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通讯员 陈炳林 林涛 兰云芳)时值六月,福建龙岩长汀县红山乡赤土村的州龙家庭农场迎来蜂蜜丰收季。林间蜂箱如方阵般整齐排列,蜂农们手持摇蜜机穿梭其间,金黄的蜂蜜顺着滤网缓缓流下,空气中交织着山花与蜜蜡的馥郁甜香。这不仅是一场丰收,更是红山乡深耕“森林粮库”、激活“森林钱库”的生动实践。

“生态基底+技术赋能”筑牢“粮库”根基 锻造“钱库”品质
“我们守着91.2%森林覆盖率的‘天然氧吧’,中华蜜蜂采的是野山花,酿的是‘生态蜜’。”农场主杨皓的话语道出了红山蜂蜜的“粮库”基因。长汀县红山乡与江西会昌、瑞金交界,赤土村拥有3.6万余亩林地,森林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山花遍野,为中华蜜蜂提供了优质“食材”,构成了“森林粮库”中林蜂共生的典型场景。
更关键的是,农场创新应用“中蜂强群继箱养殖技术”,打破传统单箱养殖局限,通过叠加继箱扩大蜂群空间,生产继箱厚实蜜脾;运用“蜜脾干燥除湿”技术,采用集中除湿设备将蜜脾含水量降至18%以下,波美度稳定在42度以上,无需浓缩即可达到成熟蜜标准,解决了蜂蜜发酵难题。如今,红山蜂蜜因“纯香如可可、晶莹无杂质”,在闽赣两省三县(市)五乡(镇)“寨鼎皇”杯特色产品评比中斩获金奖等多项荣誉,成为多家网络销售平台的抢手货,实现了从“森林食材”到“市场金品”的价值跃升,为“钱库”夯实了品质根基,逐步成为闽赣边界的生态产业“金名片”。

“示范引领+产业辐射”织密“粮库”网络 拓宽“钱库”渠道
“跟着农场学技术,我家30箱蜜蜂去年增收2.1万元!”赤土村蜂农杨大叔的“甜蜜账”,折射出红山乡“森林粮库”与“森林钱库”的联动效应。作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州龙农场通过“政府+农场+农户”模式,已带动全乡129户农户发展养蜂产业,养殖规模达3000余箱,年产蜂蜜10万斤,年产值超300万元。
农场不仅免费提供蜂王育种、继箱管理等技术培训,还建立了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统一收购农户蜂蜜进行标准化加工。如今,红山乡蜂产业形成了“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蜂农人均年增收超8000元。这一模式既丰富了“森林粮库”的产品矩阵,又通过产业化运作让林间“绿资源”变成了农户“钱袋子”,昔日的“山区空巢”变身“蜂业热土”,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钱库”之路。

“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绘就“粮库”新景 激活“钱库”动能
农场正依托山林景观与养蜂特色,打造“采蜜体验+休闲观光”农旅项目。游客可参与摇蜜体验,在科普宣传栏了解蜜蜂授粉对生态保护的意义及蜂疗养生知识,还能在采蜜体验区观察蜜蜂采蜜的自然场景。这种“养蜂+旅游+科普”的融合模式,不仅拓展了“森林粮库”的体验维度,让游客直观感受森林食物的生产过程,更带动了周边民宿、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甜蜜动能”。

从山林间的“嗡嗡蜂鸣”到农户手中的“增收账本”,长汀县红山乡正以科技为笔、生态为墨,将“小蜜蜂”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在这里,森林既是“粮库”,源源不断提供优质的蜂蜜等森林食物;也是“钱库”,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延伸和三产融合,让“蜂”景真正化作百姓触手可及的“钱”景,绘就了一幅“森林四库”协同发力、产兴民富的生态经济壮美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