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传媒

【城市百科】北京市平谷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平谷概况

位于北京市的东北部,西距北京市区70公里,东距天津市区90公里,是连接两大城市的纽带。地理坐标为116°55′E~117°24′E,40°1′N~40°22′N。南与河北省三河市为邻,北与北京市密云区接壤,西与北京市顺义区接界,东南与天津市蓟州区、东北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毗连。平谷区是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之一,总面积948.24平方公里,下辖2个街道、16个乡镇和273个村庄。

2020年平谷区常住人口为45731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41355人,增长9.9%,年平均增长1.0%。

在经济增长方面,初步核算,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亿元,下降11.4%;第二产业增加值71.3亿元,下降7.2%;第三产业增加值200亿元,下降2.1%。

历史沿革

早在几万年乃至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平谷先民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上宅文化。

夏商周三代,地属冀州或幽州。刘家河商代墓葬青铜礼器的出土,证明那时平谷地区的繁荣与发达。春秋战国时,平谷地区属燕国之地。战国后期,燕国置上谷、渔阳等5郡,平谷地区属渔阳郡地。秦统一六国,天下分为36郡,平谷地区依然属于渔阳郡地。而那时渔阳郡治所,在今密云西南与怀柔东南交界地带。

西汉时,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春,始建平谷县。

刘秀开创东汉王朝,仍设渔阳郡。平谷为渔阳郡所辖九县之一,县城已迁至今平谷老城处。因北魏初年平谷并入潞县,故城尚存。三国魏时,仍置平谷县。《畿辅通志》中“三国魏”下列了平谷县。

晋朝初年,省平谷县,后复置。新编《平谷县志》记载西晋初省平谷县后,地属燕国潞县,潞县为今通州。北魏初,平谷属渔阳郡,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省平谷县,并入潞县。

东晋于公元420年亡,南相继有宋齐梁陈,史称南朝(公元420—589年)。北有拓跋氏(后改元氏),于公元386年正月建国,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公元386—534年),公元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后又有东魏(公元534—550年)、北齐(公元550—577年)、西魏(公元535—556年)、北周(公元557—581年)政权相继存在,史称北朝。《魏书·地形志》载:“渔阳郡秦始皇置,真君七年并北平郡属焉。领县六,户六千九百八十四,口二万九千六百七十。……真君七年并安乐、平谷属焉。”此处记载很明确,说明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以前平谷县确实存在,而北魏建国于公元386年,与东晋公元420年灭亡时,两个政权并存了34年。如果北魏初年复置平谷县,那时东晋政权依然存在,也就可以理解《畿辅通志》上述的记载了。而《畿辅通志·府厅州县沿革表》“北魏”中“太平真君七年,省平谷入潞县”记述,当出自《魏书》了。《读史方舆纪要》认为,潞县北平谷故城,为石赵所置。“石赵”即十六国后赵(公元319—351年),建都邺城。那些小政权走马灯般更迭,多很短暂。如此说来,北魏所省者为后赵的平谷县了。新编《平谷县志》“后赵,复置平谷县,县城移至今通县北小营村,隶渔阳郡”之说,当本于此。另外,北魏年间,要阳县由北内迁,城址在今镇罗营镇上镇村,东魏省去。

隋时,平谷地区隶属无终县。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平谷县志》也如此写到:“《隋书·地理志》:无终县有泃河、洳河。按:一郡只统一县,泃、洳皆平谷水名,则是时平谷又省入无终矣。”《畿辅通志·府厅州县沿革表》“隋”中有“渔阳郡,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徙置玄州,大业初改为郡。无终县,州郡治,大业末改名渔阳。”

《新唐书》同时记载,设檀州密云郡,本安乐郡。有大王、北来、保要、鹿固、赤城、邀虏、石子?七镇。《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有大王镇词条:大王镇,唐代北边七镇之一,即今北京市平谷县。这里,明确说大王镇就是平谷县。明隆庆平谷旧志:“唐废平谷为大王镇,入渔阳县。”辽时平谷地区仍为大王镇。1984年8月,在平谷旧城塔儿胡同施工时发现“大王镇罗汉院建八大灵塔记”碑,现为上宅文化陈列馆收藏。此碑于辽重熙十一年(公元1042年)七月立,明确写着“大王镇”,可作例证。

明初因元旧制,平谷县仍为蓟州属县。

清初,平谷县仍为顺天府蓟州属县。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平谷县志》记载: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分平谷等县属通永道。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以通永道专司河务,平谷改属霸昌道。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以平谷县直隶顺天府。

1914年(民国三年),改顺天府为京兆特别区,领县二十,平谷县为其一。1928年(民国十七年),国民党政府迁都南京,裁京兆特别区,划归河北,平谷县改隶河北省冀东道。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9月,河北省设蓟密行政督察专员区,下辖平谷。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四纵队于1938年6月在镇罗营建密(云)平(谷)蓟(县)联合县,7月打下平谷县城,建立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开展抗日斗争,于1940年4月建立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隶属于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冀东办事处,7月改属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第十三专属(简称第十三专署)。随着抗日根据地的扩大,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1940年11月,蓟平密联合县一分为二,南部建立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北部建立平(谷)密(云)兴(隆)联合县。为巩固平密山区根据地,并向三河县发展,1942年11月,平密兴联合县改为平(谷)三(河)密(云)联合县,均属第十三专员公署。1943年7月,根据冀热边特委“县划小,区划大”决定,平三密联合县划分为两个联合县,北部建立承(德)兴(隆)密(云)联合县,南部将蓟县盘山地区划入,建立平(谷)三(河)蓟(县)联合县,通称老平三蓟联合县,隶属于冀热边行署第一专署。由于抗日根据地的恢复与扩大,1944年7月,平三蓟联合县一分为三,西部建立三(河)通(县)顺(义)联合县,西南部建立三(河)通(县)香(河)联合县,东部仍为平三蓟联合县,通称新平三蓟联合县。1944年隶属关系未变。1945年1月,冀热辽行署建立,平三蓟联合县隶属冀热辽行署第十四专署。这些联合县,抗战中变动频繁,县政府机关常活动于北部山区,时无定所。

抗日战争胜利后,仍沿用联合县建置。1945年11月,平三蓟联合县隶属于冀东行署第十四专署。1946年3月,撤销联合县建置,恢复单一的平谷县,隶属关系未变。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原第十四、十五专区的部分地区合并为通县专区,平谷县隶属于河北省通县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新中国成立后,平谷县仍隶属河北省通县专署。1958年3月,通县专署撤销,平谷县改属河北省唐山专署。同年10月20日,平谷县划归北京市。2002年4月,平谷县撤县建区,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行政区划

辖滨河、兴谷2个街道,平谷、峪口、马坊、金海湖、东高村、山东庄、南独乐河、大华山、夏各庄、马昌营、王辛庄、大兴庄、刘家店、镇罗营14个镇(其中平谷、峪口、马坊、金海湖4镇设地区办事处,平谷镇设渔阳地区办事处),黄松峪、熊儿寨2个乡,共18个乡级政区;273个村民委员会。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平谷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北部,西距北京市区70公里,东距天津市区90公里,是连接两大城市的纽带。地理坐标为116°55′E~117°24′E,40°1′N~40°22′N。南与河北省三河市为邻,北与北京市密云区接壤,西与北京市顺义区接界,东南与天津市蓟州区、东北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毗连。总面积948.24平方公里,下辖2个街道、16个乡镇和273个村庄。

地形地貌:平谷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南北三面环山,山前呈环带状浅山丘陵。中部、南部为冲击、洪积平原。山区半山区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有17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中低山区占北京市山地面积的4.5%,是林果的发展基地。

水文:平谷区属海河流域北三河水系,境内有河流32条,泃河是境内最长河流,发源于河北省兴隆县,于平谷区金海湖地区罗汉石村入平谷区境,于东高村镇南宅村出境入三河市,泃河在平谷区境内长54.15公里。其他河流均为泃河支流,其中洳河系泃河最大支流,发源于平谷区镇罗营镇玻璃台村,于马昌营镇前芮营村汇入泃河,总长53.53公里。

气候:平谷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为11.7℃,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5.4℃,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6.1℃。年降水量为629.4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为453.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19.0小时。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平谷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北部,西距北京市区70公里,东距天津市区90公里,是连接两大城市的纽带。地理坐标为116°55′E~117°24′E,40°1′N~40°22′N。南与河北省三河市为邻,北与北京市密云区接壤,西与北京市顺义区接界,东南与天津市蓟州区、东北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毗连。

地形地貌:平谷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南北三面环山,山前呈环带状浅山丘陵。中部、南部为冲击、洪积平原。山区半山区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有17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中低山区占北京市山地面积的4.5%,是林果的发展基地。

水文:平谷区属海河流域北三河水系,境内有河流32条,泃河是境内最长河流,发源于河北省兴隆县,于平谷区金海湖地区罗汉石村入平谷区境,于东高村镇南宅村出境入三河市,泃河在平谷区境内长54.15公里。其他河流均为泃河支流,其中洳河系泃河最大支流,发源于平谷区镇罗营镇玻璃台村,于马昌营镇前芮营村汇入泃河,总长53.53公里。

气候:平谷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为11.7℃,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5.4℃,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6.1℃。年降水量为629.4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为453.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19.0小时。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已知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等矿产资源有20余种。已探明储量58处。有矿床、矿点、矿化点79处,其中初步勘查6处,详细勘查4处,普查13处,矿点检查56处。列入国家矿产储量平衡表的21处。镇罗营的花岗岩,储量3000多万立方米,国家建材部门命名为“平谷红”。

农业资源:平谷区是北京市农业大区,农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平谷大桃”、“北寨红杏”、茅山后“佛见喜梨”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纳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平谷区现有大桃面积22万亩,平谷拥有大桃品种200多个,白桃、蟠桃、油桃、黄桃四大系列,主栽品种40余个,平谷大桃采取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两种方式,设施桃与露地早中晚熟相对接,使平谷区从3月底至10月底均有鲜桃上市,实现了三季有鲜桃。

经济综述

2020年,平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19年下降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亿元,下降11.4%;第二产业增加值71.3亿元,下降7.2%;第三产业增加值200亿元,下降2.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4.5:26.2:69.3调整为2020年的4.5:25.1:70.4。

2020年,平谷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2.3亿元,比2019年下降6.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6亿元,比2019年增长5.8%;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6.6亿元,下降20.2%。地方财政支出150亿元,比2019年下降4.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9.5亿元,下降5.9%,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一般公共服务、卫生健康共支出73.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1.8%,增长10.8%。

2020年,平谷区完成各项税费收入总额83.2亿元,比2019年增长13.3%。其中地方级收入53.3亿元,增长23.1%。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分别为32亿元、12.1亿元、8.8亿元,下降5.6%、下降10.6%、增长42.5%,共占各项税费收入的63.6%。

平谷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

2020年,平谷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2019年下降增长4.1%。其中,建安投资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倍;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4%。

2020年,平谷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274元,比2019年增长3.4%。从四项收入构成看,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9675元,增长3.8%;人均经营净收入2769元,下降20.2%;人均财产净收入3404元,增长1.5%;人均转移净收入4426元,增长25.2%。全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310元,比2019年下降1.6%。

2020年末,平谷区实有登记失业人数3829人,比2019年末减少10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9%,增加0.28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6423人,减少1760人。

第一产业

2020年,平谷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9亿元,比2019年下降8.1%。其中,农业产值19.3亿元,增长13.1%;林业产值2.4亿元,下降57.6%;牧业产值9.5亿元,下降0.2%;渔业产值7539万元,下降30.3%。观光园接待游客237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21.5%,实现总收入2亿元,下降14.9%;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2.2万人次,下降49.2%,实现总收入1.1亿元,下降47.1%。

第二产业

2020年,平谷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6.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19年下降10.5%。1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36亿元,下降8.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1.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下降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39.6亿元,下降5.3%,其中出口交货值4.3亿元,下降20%。产销率为10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82.4亿元,下降4.5%;实现利润总额5.5亿元,增长28.7%。

2020年,平谷区汽车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实现工业产值33.9亿元、16.8亿元、15.7亿元、14.3亿元、7.8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4.9%、12.3%、11.5%、10.5%、5.8%。 [4]

2020年,平谷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4.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19年下降0.2%。全区有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3.5亿元,增长1.5%。其中在本市完成的产值39.9亿元,下降5.6%。从构成情况看,建筑工程产值66.9亿元,下降5.7%,安装工程产值16.4亿元,增长50.4%。房屋施工面积746.7万平方米,比2019年下降4.7%。实现竣工产值46.1亿元,增长34%。本年新签合同额118.1亿元,增长6%。

第三产业

截至2020年底,平谷区实现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83.3亿元,比2019年末下降1.6%。本币存款中,个人存款309.8亿元,增长12.6%;企事业单位存款236.6亿元,下降15.5%。全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5.1亿元,比2019年末增长1.9%。其中,个人贷款108.6亿元,增长12.1%;企事业单位贷款96.5亿元,下降7.6%。

2020年,平谷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2019年下降26.7%。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5.9%;办公楼投资下降35.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65.9%。商品房销售面积36.7万平方米,比2019年增长70.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3.3万平方米,增长68.1%;保障房销售面积22.6万平方米,增长1.2倍,占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的61.5%。

2020年,平谷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产业在地)156.2亿元,比2019年下降6.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及个体户零售额100.7亿元,增长4.2%;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户零售额55.5亿元,下降20.3%。全区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32.2亿元、115.4亿元、5208万元、8.1亿元,比2019年增长5.3%、下降6.8%、下降38%、下降27.1%。限额以上单位及个体户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58.6亿元,增长16.1%。从限额以上重点领域看:果品、蔬菜零售实现零售额6.1亿元,增长46.9%;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类实现零售额20.2亿元,增长61.3%; 通讯设备批发实现零售额10.7亿元,增长58.3%。

2020年,平谷区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9个,实际利用外资5002万美元,下降0.2%。全区进出口总额4亿美元,比2019年下降38.3%,其中,出口1.1亿美元,下降36.5%;进口3亿美元,下降39%。全区11个A级以上(含A级)及其他主要旅游区(点)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比2019年下降24.3%。接待总人数102.9万人次,下降29.1%。全区48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实现收入合计39.2亿元,比2019年下降16.3%,盈利1.4亿元。吸纳从业人员4651人,下降27.1%。


【责任编辑:李文文】

第二十七届高交会落幕 厦门展团亮点纷呈科创成果斐然

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展会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以“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共创未来”为主题,汇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家知名企业和国际行业组织参展参会

2025两岸茶匠秋季“茶王赛”全国启动会在厦门成功举办

中经联播讯(庄秋风)10月12日,第六届海丝茶道产业融合发展论坛暨2025两岸茶匠秋季“茶王赛”全国启动会在厦门举行,标志着这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茶界盛事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旨在推动“新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弘扬中华茶文化,促进中国茶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

2025湖南(醴陵)电瓷电器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共探创新与全球化新路径

9月30日,一场备受瞩目的2025湖南(醴陵)电瓷电器产业“创新与全球化”发展论坛座谈会,在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此次会议犹如一盏明灯,为醴陵电瓷电器产业的未来发展照亮方向。会议由醴陵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范思主持,彰显出对此次论坛的高度重视。

2025城市文旅形象大使暨国际典雅夫人大会启幕 共绘文旅融合新画卷

9月21日,“2025城市文旅形象大使暨国际典雅夫人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厦门清华海峡研究院D栋未来科技馆隆重举行,标志着这场融合女性风采与城市文旅魅力的国际盛会正式拉开序幕。来自全国的文旅专家、新闻媒体、往届优秀选手及合作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的启动

聚焦2025金砖论坛 ▏联合国工发组织AIM大会开启全球工业经济包容发展新时代的“金钥匙”

以“人工智能促进包容性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为主题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工业与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AIM)成员大会在厦门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工业和信息化部、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厦门市工信局、中国信通院、金砖创新基地、金砖国家工业能力中国中心承办

助力“云品”出滇,云南举办“内外贸易一体化、外贸优品中华行” 商贸洽谈会

近日,“内外贸易一体化、外贸优品中华行” 商贸洽谈会在昆明顺利举行。本次洽谈会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优品展示、供需对接等多元形式,为推动我国内外贸易一体化发展、助力云南特色产品(简称 “云品”)走向更广阔市场搭建了优质交流合作平台

2025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决赛在厦门顺利举行

9月12日,2025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决赛在厦门拉开帷幕,来自金砖国家及金砖伙伴国的创新项目现场进行路演答辩,展开精彩角逐。本届大赛以“释放大金砖合作潜力 实现包容可持续工业化”为主题,聚焦“创新金砖”“绿色金砖”建设,设置人工智能、绿色产业、低空装备产业、能源电子产业、工业设计5个赛道,为参赛选手搭建同台竞技、友好交流、互学互鉴的合作平台。

智链未来 悦驭春城 | 第26届中国(昆明)国际汽车博览会盛大启幕

7月24日,第二十六届中国(昆明)国际汽车博览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本届车展以“智链未来,悦驭春城”为主题,启用了滇池国际会展中心5号至10号馆,总展览面积达10万平米。展品范围覆盖传统油、混、电等品类乘用车及创新科技产品,汇聚100+家汽车品牌、上千款车型,用全新的面貌、创新的模式展现“智创”车展,持续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

福建龙海:参展商“点赞”食博会 共话发展新图景

第六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人气爆棚,吸引力十足,活动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 359 家知名品牌企业齐聚一堂 “同台竞技”。展会现场人头攒动,客商们穿梭其间,或是驻足于新奇的产品前仔细端详,或是围坐在一起热烈交谈,共同探讨着合作的美好愿景。

食博会爆品云集:清真飘香 漳木情深共发展

7月17日,第六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热度持续攀升,作为漳州对口援建地区,新疆木垒县如约而至,携特色物产与非遗文化精彩亮相。此外,首次设立的“夏季热辣爆品馆”与“清真馆”,双馆联动,为食品产业注入强劲新活力,精准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丝路遗珍耀海西:洛阳出土丝绸之路文物展在德令哈启幕

7月15日,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海西州文物局)主办,海西州民族博物馆、洛阳市考古研究院文物交流中心、青海省文物商店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的《驼铃古道 丝路华章——洛阳出土丝绸之路文物专题展》在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启幕。

两岸媒体聚冰城 极地公园话亲情

7月12日,厦门卫视、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及台湾自媒体人、在哈台胞代表一行20余人走进哈尔滨极地公园,开启了一场融合极地生态探索与两岸情感交融的深度之旅。作为“台湾同胞龙江行志愿服务中心”成员单位,哈尔滨极地公园以沉浸式极地体验和创新科普展示,生动诠释“两岸一家亲”理念,为台胞搭建起友好型文旅交流平台。零距离邂逅极地生灵参访团首站探访海洋生物馆,穿梭于360°海底隧道,近距离观察

7月相约龙海!第六届食博会“国际范”足 多重惊喜引爆食品产业盛宴

以“美味漳州、香约龙海”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将于7月16日至19日在中国休闲食品名城——福建漳州龙海博览园区盛大启幕。本届食博会规模再创新高,共设六个展区,展览面积达4.8万平方米,精心规划165个特装展位与297个标准展位,预计将汇聚超过400家来自全球的食品产业精英企业同台亮相。

湖北携三大粮油公用品牌重磅亮相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将于7月12日至14日在辽宁省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届时,湖北省粮食局将组织省内70家粮油企业、14家粮机企业参展。湖北粮企将以“荆楚粮油香天下 产销融通畅九州”为主题,全面展示湖北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积极拓展东北市场,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今天上午10时,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9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南博会以“团结协作、共谋发展”为主题,会期为19日至24日,共设16个展馆、16万平方米展区,有7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2500多家企业参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近120家。

以智造之名 赴水博之约 展科技之光 启未来之程|2025中国水博览会圆满落幕

6月8日,为期三天的中国水博览会在天津圆满落下帷幕。在这场汇集全国顶尖水利科技与行业智慧的盛会上,云南省红河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红河州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咨询规划研究院、滇南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研究院(简称“三院”)携六大“红河智造”科技创新成果惊艳亮相,成为展会焦点之一。                          

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开展车辆保障工作培训

6月7 日,组委会秘书处接待部车辆保障组组织担任本届博览会车辆保障任务的供应商管理团队及驾驶员进行了重点线路实线演练和车辆保障工作培训,省委外事办、省商务厅、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警保卫大队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授课,部分省、部级团组对口接待单位联络员参加了培训。培训会议由省商务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刘炳煌主持。会上,省委外事办秘书处一级主任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