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三友集团办公大楼和研发中心
中经联播讯(通讯员 董萌萌)唐山三友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科技创新基础管理、狠抓技术攻关、推进产学研合作,切实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强化基础管理,让“科技血液”更充盈
今年以来,唐山三友集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投入的增长充分彰显了集团以科技创新赋能转型升级的信心决心。
近期,集团分管领导带队深入纯碱、化纤、氯碱等五家公司,围绕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研发项目管理、梳理创新计划等重点任务展开详细指导交流,确保河北省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在三友结出更多成果。

硅业研发人员正在对新产品进行检测
强化科技创新的基础管理还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为持续提升创新能力,集团技术中心超前谋划,针对现有产业存在的技术瓶颈及未来创新的发展需求,组织各单位制定《“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不断做强前瞻性新技术攻关、高端性新产品研发;热电公司实行管理创新成果汇总转化机制,建立18项《管理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清单》,其中10项技术创新成果已实施转化,4项成果已初步见效……创新潜能持续释放。
比如,加快打造标志性引领项目,在扎实推进“静电除尘提效技术研究”等重点研发项目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标志性研发项目;做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研用,做到精准归集、吃尽红利,创新活力持续激发。
狠抓技术攻关,让“科技之花”结硕果
再比如,为充分提升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方面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实施“一才一策”;另一方面,广泛开展研究员评聘、“爱讲比”评选等,让科技人员攻关创新有奔头、有劲头……一项项举措的精准实施、高效落地,都为集团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化纤定制化凉感粘胶纤维生产线
走进三友化纤中试线,研发中心副主任工程师李胜国拿起刚刚下线的凉感粘胶纤维,仔细查看产品的白度、疵点等指标状况。“这款新的定制化纤维经过特殊设计后,同时拥有持续凉感、高效抗菌、防螨等功能,满足了客户个性化需求,成为公司又一效益增长点。”李胜国介绍道。从6月份以来,公司研发人员潜心攻关,历经11次浆料小样检测和小样制作,最终成功实现凉感纤维的量产。
在创新上破题,以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品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养分”愈加充沛,科技成果不断显现。8月份,三友硅业自主研发的抗高剪切型新型硅膏成功下线,产品从设计构思到成功开发历时近一年时间,产品指标达到预期目标。三友新材料公司经过两个月跟踪试验,成功解决了碱式碳酸镁的钙含量高于部分客户要求的问题,产品性能得到客户广泛认可。
同时,为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安全环保等难题,三友集团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其中,刚刚完成的三友热电“火车清底破冻装置一体化技术开发”项目,不仅攻破了清底、破冻工作过度依赖人工的难题,而且实现了每节火车人工清卸原煤量从约4吨降低至约0.2吨的阶段性突破。
推进产学研合作,让“科技引擎”更强劲
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是实现科研成果从高校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必由之路,也是集团打造高科技企业的必由之路。

集团研发中心
近期,集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共建“唐山三友集团-北京科技大学矿山资源生态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将共同推进矿山资源生态利用技术迭代升级。氯碱公司与高校联合成立“绿色低碳生产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将致力开发氯碱行业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绿色生产技术;纯碱公司与专业院校合作,有序推进5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目前双方已展开前期交流……
据了解,为助力产学研从“结合”到“深度融合”,集团已与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等20余家知名院校,4位“两院”院士就行业高端前沿、企业难题瓶颈课题进行深度合作,创新平台建设成果充分“涌流”,塑造起了创新发展的新优势。
在积极促成与外部“联姻”的同时,也积极争取外部政策支持,让集团科研平台持续焕发新生机:依托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争取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氯碱公司与燕山大学合作项目“碱渣-电石渣-磷石膏协同激发制备高抗海水侵蚀低碳混凝土设计方法”获得省级财政补贴资金……截至目前,集团共有6个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并获得资金支持。
创新赋能,发展提速。唐山三友集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核心支撑和战略引领作用,以强烈的紧迫感和强有力举措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供稿: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