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6月22日北京讯(朱行民 刘挥 李家虎 )6月21日,水利部公布17条(个)母亲河(湖)复苏典型案例,这是自2022年全国母亲河复苏行动启动以来首次集中展示的治理成果。水利部聚焦河道断流、湖泊萎缩干涸等突出问题,率先在全国范围内选取88条(个)河湖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
经过三年系统治理,2024年,74条河流实现全线贯通,5条河流增加了有水河长和时长,9个湖泊的生态水位得到有效保障。这些曾经面临严峻生态危机的母亲河重新焕发生机,为全国河湖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寇河新生

发源于辽宁西丰县振兴镇枫树村的寇河,作为此次入选的典型案例之一,全长113公里,总流域面积2170平方公里。在治理前,这条辽宁的“母亲河”面临严峻挑战。
多数村屯河段未治理,护砌损毁,河段淤积,水域岸线空间被挤占。拦河闸坝阻挡导致水体循环不畅,松树水文站至叶赫河入寇河河口6公里河道长期断流。
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协同发力,实施治理寇河54.21公里,新建堤防3.33公里,建设生态防护87.34公里,完成岸线治理126.28万平方米,清淤疏浚75.6万立方米。这些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统筹河道内外用水,推进初始水权分配,保障生态流量。
治理成效令人振奋。2023年至2024年,寇河实现全年全线水流贯通,松树水文站断面持续过流。
水质监测断面全部达标,防洪兴利效益充分显现,成功应对2024年5轮强降雨。通过水资源统一调度,在满足生活用水需求基础上,保障了寇河流域1.5万亩水田的供水安全。
法治护河

在湖北咸宁,一部地方性法规为母亲河保护撑起了法治“保护伞”。今年4月1日,《咸宁市淦河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部共六章35条的地方法规构建起“流域保护+系统治理”的法治框架。
淦河作为长江中游南岸的重要支流,是咸宁城区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淦河曾面临水质污染、岸线侵占、生态流量不足等突出问题。
立法过程中,咸宁市通过媒体公告、征求意见、基层调研、部门座谈、专家论证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倾听民意、汇集民智。条例针对排污口监管、农业面源污染、岸线开发等关键领域,提出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实施排污口溯源整治、严控河道新建设施等硬措施。
法治保障带动绿色发展。淦河流域生态优势正转化为经济优势,桂花观赏、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淦河沿线已改造建设旅游客房1109间,打造特色菜30道,探索出 “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融合发展新模式。
协同治理

母亲河复苏行动中,跨区域协同治理模式成效显著。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积极协调京津冀晋4省(市)及有关各方,创新流域治理管理新模式,扎实推进永定河系统治理。
该委员会以“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为目标,探索建立了以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的复苏河湖生态新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实现了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理。
天津市积极推进七里海生态环境复苏,生态水位有效维持,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河南省信阳市则统筹考虑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治理,恢复浉河良好连通性,保持河道有水状态。
各地制定实施“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治理修复方案,通过加强初始水权分配、生态流量监管、水资源调度、河道整治、水系连通等综合措施。这种因地制宜的治理思路,确保了母亲河复苏行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监督保障

母亲河复苏行动的成功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机制。在云南保山,东河治理过程中,当地纪委监委织密了“母亲河”治理监督网。
隆阳区纪委监委将东河治理监督纳入政治监督重点任务,联合组成6个督查组,采取实地走访、专项监督等方式,对全区21个乡镇(街道)102个村(社区)污水管网建设、黑臭水体整治和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进行监督督查。
监督机制采取发现问题、反馈问题、督促整改的工作流程,形成发现问题和整改销号工作闭环。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非线索类问题,采取现场交办、集中反馈、印发交办函、工作提醒等方式,督促整改责任主体认真整改、限时整改、销号整改。
东河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共治合力。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联合成立专项执法队伍,累计开展监管执法1023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5件。
成效显著
母亲河复苏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2024年,88条(个)河(湖)中,74条河流实现全线贯通,5条河流增加了有水河长和时长,9个湖泊的生态水位得到有效保障。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条条重获新生的河流。保山东河河畔冬樱花竞相绽放,粉色花朵层层叠叠,樱花树下的河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永昌街道上营社区党总支书记感慨道:“我们社区过去没有污水收集管网,居民的生活污水长期直排进入上营河,河水又黑又臭。开展治理后,河道再现清流,河岸也种上了花草,社区生态环境更好了。”
母亲河复苏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还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咸宁淦河通过法治保障带动绿色发展,探索出“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融合发展新模式。辽宁寇河则通过水资源统一调度,在满足生活用水需求基础上解决了寇河流域农业灌溉与生态用水的矛盾。
曾经淤积断流的寇河如今水流贯通,河岸两旁绿意盎然;一度被称为“纳污河”的保山东河,如今冬樱花沿岸绽放,成为市民拍照打卡地;淦河岸边,一千多间旅游客房迎接八方来客。
这些河流的复苏故事,印证了水利部“一河一策”治理路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随着母亲河脉搏重新跳动,沿岸居民收获了水清岸绿、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