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传媒

【城市百科】北京市石景山区-京西历史文化重镇

北京六个主城区之一。地处北京西部,位于长安街西段,最东端距距天安门14千米,总面积85.74平方千米。

石景山因“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而得名,自古就是京西历史文化重镇。区域内山地面积占23%,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7.09%。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73.89平方米,居北京市城区首位,是北京市城区中山林资源最丰富、绿化覆盖率最高、人均拥有公共绿地最多的地区。

2019年,石景山区下辖9个街道,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景山区常住人口为567851人。 2020年,石景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38.2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717.3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结构为16.2︰83.8。 

历史沿革

前11世纪中叶,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封帝尧之后于蓟,都城蓟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封召公爽于燕,都城在今房山区董家林一带。石景山地区属蓟国地。后蓟国衰落,约西周末年被燕国兼并,燕迁都蓟城。石景山地区属燕国都邑地。

春秋战国,燕王喜二十九年(前226年),秦兵攻占燕都蓟城。

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废止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石景山地区属广阳郡蓟城蓟县地。

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西汉实行郡、国并立制度。石景山地区属燕国蓟城地。元朔三年(前126年),汉武帝废燕国置“燕郡”。地属燕郡蓟城地。元狩六年(前117年),封刘旦为燕王,燕郡复称燕国 [3]  。元封五年(前106年),西汉始设十三州部。石景山地区属幽州燕国蓟城地。元凤元年(前80年),燕王刘旦谋反失败自杀,改燕国为“广阳郡”。石景山地区属广阳郡蓟城地。本始元年(前73年),改广阳郡为“广阳国”。地属广阳国蓟城地。王莽新朝元年(9年),废广阳国设广阳郡(曾改名广有)。石景山地区属幽州广有郡伐戎县地。

东汉,形成州一郡(国)一县三级政区,建武二年(26年),复置广阳国。地属广阳国蓟县地。建武十三年(37年),废广阳国并人上谷郡。地属上谷郡蓟县地。永平八年(65年),恢复广阳郡。建安十八年(213年),幽州并人冀州。地属冀州广阳郡蓟县地;不久,幽州复置。石景山地区属幽州广阳郡蓟县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实行州一郡一县三级制度,前后虽有幽州燕郡、燕国等称谓变化,石景山地区始终为蓟县辖地。

隋开皇元年(581年),隋取代北周,开皇三年(583年),实行州一县二级制度,石景山地区属幽州蓟县地。大业三年(607年),废幽州置“涿郡”。地属涿郡蓟县地。

唐初,武德元年(618年),废涿郡,复置幽州。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石景山地区属河北道幽州地。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增划全国为十五道,开始形成道一州一县三级政区。地属河北道幽州蓟县地。天宝元年(742年),幽州改称“范阳郡”,析蓟县置广平、广宁二县。地属河北道范阳郡广平县地。天宝三年(744年),撤广平、广宁复并蓟县。至德元年(756年),于蓟县西置广平县。乾元元年(758年),复改范阳郡为幽州。石景山地区属河北道幽州广平县地。大历三年(768年),改幽州为“范阳府”,地属范阳府广平县地。建中二年(781年),设幽都县。地属范阳府幽都县地。唐末,广平县废,后在幽州(唐代称蓟城为幽州)城西设玉河县。石景山地区属范阳府幽都县、玉河县地。

五代时期,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为报答契丹援立之助,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石景山地区属幽都县、玉河县地。

契丹天显十一年(936年)末,契丹进占幽云十六州。辽会同元年(938年)十一月,升幽州为“南京”,又称燕京;设南京道,同时改国号为“辽”。辽实行道一府一州一县四级政区,南京道下辖幽都府。石景山地区属南京道幽都府幽都县、玉河县地。开泰元年(1012年),幽都府改称“析津府”,幽都县改称“宛平县”。地属南京道析津府宛平县、玉河县地。金天辅六年(1122年)底,金攻占南京。翌年,宋宣和五年(1123年)三月,北宋接管,改燕京为“燕山府”,析津府改为“燕山府路”。石景山地区属燕山府燕山府路宛平县、玉河县地。金天会三年(1125年)年底,金国夺占宋燕山府,恢复燕京和析津府,并置燕京路。天眷元年(1138年),废玉河县,辖地并人宛平县。石景山地区属燕京路析津府宛平县地。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海陵王下诏迁都燕京。贞元元年(1153年)三月,改燕京为“中都”,析津府改为“永安府”(翌年又改为“大兴府”),燕京路改称“中都路”。石景山地区属中都路大兴府宛平县地。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蒙古军攻占金中都,将中都改称燕京,中都路改称燕京路。石景山地区属燕京路大兴府宛平县地。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改燕京为中都,燕京路改称中都路。地属中都路大兴府宛平县地。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翌年二月,改中都为“大都”,中都路改称“大都路”。石景山地区属大都路大兴府宛平县地。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攻占大都城,将大都路改为“北平府”,十月,北平府隶山东行省。翌年三月,设北平行省,北平府隶北平行省。石景山地区属北平行省北平府宛平县地。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为“北京”。二月,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地属顺天府宛平县地。

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清军攻占北京。石景山地区属顺天府宛平县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在顺天府辖域内设东、南、西、北四路厅。石景山地区属西路厅宛平县地。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4月2日,临时参议院决定以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石景山地区属顺天府宛平县地。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10月5日,顺天府改称“京兆地方”,地属京兆地方宛平县。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京师警察厅在近郊设东、南、西、北郊四个警区,石景山地区归西郊警署管理。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当时,北洋政府仍设在北京,统治北方地区。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6日,北伐军进占北京。6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直隶省改名“河北省”,将原京兆地区各县并入河北省;北京改名为“北平”,设北平特别市。10月30日,行政院确定北平特别市区域,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北平特别市西郊区,南部属河北省宛平县地。12月19日,北平市政府设立市辖区,将全市分为15个区。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8月,十三区(西郊区)正式成立。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北平特别市十三区、南部属河北省宛平县地。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29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12月14日,日军扶植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北平成立。翌年4月17日改北平为北京。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伪河北省公署划全省为4个“道”,宛平县分属“津海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改为8个道,宛平县分属“燕京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成立,临时政府改组为“华北政务委员会”。9月,伪“公署”废除以数字命名的市辖区为内、外城郊排序,4个郊区改称东郊、南郊、西郊、北郊。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北京市西郊区、南部属河北省燕京道宛平县地。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各级伪政权垮台,北京恢复北平名称。12月6日,北平市政府恢复以数字命名市辖区,共16个区,西郊区定名为“十五区”。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北平市十五区、南部属河北省宛平县。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北平市警察局将4个郊区分局调整为8个,称郊一至郊八分局。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北平市政府将十三至十六4个区调整为8个区,称十三至二十区,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十七区;当时,郊区各区按警察分局的顺序习称为郊一至郊八区。故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北平市郊五区、南部属河北省宛平县。 [4]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将石景山地区划为北平市;二十七区,为石景山区独立建置之始。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下旬,北平市第二十七区人民政府成立,区政府设在北辛安大街。5月,市政府批准,田村、模式口、高井、五里坨、三家店等地划归二十七区管辖,辖区面积由31.25平方千米增加到99平方千米。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1日,北平市第二十七区改称北平市第十九区,辖域不变。

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自8月1日起,第十九区改称第十五区,辖域不变。

1951年4月7日,根据北京市郊区委员会决定,第十三区(今海淀区)所辖东杨坨村地区划归第十五区管辖,辖区面积增加到124平方千米。

1952年8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将第十五区所辖三家店、东杨坨、五里坨、黑石头等村划归京西矿区管辖,第十五区改称石景山区。区政府设在北辛安和平街3号。辖区面积61平方千米。

1954年5月,北辛安镇建置撤销。

1956年3月17日,市政府将京西矿区所辖五里坨乡、黑石头乡、高井乡和海淀区所辖八大处乡划归石景山区。

1958年5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石景山区,原辖区大部并入丰台区,田村、西黄村乡划归海淀区,五里坨乡划归门头沟区。

1963年7月8日,北京市人委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石景山,为市人委派出机构。

1967年8月7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决定,石景山改名为石景山区,石景山中苏友好人民公社划归石景山区管辖。

1978年,区委、区革委会机关从北辛安和平街3号迁址石景山路35号。

1980年12月24日—29日,石景山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撤销区革命委员会,恢复区人民政府。 [5]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2年,撤销宛平县,成立丰台区、南苑区、石景山区,隶北京市。

1958年,南苑区、石景山区大都并入丰台区。

1963年,石景山区从丰台区分出成立石景山,1967年建为石景山区。丰台区人民政府驻丰台镇。

2005年,石景山区辖9个街道:鲁谷街道、八宝山街道、老山街道、八角街道、古城街道、苹果园街道、金顶街街道、广宁街道、五里坨街道。共有133个社区。

区划现状

2019年,石景山区下辖9个街道 [1]  。石景山人民政府驻鲁谷街道石景山路1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景山区是北京市辖区之一,位于北京市西部,东抵玉泉路,与海淀区相连;南至张仪村,与丰台区接壤;西濒永定河,与门头沟区相邻;北倚克勤峪(曾称荐福山),与海淀区搭界。介于北纬39°53′—39°59′,东经116°07′—116°14′之间,东西宽约12.25千米,南北长约13千米,总面积85.74千米 [7]  。距天安门广场16千米。

地形地貌

石景山区位于北京市城区西部,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连绵起伏的山地,属太行山北端余脉向平原的延伸部分,有克勤峪(曾称荐福山)、天泰山、翠微山、青龙山、虎头山等山峰40余座。山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中部和南部为永定河冲积形成的微倾斜平原,有海拔200米以下的石景山、金顶山、老山、八宝山等残丘横亘其间。最高处为北部的克勤峪,海拔797.6米,最低处为东部石槽东南的农田,海拔仅为58.1米。

气候特征

石景山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573.11毫米,是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之一。 

人口

截至2019年末,石景山区常住人口57.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3.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4.0%。常住人口出生率7.38‰,死亡率6.26‰,自然增长率1.12‰。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648人,比上年末减少233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景山区常住人口为567851人。

经济

综述

2020年,石景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5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38.2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717.3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结构为16.2︰83.8。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石景山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20.8%。建安投资增长8.9%。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3% 

财税收支

2020年,石景山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7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增值税24.8亿元,下降4.8%;企业所得税10.3亿元,下降2.3%。

2020年,石景山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9亿元,比上年降2.7%。其中,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8.0%和10.9%。年末登记失业率为2.46%,比上年末增加0.59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2020年,石景山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8656元,比上年增长2.2%。从四项收入构成看,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5384元,增长0.2%;人均经营净收入799元,下降7.5%;人均财产净收入8315元,下降1.2%;人均转移净收入24157元,增长7.8%。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0096元,比上年下降12.7%。

2020年,石景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38.2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717.3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结构为16.2︰83.8。

第一产业

石景山区为北京市中心城区,故无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2020年,石景山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从主要行业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4.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6.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57.4亿元,增长9.2%。其中,出口交货值10.0亿元,增长4.2倍。 

建筑业

2020年,石景山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26.9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其中,在本市完成165.6亿元,增长16.2%;在外省完成661.1亿元,增长44.7%。本年新签合同额1034.8亿元,下降3.3%。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0年,石景山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亿元,比上年下降8.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为274.2亿元,下降2.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6%。从主要行业看,超级市场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9亿元,下降4.8%;汽车新车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3亿元,下降0.8%;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2亿元,增长1.5倍。

对外经济

2020年,石景山进出口总额49.7亿元,比上年下降10.9%。其中,出口29.8亿元,下降18.7%;进口19.9亿元,增长3.8%。 

房地产业

2020年,石景山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6.6%。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9.8%。年末全区房屋施工面积比上年末增长46.7%。其中,全年房屋竣工面积增长2.3倍。

金融业

截至2020年末,石景山区中资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2433.6亿元,比年初增加354.5亿元。其中,单位存款1365.3亿元,比年初增加282.3亿元;个人存款987.8亿元,比年初增加118.3亿元。年末全区中资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1019.5亿元,比年初增加101.9亿元。其中,境内短期贷款235.8亿元,比年初增加53.5亿元;境内中长期贷款779.9亿元,比年初增加45.7亿元。

交通运输

石景山区境内长安街延长线、莲石路、阜石路三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与五环路、四环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20余条公交线路穿越石景山区。地铁1号线、6号线和S1线经过石景山区。到中关村核心区20分钟,到CBD商务区30分钟,到首都机场40分钟。

一号线地铁横贯石景山区;运营在长安街、阜石路、石门路等北京主要公交线路1  、337、347、354、370、598、389、941、336、318及在区内运行的公交线路交叉成网。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0年,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和北京市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项目加快推动,金顶街小学实现开工;石景山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中小学、幼儿园全部达到平安校园建设标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100%达标。

2020年,石景山区普通中学招生数4551人,在校生数12047人,毕业生数3630人。小学招生数4847人,在校生数24131人,毕业生数3767人。在园幼儿数15361人。特殊教育在校生数795人。中等职业教育普通中专在校生数795人。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1869人,普通初中专任教师数1052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数567人 。

卫生事业

截至2017年末,石景山区有被列为二级甲等医院的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等,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2020年6月2日,石景山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劳动就业

截至2020年末,石景山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6%,比上年末增加0.59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截至2020年末,石景山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7.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万人;参加失业和工伤保险人数分别32.2万人和29.4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和0.4万人。

环境保护

截至2020年末,石景山区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分别为37微克/立方米和62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14.0%和13.9%。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值为31微克/立方米,下降20.5%。二氧化硫(S02)年均浓度值为4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市场监管

2019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给予支持。

风景名胜

石景山区蕴藏着众多人文名胜。释迦牟尼炅牙舍利珍藏于灵光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明代壁画精品的法海寺,八宝山革命公墓、明代宦官田义墓和宝胜仙桥、万善桥、慈善寺、双泉寺、承恩寺等均位于石景山区。

天泰山

天泰山位于石景山区西北部,香山公园西南。北至海淀区挂甲塔,南至双泉寺,西至五府庄、潭峪,东至南北马场。主峰海拔430.8米。因主峰西有平台一处,曰天台,山因名天台山,亦作天太山、天泰山。天台处有明清古刹慈善寺,亦称天台寺。旧时每年三月十八日开庙。寺内中路大悲殿正中原供金漆木雕观音像,两旁有碧霞元君等8尊塑像,这种佛、道共进一堂的现象,在京郊较为罕见。后殿供肉身坐化和尚,俗称魔王菩萨和尚,相传即清世祖顺治帝。民国六年(1917年)、民国十三年(1924年)冯玉祥两次住在天泰山慈善寺,留下“勤俭为宝”、“真吃苦”、“耕读”、“淡泊”等重要石刻。慈善寺为区级保护文物。

翠微山

翠微山位于石景山区与海淀区交界处。东南距市中心约20千米。海拔387米,为香峪大梁东南坡的山峰之一,北与香山遥相对应。山势和缓,原名平坡山,因唐建平坡寺得名;明洪熙初年(1425年)改叫翠微山。南麓多古寺,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底、大悲寺、龙王堂、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等依山而建,合称八大处,为京郊著名游览区。西南山麓还有明建法海寺。

石景山

石景山位于石景山区西部。为西山山前的侵蚀残丘,地势和缓,海拔184米。历史上为永定河河防要地。自元代以来,在此修堤防水。1949年以来,先后在永定河上游修建了官厅水库及引水渠。东南山麓一带,建有石景山发电总厂和首都钢铁公司。 

莲花河

莲花河发源于石景山区石槽,流经莲花池。莲花池以上称新开渠。原在鸭子桥入南护城河,1951年治理后改在万泉寺东入凉水河。全长4.2千米,底宽16—20米。主要支流有新开渠、水衙沟。水源原主要出自莲花池泉水,后被新开渠石景山工业废水所代替。古称洗马沟。

法海寺

法海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京西翠微山南麓、驼铃古道首驿模式口村。寺庙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四年后建成(1443年),明英宗朱祁镇钦赐额曰“法海禅寺”。法海寺的镇寺之宝是大雄宝殿内保存完整的十铺明代壁画,面积236.7平方米,由15位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堪称中国明代壁画之最,是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宫廷画师作品,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

荣誉称号

石景山区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6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区。

2018年,被评为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

2020年3月4日,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名单。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

2021年5月31日,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示名单。 

2021年9月2日,入选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


【责任编辑:李文文】

第二十七届高交会落幕 厦门展团亮点纷呈科创成果斐然

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展会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以“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共创未来”为主题,汇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家知名企业和国际行业组织参展参会

2025两岸茶匠秋季“茶王赛”全国启动会在厦门成功举办

中经联播讯(庄秋风)10月12日,第六届海丝茶道产业融合发展论坛暨2025两岸茶匠秋季“茶王赛”全国启动会在厦门举行,标志着这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茶界盛事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旨在推动“新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弘扬中华茶文化,促进中国茶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

2025湖南(醴陵)电瓷电器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共探创新与全球化新路径

9月30日,一场备受瞩目的2025湖南(醴陵)电瓷电器产业“创新与全球化”发展论坛座谈会,在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此次会议犹如一盏明灯,为醴陵电瓷电器产业的未来发展照亮方向。会议由醴陵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范思主持,彰显出对此次论坛的高度重视。

2025城市文旅形象大使暨国际典雅夫人大会启幕 共绘文旅融合新画卷

9月21日,“2025城市文旅形象大使暨国际典雅夫人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厦门清华海峡研究院D栋未来科技馆隆重举行,标志着这场融合女性风采与城市文旅魅力的国际盛会正式拉开序幕。来自全国的文旅专家、新闻媒体、往届优秀选手及合作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的启动

聚焦2025金砖论坛 ▏联合国工发组织AIM大会开启全球工业经济包容发展新时代的“金钥匙”

以“人工智能促进包容性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为主题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工业与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AIM)成员大会在厦门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工业和信息化部、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厦门市工信局、中国信通院、金砖创新基地、金砖国家工业能力中国中心承办

助力“云品”出滇,云南举办“内外贸易一体化、外贸优品中华行” 商贸洽谈会

近日,“内外贸易一体化、外贸优品中华行” 商贸洽谈会在昆明顺利举行。本次洽谈会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优品展示、供需对接等多元形式,为推动我国内外贸易一体化发展、助力云南特色产品(简称 “云品”)走向更广阔市场搭建了优质交流合作平台

2025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决赛在厦门顺利举行

9月12日,2025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决赛在厦门拉开帷幕,来自金砖国家及金砖伙伴国的创新项目现场进行路演答辩,展开精彩角逐。本届大赛以“释放大金砖合作潜力 实现包容可持续工业化”为主题,聚焦“创新金砖”“绿色金砖”建设,设置人工智能、绿色产业、低空装备产业、能源电子产业、工业设计5个赛道,为参赛选手搭建同台竞技、友好交流、互学互鉴的合作平台。

智链未来 悦驭春城 | 第26届中国(昆明)国际汽车博览会盛大启幕

7月24日,第二十六届中国(昆明)国际汽车博览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本届车展以“智链未来,悦驭春城”为主题,启用了滇池国际会展中心5号至10号馆,总展览面积达10万平米。展品范围覆盖传统油、混、电等品类乘用车及创新科技产品,汇聚100+家汽车品牌、上千款车型,用全新的面貌、创新的模式展现“智创”车展,持续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

福建龙海:参展商“点赞”食博会 共话发展新图景

第六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人气爆棚,吸引力十足,活动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 359 家知名品牌企业齐聚一堂 “同台竞技”。展会现场人头攒动,客商们穿梭其间,或是驻足于新奇的产品前仔细端详,或是围坐在一起热烈交谈,共同探讨着合作的美好愿景。

食博会爆品云集:清真飘香 漳木情深共发展

7月17日,第六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热度持续攀升,作为漳州对口援建地区,新疆木垒县如约而至,携特色物产与非遗文化精彩亮相。此外,首次设立的“夏季热辣爆品馆”与“清真馆”,双馆联动,为食品产业注入强劲新活力,精准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丝路遗珍耀海西:洛阳出土丝绸之路文物展在德令哈启幕

7月15日,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海西州文物局)主办,海西州民族博物馆、洛阳市考古研究院文物交流中心、青海省文物商店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的《驼铃古道 丝路华章——洛阳出土丝绸之路文物专题展》在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启幕。

两岸媒体聚冰城 极地公园话亲情

7月12日,厦门卫视、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及台湾自媒体人、在哈台胞代表一行20余人走进哈尔滨极地公园,开启了一场融合极地生态探索与两岸情感交融的深度之旅。作为“台湾同胞龙江行志愿服务中心”成员单位,哈尔滨极地公园以沉浸式极地体验和创新科普展示,生动诠释“两岸一家亲”理念,为台胞搭建起友好型文旅交流平台。零距离邂逅极地生灵参访团首站探访海洋生物馆,穿梭于360°海底隧道,近距离观察

7月相约龙海!第六届食博会“国际范”足 多重惊喜引爆食品产业盛宴

以“美味漳州、香约龙海”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将于7月16日至19日在中国休闲食品名城——福建漳州龙海博览园区盛大启幕。本届食博会规模再创新高,共设六个展区,展览面积达4.8万平方米,精心规划165个特装展位与297个标准展位,预计将汇聚超过400家来自全球的食品产业精英企业同台亮相。

湖北携三大粮油公用品牌重磅亮相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将于7月12日至14日在辽宁省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届时,湖北省粮食局将组织省内70家粮油企业、14家粮机企业参展。湖北粮企将以“荆楚粮油香天下 产销融通畅九州”为主题,全面展示湖北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积极拓展东北市场,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今天上午10时,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9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南博会以“团结协作、共谋发展”为主题,会期为19日至24日,共设16个展馆、16万平方米展区,有7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2500多家企业参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近120家。

以智造之名 赴水博之约 展科技之光 启未来之程|2025中国水博览会圆满落幕

6月8日,为期三天的中国水博览会在天津圆满落下帷幕。在这场汇集全国顶尖水利科技与行业智慧的盛会上,云南省红河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红河州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咨询规划研究院、滇南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研究院(简称“三院”)携六大“红河智造”科技创新成果惊艳亮相,成为展会焦点之一。                          

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开展车辆保障工作培训

6月7 日,组委会秘书处接待部车辆保障组组织担任本届博览会车辆保障任务的供应商管理团队及驾驶员进行了重点线路实线演练和车辆保障工作培训,省委外事办、省商务厅、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警保卫大队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授课,部分省、部级团组对口接待单位联络员参加了培训。培训会议由省商务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刘炳煌主持。会上,省委外事办秘书处一级主任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