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科力远混合储能技术有限公司120米产线
中经联播讯(王金友 通讯员 梁勇)在"双碳"目标与电力市场化改革叠加驱动下,我国储能产业正加速从规模化扩张转向价值深挖阶段。6月18日,位于保定国家高新区的先进储能系统生产基地成功完成2GWh储能集成系统产线带料试车,标志着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构建的"产融投建运"一体化模式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战略协同:政产学研金深度耦合的创新生态
联合体由科力远等26家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组成,通过"长板叠加"机制已支撑多个百兆瓦级储能项目高质量交付。此次投产的保定基地由科力远联合果下科技、端瑞科技等成员单位共建,整合了精益制造、系统集成与数字化运营三大核心能力。
"项目由联合体成员单位科力远、果下科技、端瑞科技等共同打造,投产后将直接服务京津冀'风光氢储输'集群建设。"河北科力远混合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文杰透露,该基地不仅是联合体10GWh直流侧储能集成规划的首个2GWh工厂,更是验证"固态电池验证平台+安全检测中心+零碳园区"三位一体示范模式的关键载体。

河北科力远混合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 刘敏辉
技术突破:混储系统重构安全与效率边界
河北科力远混合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刘敏辉展示的创新成果揭示产业变革方向:采用水基电解质的镍氢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组成的混储系统,实现10C-15C大倍率放电能力,且经全球26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验证实现零事故安全运行。"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拟产线,我们提前发现并优化了23项工艺缺陷。"刘敏辉介绍,该系统较传统锂电方案在安全性、循环寿命和综合性能方面大幅提升。
针对行业痛点,团队开发出三维热管理模型,使锂电池簇温升控制在±2℃以内,系统效率提升至92%。这种"镍氢+锂电"的复合储能方案,完美契合《"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对技术多元化的要求,已在河北南部电网调频、张家口风光配储等场景完成实证。

河北科力远混合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贾文杰
模式创新: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落地生根
联合体构建的"研发-制造-认证-运营"闭环正在重塑产业格局。在保定基地,三大核心平台同步运转:技术检测实验室获得CNAS认证,可开展87项安全测试;数字化运维中心接入冀北电网调度系统,实现毫秒级响应;微网示范项目验证了"光储充放"四位一体商业模式。"我们正在开发容量租赁、辅助服务等新兴业态,为工业园区提供零碳转型方案。"贾文杰透露,2025年联合体将启动镍氢方形电池量产线及固态电池中试线,剑指电网级调频市场,该模式有效破解了"储能利用率低、安全责任模糊、商业模式单一"的行业顽疾。随着《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联合体将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创新零碳园区、虚拟电厂等应用场景为"保定·中国电谷"注入新动能。
从2GWh产线投产到全链条解决方案落地,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正以"技术突破+模式创新+生态构建"的三维驱动,践行着"能源革命践行者、双碳目标排头兵"的使命。这场发生在华北平原的产业变革,或将为全球储能商业化进程提供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