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传媒

【城市百科】北京市昌平区-6000年文明史、2000年建置史的昌盛平安之地

概况


昌平是北京的新城和科教新区,是首都西北部生态屏障,是拥有6000年文明史、2000年建置史的昌盛平安之地,是坐拥明十三陵、居庸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名区,是致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之城。


昌平区域面积1343.5平方公里,现辖8个街道、14个镇,202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 为 2269487 人,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1660501 人相比增加 608986 人,增长 36.67%,年平均增长率为 3.17%。初步核算,2020年昌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7.5亿元,以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亿元,同比下降17.4%;第二产业增 加值358.5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781.2亿元,同比增长2.2%。改革开放40年来,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合经济实力、城乡发展水平、社会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历史上的“京师之枕”,新时代的文化魅力之城。境内有北京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雪山文化”。秦设军都县,西汉设昌平县,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明代升为昌平州,筑有永安城和巩华城,被誉为“京师之枕”、“股肱重地”。现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银山塔林、白浮泉遗址等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居庸叠翠是历史上的燕京八景之一。中共南口特别支部是北京最早的一批工人党支部。平郊民众抗战第一枪国民抗日军起义在昌平打响。近年来,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强区,实施昌平历史文脉梳理工程,挖掘梳理和抢救保护一批历史文化资源。北京正在打造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昌平是唯一一个三大文化带建设都有所承载的区。正在实施昌平历史文化地标工程,建设大运河源头白浮泉遗址公园,加强文化遗产和各类文物整体保护,打造明十三陵门户服务区、新城东区特色文创区,努力建设历史人文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魅力之城。


历史文化


昌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西汉开始设县,到明代升为昌平州,筑有永安城和巩华城,被誉为“京师之枕”、“股肱重地”。有明十三陵、居庸关2处世界文化遗产,银山塔林、和平寺、白浮泉等9处国家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有居庸霁雪、银山铁壁、虎峪辉金等“燕平八景”。境内有北京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雪山文化”。秦设军都县,西汉设昌平县,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


昌平由来:昌平自西汉开始设县,其名称有一种说法来自汉代贵族的封爵——昌平侯,取昌盛平安之意,具体位置大概为现在的居庸关往南一带。居庸关当时为居庸县,为现在的延庆一带,此时的军都县位于现在的昌平军都山一带。明代定都北京后,将皇陵选址于昌平的天寿山下,昌平县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迁县治于永安城(现昌平旧县村一带)正德元年(1506年)升为昌平州(辖怀柔、密云、顺义三县),成为明朝的京畿重镇。


历史沿革:昌平建置始于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在县域内设昌平、军都二县。三国时期魏国及西晋、东晋时,二县属幽州。北朝北魏时,省昌平入军都;东魏时省军都入昌平。五代后唐时,昌平曾改称燕平,后晋时复称昌平县。辽属析津府,宋属燕山府,金属大兴府,明朝正德年间县升为州,辖密云、顺义、怀柔三县。清雍正年间,辖县改属顺天府。民国初年改称昌平县。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昌宛、昌延抗日民主政府。解放战争时期,县政府机关驻桃林村,1948年12月12日进驻昌平镇。新中国建立后,昌平县(区)的行政机关驻地在昌平镇;1956年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改称昌平区;1960年复称昌平县。1999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昌平县改称昌平区,人民政府驻昌平政府街19号。


昌平科技


科技:2020年,昌平区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3026件和8476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22.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6500件和2497件,分别比上年增长7.4%和31.1%。


“十三五”时期,昌平区新建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12个,组建协同创新平台20个,支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新型研 发机构建设,国际研究型医院、冷冻电镜实验室等平台相继落地。累计获评国家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61项,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十二五”时期的1.8倍、 2倍,华辉安健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诺诚健华抗肿瘤创新药等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打造国家级双创载体21家,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通过国家验收。


未来科学城规划范围170.6平方公里,呈现两区一心空间布局,其中东区43.5平方公里,西区60.7平方公里,生态绿心66.4平方公里,24家国家级科研机构,4万多名科技从业人员,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900家,创新型企业达到4600余家,现在有105个项目推进,17个项目投产运营,9个项目签约,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速落地,佰仁医疗成功登录科创板。


昌平教育


教育:2020年,昌平区共有33所普通高校,大专在校生8803人,毕业生2941人; 13 昌平区2020年暨“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本科在校生84477人,毕业生14002人;研究生在校生24662人,毕业生6082人;博士生 在校生6431人,毕业生1083人。


全区普通高中招生2185人,在校生5972人,毕业生1806人;普通初中招生6436 人,在校生17171人,毕业生4757人;普通小学招生13329人,在校生60768人,毕业生 7957人;幼儿园新入园幼儿17000人,在园幼儿44238人;职业高中招生989人,在校生 2409人,毕业生856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50人,在校生133人,毕业生33人。


“十三五”时期,昌平区组建4个学区和4个教育集团,北京十一未来城学校、人 大附中昌平学校等项目建成开学,沙河高教园6所高校新校区全部开学,新增幼儿园和 中小学学位2.8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提高到89%。


沙河高教园区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个大学园区之一,北起六环路,南至南三街,西起东沙河,东至回昌路,规划总用地面积799.72公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共6所大学入驻园区。


沙河高教园区将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紧抓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历史机遇,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强化目标引领、项目带动、机制创新,高水平抓好规划建设,高标准优化办学环境,高效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结构合理、要素齐全、职住平衡、充满活力的科教及产业融合新城,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风景名胜


昌平区境内有驰名中外的明十三陵,“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十三级浮屠的辽代银山塔林,拥有“亚洲之最”称誉的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国坦克博物馆、迪斯尼风格的九龙游乐园,中国最大的射击场——中国北方国际射击场,北方地区最大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独具特色的十三陵高尔夫球场,空中滑伞俱乐部,以及风景秀丽的十三陵水库和蟒山、沟崖、碓臼峪、虎峪、白虎涧、双龙山、白羊沟、大杨山八大自然风景区。


地方特产


昌平草莓,北京市昌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昌平草莓果形端正、饱满,果面光泽亮丽,瘦果分布均匀,果肉质地细腻,口感纯正、香味浓郁,果实硬度较大,耐贮运。


2010年12月15日,农业部批准对“昌平草莓”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责任编辑:李文文】

第二十七届高交会落幕 厦门展团亮点纷呈科创成果斐然

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展会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以“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共创未来”为主题,汇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家知名企业和国际行业组织参展参会

2025两岸茶匠秋季“茶王赛”全国启动会在厦门成功举办

中经联播讯(庄秋风)10月12日,第六届海丝茶道产业融合发展论坛暨2025两岸茶匠秋季“茶王赛”全国启动会在厦门举行,标志着这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茶界盛事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旨在推动“新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弘扬中华茶文化,促进中国茶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

2025湖南(醴陵)电瓷电器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共探创新与全球化新路径

9月30日,一场备受瞩目的2025湖南(醴陵)电瓷电器产业“创新与全球化”发展论坛座谈会,在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此次会议犹如一盏明灯,为醴陵电瓷电器产业的未来发展照亮方向。会议由醴陵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范思主持,彰显出对此次论坛的高度重视。

2025城市文旅形象大使暨国际典雅夫人大会启幕 共绘文旅融合新画卷

9月21日,“2025城市文旅形象大使暨国际典雅夫人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厦门清华海峡研究院D栋未来科技馆隆重举行,标志着这场融合女性风采与城市文旅魅力的国际盛会正式拉开序幕。来自全国的文旅专家、新闻媒体、往届优秀选手及合作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的启动

聚焦2025金砖论坛 ▏联合国工发组织AIM大会开启全球工业经济包容发展新时代的“金钥匙”

以“人工智能促进包容性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为主题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工业与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AIM)成员大会在厦门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工业和信息化部、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厦门市工信局、中国信通院、金砖创新基地、金砖国家工业能力中国中心承办

助力“云品”出滇,云南举办“内外贸易一体化、外贸优品中华行” 商贸洽谈会

近日,“内外贸易一体化、外贸优品中华行” 商贸洽谈会在昆明顺利举行。本次洽谈会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优品展示、供需对接等多元形式,为推动我国内外贸易一体化发展、助力云南特色产品(简称 “云品”)走向更广阔市场搭建了优质交流合作平台

2025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决赛在厦门顺利举行

9月12日,2025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决赛在厦门拉开帷幕,来自金砖国家及金砖伙伴国的创新项目现场进行路演答辩,展开精彩角逐。本届大赛以“释放大金砖合作潜力 实现包容可持续工业化”为主题,聚焦“创新金砖”“绿色金砖”建设,设置人工智能、绿色产业、低空装备产业、能源电子产业、工业设计5个赛道,为参赛选手搭建同台竞技、友好交流、互学互鉴的合作平台。

智链未来 悦驭春城 | 第26届中国(昆明)国际汽车博览会盛大启幕

7月24日,第二十六届中国(昆明)国际汽车博览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本届车展以“智链未来,悦驭春城”为主题,启用了滇池国际会展中心5号至10号馆,总展览面积达10万平米。展品范围覆盖传统油、混、电等品类乘用车及创新科技产品,汇聚100+家汽车品牌、上千款车型,用全新的面貌、创新的模式展现“智创”车展,持续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

福建龙海:参展商“点赞”食博会 共话发展新图景

第六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人气爆棚,吸引力十足,活动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 359 家知名品牌企业齐聚一堂 “同台竞技”。展会现场人头攒动,客商们穿梭其间,或是驻足于新奇的产品前仔细端详,或是围坐在一起热烈交谈,共同探讨着合作的美好愿景。

食博会爆品云集:清真飘香 漳木情深共发展

7月17日,第六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热度持续攀升,作为漳州对口援建地区,新疆木垒县如约而至,携特色物产与非遗文化精彩亮相。此外,首次设立的“夏季热辣爆品馆”与“清真馆”,双馆联动,为食品产业注入强劲新活力,精准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丝路遗珍耀海西:洛阳出土丝绸之路文物展在德令哈启幕

7月15日,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海西州文物局)主办,海西州民族博物馆、洛阳市考古研究院文物交流中心、青海省文物商店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的《驼铃古道 丝路华章——洛阳出土丝绸之路文物专题展》在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启幕。

两岸媒体聚冰城 极地公园话亲情

7月12日,厦门卫视、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及台湾自媒体人、在哈台胞代表一行20余人走进哈尔滨极地公园,开启了一场融合极地生态探索与两岸情感交融的深度之旅。作为“台湾同胞龙江行志愿服务中心”成员单位,哈尔滨极地公园以沉浸式极地体验和创新科普展示,生动诠释“两岸一家亲”理念,为台胞搭建起友好型文旅交流平台。零距离邂逅极地生灵参访团首站探访海洋生物馆,穿梭于360°海底隧道,近距离观察

7月相约龙海!第六届食博会“国际范”足 多重惊喜引爆食品产业盛宴

以“美味漳州、香约龙海”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将于7月16日至19日在中国休闲食品名城——福建漳州龙海博览园区盛大启幕。本届食博会规模再创新高,共设六个展区,展览面积达4.8万平方米,精心规划165个特装展位与297个标准展位,预计将汇聚超过400家来自全球的食品产业精英企业同台亮相。

湖北携三大粮油公用品牌重磅亮相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将于7月12日至14日在辽宁省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届时,湖北省粮食局将组织省内70家粮油企业、14家粮机企业参展。湖北粮企将以“荆楚粮油香天下 产销融通畅九州”为主题,全面展示湖北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积极拓展东北市场,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今天上午10时,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9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南博会以“团结协作、共谋发展”为主题,会期为19日至24日,共设16个展馆、16万平方米展区,有7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2500多家企业参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近120家。

以智造之名 赴水博之约 展科技之光 启未来之程|2025中国水博览会圆满落幕

6月8日,为期三天的中国水博览会在天津圆满落下帷幕。在这场汇集全国顶尖水利科技与行业智慧的盛会上,云南省红河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红河州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咨询规划研究院、滇南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研究院(简称“三院”)携六大“红河智造”科技创新成果惊艳亮相,成为展会焦点之一。                          

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开展车辆保障工作培训

6月7 日,组委会秘书处接待部车辆保障组组织担任本届博览会车辆保障任务的供应商管理团队及驾驶员进行了重点线路实线演练和车辆保障工作培训,省委外事办、省商务厅、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警保卫大队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授课,部分省、部级团组对口接待单位联络员参加了培训。培训会议由省商务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刘炳煌主持。会上,省委外事办秘书处一级主任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