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距市区30千米,北邻怀柔区、密云区,东界平谷区,南与通州区、河北省三河市接壤,西南、西与昌平区、朝阳区隔温榆河为界。总面积102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顺义区下辖6个街道、7个地区、12个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顺义区常住人口为1324044人。2020年,顺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3.7 亿元。
明朝于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降顺州为顺义县,属北平府,后为顺天府所辖。1960年1月,设为北京市顺义县 。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制,设立顺义区。
顺义区是北京东北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重点发展新城之一,是首都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先后获得“首都文明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体育先进区”、“国家卫生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区”、“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是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历史沿革
顺义夏商周三代随北京地区属冀、幽、燕。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至十二年(前195年)置狐奴、安乐两县属渔阳。
唐贞观二十二年,以内附契丹别帅析纥便部置归顺州,本为契丹松漠府弹汗州(松漠府在今辽宁省阜新、彰武一带)。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归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归顺州,领怀柔县(与今怀柔区无关),州、郡、县治所同一。
明朝于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降顺州为顺义县,属北平府,后为顺天府所辖。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十月,改顺天府为京兆特别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京改称北平,顺义直属河北省。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8日,顺义县城解放。
1949年8月,顺义属河北省通州专署领导。
1958年4月,划归北京市设为顺义区。
1960年1月,设为北京市顺义县。
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制,设立顺义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8年,顺义区辖2个街道、12个镇、7个地区,428个村、27个居民社区:光明街道、胜利街道;张镇、大孙各庄镇、北务镇、李遂镇、木林镇、南彩镇、北小营镇、李桥镇、高丽营镇、赵全营镇、北石槽镇、龙湾屯镇;仁和地区、马坡地区、南法信地区、天竺地区、后沙峪地区、牛山地区、杨镇地区。
1999年,在马坡地区设立马坡镇,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00年,在仁和、杨镇、天竺、后沙峪、南法信、牛山地区设立建制镇,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同时将牛山镇更名为牛栏山镇。
2000年,顺义区辖2个街道、7个地区(同时设立建制镇)和12个镇。
2001年11月13日,京民划函[2001]475号批准同意顺义区在区政府驻地中心地区设立石园街道,同时调整胜利、光明街道辖区范围。2005年3月8日,石园街道正式成立。
2005年,顺义区辖3个街道、7个地区(同时设立建制镇)和12个镇。
2007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同意顺义区在城市化进程较快地区设立空港、旺泉、双丰三个街道,管辖区域分别为空港地区、北京汽车生产基地周边地区、顺义新城中心区及奥运场馆周边地区。2008年6月25日,旺泉街道、双丰街道、空港街道三个街道正式挂牌成立,形成6个街道、7个地区和12个镇的格局。
2019年3月30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顺义区人民政府机关办公地址由胜利街道府前中街5号搬迁至双丰街道复兴东街1号。
区划现状
截至2020年,顺义区下辖6个街道、7个地区、12个镇。 [3] 顺义区人民政府驻双丰街道复兴东街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顺义区北邻怀柔区、密云区;东界平谷区,南与通州区、河北省三河市接壤,西南、西与朝阳区、昌平区隔温榆河为界。介于北纬40°00′—40°18′,东经116°28′—116°58′,东西长45千米,南北宽30千米,总面积1021平方千米。城区距北京市区30千米。
地形地貌
顺义区地势北高南低,东北边界屏障燕山,境内平原为河流洪水携带沉积物质造成,表面堆积物主要是砂、亚砂土,面积占95.7%。北部山地最高点海拔为637米,境内最低点海拔为24米,平均海拔35米。
气候特征
顺义区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5℃,年日照时数2746小时,年相对湿度58%,无霜期195天左右,年均降雨量610毫米。
水系水文
顺义区境内有大小河流20余条,潮白河等河流分流其间,均呈南北走向,分属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3个水系。河道总长232千米,径流总量1.7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顺义区地下水源丰富,年均可开采量4亿立方米,部分地区蕴藏有地热资源。
矿产资源
顺义区境内已探明的矿藏有煤、泥炭、水泥灰岩、大理石、砂石料及黏土等,其中煤、水泥灰岩储量分别为2.3亿吨和800多万吨,泥炭、大理石、砂石料储量分别是100万、900万和1亿立方米。
人口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 122.8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5.9 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 48.0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 39.1%。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 71.0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 57.8%。常住人口出生率 8.43‰,死亡率 7.2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 65.5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0 万人。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顺义区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壮族、土家族、维吾尔族等45个少数民族(含1个未识别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3.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在500人以上的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壮族、土家族、维吾尔族,占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的9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顺义区常住人口为1324044人。
经济
综述
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873.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下降 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5.7 亿元,比上年下降 13.7%;第二产业增加值 514.4 亿元,比上年下降 11.8%;第三产业增加值 1343.6 亿元,比上年下降 3.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0.8:29.0:70.2 调整为 0.8:27.5:71.7。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顺义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2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2.3%;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7.4%;第三产业投资(含房地产开发)比上年下降0.3%。
财税收支
2020年,顺义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0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国内增值税44.6亿元,比上年下降27.3%;企业所得税18.5亿元,比上年下降22.3%。
2020年,顺义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5.4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9.7%、19.9%和18.1%。
人民生活
2020年,顺义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803元,比上年增长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49元,比上年增长4.7%。
2020年,顺义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743元,比上年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813元,比上年增长3.9%。
第一产业
2020年,顺义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7亿元,比上年下降9.3%,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0.9%。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9亿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农业产值15.4亿元,比上年下降2.9%;林业产值10.2亿元,比上年下降20.2%;牧业产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3.8%;渔业产值0.4亿元,比上年下降36.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倍。全区共有农业观光园68个,比上年增加2个,观光园总收入1.1亿元,比上年下降41.1%;累计接待游客59.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2.8%。乡村旅游农户(单位)115个,实现总收入0.07亿元,比上年下降56.3%;接待游客14.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9.6%。设施农业实现产值10.4亿元,比上年增长6.0%。种业收入3.7亿元,比上年下降17.1%。
2019年11月18日,顺义区入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名单”。
第二产业
工业
2020年,顺义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73.4亿元,比上年下降12.3%,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25.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49.0亿元,比上年下降11.7%: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433.5亿元,比上年下降13.1%:实现工业出口交货值78.2亿元,比上年下降16.6%。产销率为98.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57.9亿元,比上年下降15.7%;实现利润总额96.9亿元,比上年下降20.1%;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40.9亿元,比上年下降27.6%;应交增值税34.3亿元,比上年下降1.3%。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看,完成钢材184.3万吨,比上年增长8.5%;金属切削机床823台,比上年下降20.6%;饮料酒90121.0万升,比上年下降6.4%;汽车65.4万辆,比上年下降14.7%。
建筑业
2020年,顺义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9.6亿元,比上年下降8.7%,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4.2%。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在本市完成150.0亿元,比上年下降18.3%;在外埠完成4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8.2%。本年新签合同额394.6亿元,比上年增长43.4%。本年新签合同额522.8亿元,比上年增长32.0%。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0年,顺义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2.5亿元,比上年下降11.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90.9亿元,比上年增长50.5%,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3.9%。
对外经济
2020年,顺义区新批三资企业62家,比上年增加16家。合同外资额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0.0%;实际利用外资7.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2.8%。
房地产业
2020年,顺义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6.8%。其中,住宅投资比上年增长0.7%:办公楼投资比上年下降61.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比上年下降41.4%。年末全区房屋施工面积115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房屋竣工面积93.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6.3%;商品房销售面积85.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4%;商品房销售额283.5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全区共有保障性住房项目30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1.0%。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486.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1%;竣工面积17.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4.1%;新开工面积6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4.9%:销售面积18.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3.6%。
金融业
截至2020年末,顺义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74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单位存款(对公存款)余额11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4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01.1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30.3亿元,比上年下降14.6%;中长期贷款余额10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他贷款余额10.2亿元,比上年下降74.3%。
交通运输
交通
截至2018年末,顺义区公路里程2936.1千米,比上年末减少7.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1.2千米,比上年减少0.1公里。全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25.5亿元,比上年下降9.0%,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22.7%。全区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80.5亿元,比上年下降14.2%;从业人员12.0万人,比上年增长0.4%。
公路
顺义区公路已形成机场高速、京承高速、机场北线高速、京平高速、机场南线高速、六环路等高速公路为龙头,京密路、顺平路等国、市道主干线路网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脉,“六横”、“十四纵”、“二放射”、“六高速”,“棋盘+网格+环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体系。
“六横”:北木路、昌金路、白马路、顺平路、顺平南线、龙塘路。
“十四纵”:高白路、高下路、天北路、火寺路、京沈线、通顺路、右堤路、左堤路、李魏路、李木路、木北路、木燕路、中干渠路、杜尹路、焦孙路。
“二放射”:顺沙路、顺密路。
“六高速”:机场高速、六环路、京承高速、机场北线高速、京平高速、机场第二高速。 [18]
铁路
大秦、京承两条铁路穿越顺义全境。
地铁
北京地铁15号线、北京地铁首都机场线过境。
运输
截至2018年末,顺义区客运车辆2635辆,比上年增加9辆;客运收入4.6亿元,比去年下降13.5%。
顺平路“燕京桥”
顺平路“燕京桥”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8年,顺义区专利申请量为7143件,比上年增长17.8%;专利授权量为5436件,比上年增长49.5%。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
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末,顺义区共有幼儿园106所,招生12785人,在校生32365人,毕业生8972人;小学50所,招生1120人,在校生53743人,毕业生6888人;普通中学34所,招生9239人,在校生26947人,毕业生8200人;各类职业中学7所,招生78人,在校生278人,毕业生69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招生99人,在校生301人,毕业生35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0年末,顺义区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数111.8万册,比上年增加8.8万册。
体育事业
截至2020年末,全区运动员共获得全国性比赛奖牌257枚,其中金牌58枚,银牌93枚。
卫生事业
截至2020年末,顺义区共有卫生机构753个,其中医院22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4418张,其中医院3456张。截至2020年末,顺义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9338人,比上年末增加4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048人,注册护士3552人。
劳动就业
截至2020年末,顺义区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994人,比上年末增加8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职业技能培训人员总量19.2万人,职业技能鉴定人员总数146人次。
社会保障
截至2020年末,顺义区共有各种社区服务机构53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9个。
环境保护
2020年,顺义区天然气销售量56322.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3%。年末实有燃气用户26.0万户,比上年下降0.3%。全区燃气管道长度达到2311.3千米,比上年增长4.2%。全区污水处理率95.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农村污水处理率77.6%,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0.0分贝,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5分贝,与上年基本持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35.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6%;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56.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5%;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值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5.0%;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值25.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