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庄秋风 马海彤)“音乐是世界上唯一能以秒为单位,在瞬间改变人情绪状态的艺术。”国内教育界形成的这一共识,如今已经把艺术与医疗领域紧密地联通在一起。9月21日,由福建省心理学会主办,福建省心理学会艺术治疗专业委员会、星河音乐(厦门)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协办的2025年艺术治疗学术交流会在厦门市举行,来自全国心理学界、教育界、艺术界、医疗界的上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分析当前艺术治疗的国际发展趋势,探讨新形势下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主办方称,艺术治疗作为一个融合心理学、艺术学与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正在国内外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举办此次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就是为了促进艺术治疗学科的创新发展,推动学术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深入交流,强化行业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

福建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孟迎芳在致辞中说,当今社会,心理健康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与人民福祉的重要课题。随着心理学与医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不断交叉融合,艺术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方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所关注和应用。艺术不仅仅是审美的形式,它也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艺术治疗正是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帮助人们调节情绪、表达内心、促进康复,从而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福建省心理学会一直高度重视艺术治疗的发展,近年来,他们通过建立专业委员会、推动学术研究、组织培训与交流,积极营造学术氛围,搭建资源共享的平台,鼓励更多临床与科研工作者投身其中。本次学术交流会,不仅是学术思想的交流,更是实践经验的分享;不仅是成果展示的舞台,更是跨界合作的桥梁。

福建省心理学会艺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林贤浩认为,艺术治疗是一门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艺术治疗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从早期的小范围探索,到如今在医院、学校、康养机构的落地与应用,呈现出学科不断拓展的广阔前景。尤其是在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老年群体认知障碍干预、创伤心理修复、医务人员心理支持等方面,艺术治疗更是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他表示,福建在全国艺术治疗的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拥有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也有积极探索的临床实践平台。未来,艺术治疗专业委员会将继续致力于搭建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平台,推动行业共同进步。


开幕式上的聘书颁发仪式引发热烈掌声,孟迎芳为本次新晋学术单位会员“厦门弘爱医院”和新晋企业单位会员“星河音乐(厦门)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授牌。同时,还为艺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林贤浩,副主任陈炜玮、魏雅铭,顾问邱宜斌、赵冰洁、杨曦婷、郭肖华等颁发聘书。福建省心理学会艺术治疗专委会达成共识:艺术治疗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众多单位的鼎力支持与积极践行。新形势下,必须将学术理念转化为实践行动,用专业力量推动领域生态的持续完善。


交流会上,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郑弦朱、香港音乐治疗协会前主席钟敬文通过视频分享“艺术治疗的国际发展趋势与展望”,福建省康复医院教授邱宜斌、华侨大学教授赵冰洁、厦门工学院教师陈琳、福州大学副教授张晓梅、厦门弘爱医院艺术与健康研究中心博士魏雅铭、福建师范大学光明书吧负责人陈婷纷纷走上讲坛,带来以《从有效性治疗解析音乐治疗》《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神经科学基础及其应用》《直觉性绘画疗法在心理重建中的力量》《拉班在舞动治疗中的运用》《资源取向的歌曲心理治疗与压力管理》《直觉性绘画疗法在心理重建中的力量》为题的主旨演讲。

专家们普遍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普通市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增大的背景下,艺术治疗正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功能。目前,它已经从曾经的边缘学科,发展为心理健康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依托“医学-艺术-技术”的三方发力,艺术治疗有望在缓解全球心理危机、促进社会福祉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球来看,艺术治疗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步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这方面,厦门已经起步并走在全省前列:全省首个医校企共建的艺术治疗产学研项目——“弘爱·星河艺术与健康研究中心”今年在厦成立,而厦门弘爱医院的音乐治疗服务也已在新生儿科、胸外科等多个临床照护领域进行尝试并取得成效。

厦门弘爱医院院长助理夏天介绍,该医院作为一家以医学与人文关怀并重的综合性医院,始终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他们积极探索艺术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并逐步建立了系统的服务模式,在艺术治疗,特别是音乐治疗进行了多维度的实践。通过这些探索,让医院深刻体会到“艺术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焦虑与痛苦,提升康复动力,也能成为医患沟通的桥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