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陈金新 通讯员 刘立璞)千年运河,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璀璨记忆;交流对话,架起世界文化的沟通桥梁。为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互学互鉴,增进世界各国民心相通,广泛汇聚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智慧和力量,6月3日-5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2025中外青年运河文明交流对话在运河原点城市江苏扬州举办。

该活动由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办,世界运河城市CanalWalk行动组委会承办,扬州大学协办。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巴基斯坦、肯尼亚等10余个国家的高校、政府和国际组织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相关活动。
活动以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为核心,将“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融入运河文化交流,聚焦青年群体在推动运河文明传承与国际合作中的先锋作用,深入探讨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运河文化国际传播,通过发挥文化载体功能与青年创新活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活动设置了“文明互鉴视域下运河文化传播”“运河文化国际交流的青年力量”两场圆桌会议。中外学者以运河为纽带,通过历史溯源、案例分享、跨界对话等形式,探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新路径,共谋青年在跨文明对话中的创新担当,为构建运河文化全球叙事体系注入青春智慧,彰显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价值。
此外,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从原点城市出发Canal Walk世界运河城市行”启动活动,来自10余个国家的志愿者相继走进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城市会客厅、运河三湾公园、WCCO秘书处、瘦西湖景区、马可·波罗纪念馆、东关街历史街区等地,共同交流国际运河文化、开展国际志愿服务,感知扬州这座城市和大运河的文化脉搏。

“中国大运河在打破空间限制推动经济繁荣、文化传播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孟加拉国留学生代表谈吉娜说,“我们中的许多人说多种语言,生活在不同的文化中。这赋予了我们一个独特的角色——不仅要翻译文字,还要传递价值、情感和希望。”
运河文明交流对话需要“新引擎”,青年便是其中最活跃的群体。“所以,我们打造了Canal Walk行动,利用运河开放性特征,打造了一批集教育研学、文化交流、休闲社交、志愿服务等于一体的文化空间,吸引了全球万余名青年自发成为推动运河城市发展的‘歌者’‘行者’和‘使者’。”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主席程颢表示。
据了解,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旨在以运河为纽带,组织各项国际运河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和世界运河城市资源的有效挖掘、合理利用与合作共享,进一步推动以运河为载体的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2024年6月,在波兰比得哥什举行的2024年世界运河大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倡议。倡议一经提出,得到了全球50余个国家的数万名志愿者响应。同年9月,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成立,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担任名誉主席、意大利前副外长劳拉女士担任名誉副主席,壮游大运河发起人程颢先生担任组委会主席。
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旨在通过在全球运河城市开展Canal Walk线下活动,以运河为载体,开展运河行走、慢跑、马拉松、骑行、赛艇等活动,让人们进一步了解身边的运河,强化保护运河文化和运河生态的意识,实现人与运河和谐共生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