实现数据资源资产化、资本化。
跨境数据流:安全与效率的平衡术

数据只有加速流动,才能更好赋能千行百业。但面对复杂国际形势,确保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成为苏州自贸片区必须解决的难题。
2024年1月,全国首创的企业数据跨境流动一站式服务平台“苏数通”在苏州自贸片区正式上线。该平台为企业提供可管可控、安全便利的跨境数据流通模式,实现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
海管家物流科技成为首批获益者。该公司研发的“海外舱单电子发送云系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客户,但涉及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问题曾是企业发展的瓶颈。
通过“苏数通”平台的安全评估,海管家的系统现在只需客户提交一次进出口货运信息,即可自动发送至海关平台,免去了人工反复确认的误差。
目前,苏州已有7家企业通过该平台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获审批通过。该平台同时为江苏全省企业提供数据出境全流程服务。
2023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在保障重要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基础上,围绕生物医药、商业数据、汽车及跨国公司经营4个领域制定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
数字贸易革命:从10天到3小时的飞跃
技术赋能让苏州自贸片区跨境贸易插上“数字翅膀”。2024年5月,全国首个国家级区块链数字提单系统在苏州自贸片区投入运行。
这一创新彻底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模式。纸质提单流转需耗时5-10天,而数字提单的签发、转让和交还流程2日内即可完成,用户实际在线操作时间不足3小时。
该系统以苏州自贸片区自行开发的符合通商互信标准的数字提单系统签发,通过以星火链网为底座的“信贸链”可信贸易协作网络流转。区块链技术确保了数字提单的真实性、唯一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苏州自贸片区早在2020年10月就开通了“服贸通中新数据专线”,解决了跨境信息交互中存在的网络时延、误码率与丢包率高等问题。这条全国首创的数据专线使访问时延降低2/3,使用费用也降低2/3。
2021年9月,苏州自贸片区对“服贸通”专线进行升级,推出 “服贸云”中新云网服务平台,设置了多云管理、物理线路拓展到移动端、国际电话通讯和跨国视频会议等四大功能。
数字产业集群:七大前沿赛道协同并进
在阳澄数谷核心启动区南岸新地,一场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展开。这里聚焦七大前沿产业——集成电路、数字贸易、数字金融、数字文化、工业互联、智能网联以及绿色低碳。
作为国家级数据跨境流通综合枢纽创新试验区,苏州国际数据港释放出强大虹吸效应。在数据服务、数字孪生、数字贸易、数字金融等赛道,已引进80多家数据企业入驻。
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出海”的新模式。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文化贸易总额突破7.3亿美元,其中文化出口达5.13亿美元。游戏产业表现尤为亮眼:
苏州乐志软件的《将军的荣耀》以策略玩法活化三国历史,成为军事游戏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幻塔网络的开放世界游戏《幻塔》已翻译成11种语言,登陆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政策设计上,苏州工业园区出台动漫游戏产业专项扶持政策,从创作源头到市场拓展形成完整支持链条。对获得国际奖项的原创作品,给予10万—30万元的创作激励;对企业参与境外展会及文化交流活动,提供最高50万元的参展补贴。
制度创新:“数字基因”重塑产业生态的密码

苏州自贸片区的“数字基因”离不开制度创新的沃土。2025年初,商务部印发《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通过14条措施为园区未来发展赋能。
这些措施明确提出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开展数字经济合作,在跨境数据流动、商业和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同时支持推进中新绿色数码港、中新生命科学园等合作项目建设。
《意见》明确要推动数据高效便利安全流动,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这与江苏正在实施的新一轮深化“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相契合。
“安全不是‘枷锁’,而是更高水平开放的‘通行证’。”苏州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这样总结他们的实践理念。2024年,该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718亿元,同比增长12.7%。
苏州自贸片区正在修订服务贸易引导资金政策,全方位支持苏州国际数据港产业招引育,推动苏州国际数据港先行示范区和中新数字贸易集聚区建设。同时,园区把分散在各部门的企业出海相关事项进行整合重塑,为企业提供覆盖法律合规、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苏州自贸片区用六年时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累计形成210项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制度创新成果,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718亿元,同比增长12.7%。
这片土地上的企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海管家的货运系统因“苏数通”而脱胎换骨,新建元数科的数据资产在银行获得真金白银的认可。从智能网联到生物医药,从数字提单到文化出海,“数字基因”已深植于产业生态的每个环节。
随着商务部14条支持措施的落地和中新数字合作的深化,苏州自贸片区正在成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样板间”。这里发生的故事,正在重新定义数据与产业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