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林桂花 郑雅能 郭子文 吴惠清)在福建漳州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一件文房中的璀璨明珠——漳州八宝印泥,它与片仔癀和水仙花并称为“漳州三宝”,同时享有“文房第五宝”之美誉。具有:色泽鲜和、芳香四溢、细腻厚重、冬不凝固、夏不渗油、燥天不干、雨天不霉、浸水不化、历久不褪、焚余留痕等十大特质,哪怕过了上百年,用漳州八宝印泥所印印章依然光艳如新,成为文人墨客的心头挚爱。


近日,中经联播走进漳州八宝印泥厂,通过座谈交流,和参观八宝印泥的销售厅、展示馆,深入了解八宝印泥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产品创新和行业影响,探访闽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八宝印泥厂,中经联播采访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锡伟,他介绍到,八宝印泥距今已经有350多年的历史了,始制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当时,漳州源丰药材行的老板魏长安先生制作了八宝药膏,用于医治伤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魏氏将八宝药膏当做印泥使用,发现其光彩艳丽,从而启发了他将其改进为八宝印泥并投入市场。此举使得漳州八宝印泥生意兴隆,迅速传播开来。

1983年,“漳州八宝印泥配方”被国家轻工业部定为绝密级。1993年,漳州八宝印泥被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2006年,漳州八宝印泥再次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认定为“国之宝”。2008年,成功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八宝印泥一路走来,获得了诸多荣誉,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一代代“八宝印泥人”的努力与奉献,然而,随着市场变化,企业也面临着种种的困难和挑战。在上世纪90年代,漳州八宝印泥也曾面临过企业经营的危机,当时社会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保住八宝印泥这一传统产品的正常运转,在漳州二轻联社的支持下,漳州市八宝印泥厂团结一批老员工,加强科学管理,进行创新发展,共同渡过难关,使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首先改进了印泥的配方,同时还开发了新款式产品,重新拓展了它的市场。经过了大家十年不懈的努力,得到了文房四宝市场的认可和书画界的赞誉,漳州八宝印泥这一传统品牌的信誉再一次走向了辉煌,成为书画界中的不二之选。

为了传承这一历史文化瑰宝,八宝印泥薪火相传,传统的工艺代代相传,一代代手艺人坚守着老一辈人的信念,同时不断探索创新,让这一文化瑰宝走得更远并发扬光大。市级传承人杨煜讲述了八宝印泥的特点、制作工艺,以及如何让非遗换发新的生机。
她介绍到,八宝印泥的配方是纯中药炮制,独特之处在于泡制油时加入纯中草药,采用手工古法制作,原料有艾绒、蓖麻油、朱砂等,同时还加入花椒、胡椒、八角等祛湿除味防虫,加入金箔固色,艾绒的制作也十分讲究,艾绒是从艾叶的叶片中取出,经水洗、手工揉搓、过筛、抽丝,一片叶片一般可以抽出两条艾绒,高端的印泥一般使用的都是12公分以上的艾绒,工序繁琐,制作周期40天左右。

因为八宝印泥的制作工艺繁杂,目前无法被机器替代,只能依靠手艺人在制作过程中个人的感受保持印泥质地的稳定性,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传统八宝印泥仍然坚持纯手工制作。

八宝印泥新一代的团队通过开网店,运营微信公众号、微博和一些网购平台合作等方式,对八宝印泥进行推广。眼下,新一代的传承人还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致力于打造出“上品朱磦”等不同色系的印泥。这些创新产品不仅保留了八宝印泥的传统优点,还通过不同的配方和工艺,赋予了印泥更多的特色和用途。

“八宝印泥人”的坚守、传承与创新,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为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对产品推陈出新,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厂长林少平说道。接下来,企业将开发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的文创产品,深化品牌影响力,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打破固有思维,创作优质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线下融合文旅发展,开辟新的赛道,线上利用各大中小平台,拓宽市场,传播品牌文化,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漳州八宝印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将在市二轻联社的领导和支持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眼界。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守正创新地推动传承发展。在战略规划上围绕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加强品牌宣传建设、深化文化传承、打造可持续发展五大核心来展开。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努力,让这一传统瑰宝在时代背景下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为漳州“三宝之一”这张“城市名片”提升亮度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