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6月30日北京讯(褚新兵 许修德 郑成明)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中国中小企业以8%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28个行业的全面扩张,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显著高于大型企业3.9个百分点。在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保持增长,展现出中小企业在经济复苏中的强劲动力。
这一增长态势延续了一季度的良好开局。今年前三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企业生产积极性增强,经营效益平稳提升。
运行数据亮眼,中小企业贡献凸显
营业收入方面,1-5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32.6万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59.6%,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达1.4万亿元,占比50.9%,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
分行业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及通信电子设备、电气机械等领域保持较快增长。在国家统计局数据中,1-5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6%。
在整体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1%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成为支撑工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力量。
指数与开工率双升,市场信心持续回暖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达89.5,较去年四季度上升0.5点,创下2020年以来最高水平。
该指数已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增长态势,反映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稳步恢复。
中小企业开工率显著提升。调查显示,完全开工的企业占比相比去年四季度上升11个百分点。社会服务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业中小企业表现最为突出。
市场指数调查显示,信息传输软件业、社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工业等5个行业市场需求稳步向好。
政策多管齐下,精准服务破解难题
6月是2025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从部委到地方积极部署,围绕市场拓展、融资促进、数字化转型等多个领域推出系列暖企惠企举措。
工信部聚焦中小企业痛点和难点,着力推动“两优化、两促进”支持政策。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针对长期存在的拖欠账款问题,推动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进一步明确支付时限,加大违法处罚力度。优化助企服务方面,联合16部门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提出73条具体服务举措。
促进专精特新发展方面,组织对10余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具体画像、全面评估,帮助企业融资增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培育认定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00个,推动各地培育省级集群1100多个。
2024年国家级集群共创造产值8.7万亿元,近三年产值年均增速达13%。
专精特新企业引领,创新成果集中涌现
在6月27日至30日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众多中小企业展示了前沿创新成果。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越疆科技发布负载30kg、关节速度达300°/s的协作机器人,突破协作机器人在高速高负载应用场景的性能限制。目前该公司业务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出货量超过8万台。
展会上亮点纷呈:支持40多种语言同传翻译的AI眼镜、能够进行孤独症辅助诊断的非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机械臂运动精度达0.1毫米的手术机器人等创新产品集中亮相。
面对老龄化社会需求,中科民生耐鼎机器人公司专注于高端智慧康养床的研发生产,并加快研发人形机器人智能助手,满足养老领域辅助护理、情感陪护等需求。
出海服务升级,中小企业加速全球化

“出海已成为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开辟广阔市场空间的关键路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樊颖晖表示。
中博会期间,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全新上线“出海服务”板块。该平台实时汇聚全球150余国及39个联合国国际组织发布的高潜力订单与创新合作项目,覆盖新能源、智能装备、绿色消费等30多个前沿领域,年潜在市场规模达200亿美元。
5月份,中小企业出口指数为50.7%,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为应对中小企业在全球化经营中面临的文化与法律差异、品牌影响力不足、国际化人才短缺等挑战,樊颖晖表示将加快建设“出海服务大模型”,构建集政策、法律、关税、风险、金融等服务为一体的全球领先国际化服务生态。
中小企业正成为支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力量。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从突破协作机器人性能极限的越疆科技,到研发精度达0.1毫米手术机器人的创新企业,中国中小企业以硬核技术实力向世界展示“中国智造”新高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表示,将支持中小企业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支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效率、韧性与活力方面的作用。随着“出海服务大模型”等创新平台的构建,这些充满活力的经济细胞正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打开发展新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