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沿革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湖南省大庸市从1994年4月4日起,正式更名为张家界市(地级市)。
张家界市,是一座新型的城市,张家界,又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它即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的前身大庸市,早在新石器石代,其境内澧水两岸就人类活动了。上古时期典章文献《尚书舜典》中便有舜放欢兜于崇山的记载。又据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农历乙丑年)杨显德纂修的《永定卫志》与清道光三年(公元1652年,农历癸末年)修刊的《永定县志》以及《慈利县志》和《桑植县志》等史书记载,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划全国为三十六郡,当时的大庸与慈利便属于黔中郡,它是湖南境内第一个行政区,比省会长沙还早。黔中郡所辖包括慈姑县(县址在今慈利蒋家坪乡太平村一带),桑植县与大庸县(今永定区)、石门县、安乡县、澧县、津市、临澧,以及湖北省公安、鹤峰两县与湖南桃源县一部分地区。
西汉时期,除地方设立郡县外,还加封国,实行的是郡县国交错体制。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农历乙亥年),刘邦当朝,他下令分黔中郡为武陵郡,析慈姑县为孱陵、充县(含永定、武陵源两区与桑植县)。
三国时期,吴景帝孙休于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农历癸末年)见蒿梁山洞门大开,玄朗如门,以为吉祥,便改嵩梁山为天门山,同时改武陵郡为天门郡,析充县、增置中县(旧址在今慈利县三官寺一带),当时的大庸便属于天门郡管辖。西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农历癸卯年)废充县、改置临澧县。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当朝,于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农历甲午年),又“分荆州武陵,天门属郢州刺史。宋明帝秦始三年(公元467年),武陵,天门郡仍属荆州。
西魏恭帝拓跋廓于二年(公元555年,农历乙亥年),又罢天门郡置澧州。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农历乙未年),又废娄中与临澧两县而置崇义县,又新置北衡州(因为北周的统治范围南不到衡山,但为了祭祀五岳,才将天门山作为南岳衡山,故名北衡州)。隋文帝杨坚当朝,于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农历戊午年),又改北衡州为崇州,零阳县为慈利县,与崇义县同属崇州管辖。隋炀帝杨广于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农历丙寅年)又废崇州,改澧州郡为澧阳郡,统辖六县(慈利,大庸均属澧阳郡)。
唐朝时期,全国改为十道。高祖李渊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农历辛巳年)下令置澧州澧阳郡,属山南道,统辖六县,慈利与崇义县(今永定、武陵源二区与桑植县)归其所辖。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今张家界全境属楚国管辖。
宋朝时期,宋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调整为二十三路,路下设府、州、军。宋太祖赵匡胤于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农历癸亥年)下令将今张家界全境划规澧阳郡,曰慈利县,并在今桑植县设安福寨,在今永定区大庸所设武口寨,在武陵源区设索口寨。
元时,在全国设立十一个行省,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于置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农历丁丑年)改置澧州路总管府,所辖四县(慈利是其中之一,既今张家界市全境),并在今永定区茅冈置茅冈都元帅府。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农历乙未年)当朝皇帝铁木耳又下令将慈利县升为慈姑州,复名慈利州,辖四县,现今的张家界市全境属慈利州管辖,并在州内溪峒间置安定(今永定区内)、柿溪二州。今桑植的外半县属柿溪州,内半县则分置上下桑植长管司(以后改为安抚司)。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农历甲辰年)改澧州路为澧阳府,辖四县,罢安定、柿溪两州。
明时,明王朝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在全国设立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实行省一级民政与财政管理。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农历已酉年),降慈利州为大庸县,隶属于澧州。民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农历丙辰年),慈利划规常德府管辖。这时期,当朝为了征讨覃后,在永顺羊峰山设羊山卫,并修筑排栅城,三年迁羊山卫城于大庸溪之阳,更名为大庸卫(所谓“卫”,即军事建制,属湖广都使司)。民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农历己巳年),又改大庸卫为永定卫,二十三年,又在慈利设九溪卫,两卫同属湖广都使司管辖,而今张家界市的行政区划在当时则属慈利县。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农历丙子年)划规岳州府。
清时,在全国设立二十个行省,以下设府、州、县。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农历庚戌年),桑植与茅冈土司相继改土规流,升澧州为直辖州,辖安乡、石门、慈利等四县,同时废永定、九溪两卫,新设安福县(今永定、武陵源两区与慈利、桑植两县在当时均属安福县),并改岳常道为岳常澧道。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农历乙卯年)割原九溪卫麻寮所并入溶美司,置鹤峰州,属湖北省宜昌府,同时割安福所与桑植司地置桑植县,属永顺府管辖。还将慈利十、十一、十二、十三都及八、九、十四都的一部分地方,以及永顺部分地方和原茅冈司地方置永定县,隶属澧州。
民国时期,先在省下设三个道,六十个县,后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农历丙辰年)湖南省栽撤武陵道,将大庸、桑植、慈利县划规辰沅道。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农历壬戌年)裁撤“道”的建制,仅存省、县两级,所以,大庸、慈利、桑植三县均属省直辖市。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农历甲戌年)11月24日,贺龙、任弼时、肖克、关向应等,领导红军二、六军团解放大庸县,建立中华苏维埃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农历乙亥年)红军长征,湖南省建湘西绥靖处,管辖慈利、大庸、桑植、临澧、石门、澧县等6个县,专员办事处,设在慈利县。民国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938年至1949年,农历戊寅年至已丑年),湖南全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大庸与桑植属第八督察区,专员办事处设在永顺。慈利县属第四督察区,专员办事处设在常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家界市全境解放。公元1949年至1988年(农历已丑年至已巳年),慈利县属常德专区管辖,而大庸、桑植两县则于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属永顺专区管辖,8月后划规湘西苗族自治区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1988年至1990年(农历已巳年至辛未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庸地级市,辖慈利、桑植两县和永定、武陵源两区。1994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仍管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不变。
以上便是张家界市的前身大庸市在历史上每个朝代演变的过程。
区划人口
2014年末全市总人口172.12万人,比上年增长1.2%。常住人口151.9万人,按城乡分,城镇人口65.8万人,占比43.32%;乡村人口86.1万人,占比56.68%。按性别分,男性77.97万人,占比51.33%;女性73.93万人,占比48.67%。全年出生2.1万人,出生率12.59‰。全年死亡1.31万人,死亡率7.8‰。全年自然增长人口0.7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79‰ 。年末全市城镇化率43.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1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人均消费支出9406元,增长19.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55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人均消费支出13529元,增长6.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7.2%。人均住房面积46.1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32元,比上年增长1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人均消费支出6331元,增长30.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3%。人均住房面积47.4平方米。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5%。年末社会保险综合参保155.6万人。其中,基本养老保险105.6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13.3万人,失业保险10.02万人,工伤保险人数15.2万人,生育保险人数11.42万人。全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88万人。
全市改造农村危房5430户,改扩建乡镇敬老院3所。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00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80个。农村五保户分散给养标准2820元/年/人。城乡居民低保对象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别为244元和107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08亿元,3.6万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4亿元,11.2万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改扩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1家,救治救助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1151人。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3372张,收养人员3124人。全市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41亿元,增长27%;筹集社会福利资金924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18万元。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张家界市辖永定、武陵源2区和慈利、桑植2县,共4个县级行政区;全市共7个街道、32个镇、47个乡、15个民族乡,共101个乡级行政区;共有140个社区、1514个建制村,下设1150个居民小组、14388个村民小组。
经济发展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5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0%,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升3.9、3.1和1.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2.1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7.24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387.29亿元,增长1.3%。
全市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76:15.67:69.57,第一、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较2019年分别提升2.16、0.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2019年下降3.13个百分点,全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改善。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2%、29.8%、49.0%。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5%,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按区县看,永定区地区生产总值23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武陵源区地区生产总值43.3亿元,下降2.9%;慈利县地区生产总值181.8亿元,增长2.0%;桑植县地区生产总值100.9亿元,增长2.5%。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0.4亿元,利润总额0.8亿元,税金及附加0.2亿元,应交增值税0.8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8858人,比上年下降8.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6.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73.4亿元,增长5.0%;林业产值9.3亿元,增长3.9%;牧业产值44.4亿元,增长1.5%;渔业产值4.0亿元,下降1.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5.0亿元,增长7.0%。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8.4万亩;糖料种植面积0.3万亩,下降0.5%;油料种植面积72.9万亩,增长7.7%;烟叶种植面积9.7万亩,增长0.7%;蔬菜种植面积57.9万亩,增长2.3%。
全年粮食产量63.7万吨;油料产量8.4万吨,比上年增长6.9%;烤烟产量1.5万吨,增长0.9%;茶叶产量0.4万吨,增长11.7%;蔬菜产量104.0万吨,增长2.6%;猪、牛、羊肉产量6.3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2万吨);禽蛋产量1.4万吨;水产品1.2万吨。
全市年末存栏生猪58.4万头;全年出栏生猪73.1万头;全年出栏牛5.4万头;全年出栏羊29.9万头。全年农村用电量2183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7万吨,增长0.3%。
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3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4.3亿元,利税8.2亿元,利润7.5亿元。休闲农业经营收入9.8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550个,成员88068户。家庭农场1301个。年末农业机械化总动力119.6万千瓦。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9.8万亩。全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有机农产品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个数137个,其中绿色食品132个,有机食品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省级和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分别为26个和33个。稻田综合种养0.8万亩。土地托管面积33.9万亩。秸秆还田面积157.2万亩。名优特水产品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为0.2万亩和0.1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9%。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企业比上年增长0.6%。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比上年增长5.6%,股份制企业下降2.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17.2%。按行业分,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8.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9.6%,医药制造业增长10.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7.3%,汽车制造业增长140.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4.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8.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0.5%,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2.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85.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实现企业利润总额4.6亿元,下降4.2%。规模以上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9.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年末资产负债率为44.0%。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0.6亿元,比上年增长8.3%;企业亏损面为12.6%;产品销售率为98.1%;出口交货值2.0亿元。
全年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增长面37.0%。其中,大米7.8万吨,比上年增长12.5%;饲料5.6万吨,增长4.6%;精制食用植物油0.2万吨,增长10.8%;水泥157.2万吨,下降14.0%。
全年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0万平方米,下降9.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0.0万平方米,下降3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0%。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0.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下降2.0%;非国有投资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9倍;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分地区看,永定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5%,桑植县增长14.1%,慈利县增长4.2%,武陵源区下降44.3%。分投资方向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0%,民生投资下降0.8%,生态投资增长1.5%,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6.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2.6%。
全年施工项目个数342个,比上年下降13.2%。本年新开工项目167个,下降9.7%。本年投产项目个数122个,下降47.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7.7%。商品房销售面积16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4.7万平方米,增长6.3%。商品房销售额92.6亿元,下降4.6%。其中,住宅销售额79.8亿元,增长1.2%。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6.3万平方米,增长90.4%。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0亿元,比上年下降4.5%。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亿元,下降3.0%;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7.5亿元,下降8.9%。按地区分,永定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2.6亿元,下降4.4%;武陵源区17.2亿元,下降4.9%;慈利县55.1亿元,下降4.5%;桑植县32.1亿元,下降4.5%。
全年限额以上法人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58.4亿元,下降10.3%。网上零售额(按卖家分)3.1亿元,比上年增长70.4%。旅游产业增加值189.2亿元,增长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1亿元,下降1.5%。
全体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烟酒增长9.0%,衣着增长1.2%,居住下降5.0%,生活用品及服务增长0.2%,交通和通信下降3.1%,教育文化及娱乐增长0.7%,医疗保健增长1.2%,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0.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5%。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1亿元,比上年下降5.9%。其中,出口额9.6亿元,下降7.2%。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个。实际到位资金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个。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在张家界投资的世界500强存续企业5家。引进2亿元以上境内省外项目27个。2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7.6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8亿美元。按产业分,第一产业1.3亿美元;第二产业0.1亿美元,增长13倍;第三产业0.3亿美元,下降77%。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96.8亿元(不含慈利县0.75亿元市外省内资金),比上年增长18.9%。按产业分,第一产业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倍;第二产业8.1亿元,增长53.9%;第三产业83.6亿元,增长15.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2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85.1公里,比上年增长1.6%。铁路营业里程205公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314公里。公路客运量2745.6万人,下降62.6%;水运客运量37.9万人,下降80.5%。铁路客运量202.5万人,下降0.2%。公路旅客周转量12.4亿人公里,下降62.2%。年末民用汽车保有辆444717辆。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53.3亿元,比上年增长32.9%。邮政业务总量3.24亿元,比上年增长9.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6万户,下降4.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66.1万户,增长3.0%,其中本年净增4.8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数58.7万户,比上年增长13.6%。
全年全市旅游等级区(点)26家,其中,4A级及以上12家。实现旅游总收入569.0亿元,比上年下降31.5%。接待国内外游客4949.2万人次,下降26.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0亿元,比上年下降2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1亿元,下降14.8%;上划中央两税9.0亿元,下降31.5%;上划中央所得税7.6亿元,下降19.7%。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21.9亿元,下降14.4%;非税收入10.2亿元,下降15.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8.4亿元,增长7.7%,其中民生支出153.7亿元,增长6.8%。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39.5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91.0亿元,增长8.6%;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35.2亿元,下降8.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15.5亿元,增长17.2%。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65.8亿元,增长16.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549.6亿元,增长18.0%。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1家,A股上市公司总股本4亿股,总市值20亿元。全市直接融资总额28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年末证券公司营业部4家,证券交易额675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教育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2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纪念馆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6个。广播电台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4.2%。电视台3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4%。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年末全市拥有5个综合档案馆,已开放档案11万卷,比上年增长4.4%。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4万场,出版报纸种类2种,报纸总印数2万份。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294个,比上年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医院3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36个,村卫生室890个。卫生技术人员1023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009人,注册护士436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卫生技术人员199个。卫生监督所(中心)5个,卫生技术人员71人。医院拥有床位7069张,增长5.6%;乡镇卫生院89个,拥有床位2547张,卫生技术人员1882人。
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59.3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5项次,增长8.7%。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876个。获得1个全国冠军。全市体育场地4234个,比上年增长1.8%。其中,全市有体育馆4座,运动场166个,游泳池15个,各种训练房11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39元,比上年增长6.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84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8元,增长10.1%。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56元,下降0.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92元,下降3.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236元,增长3.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2.6平方米,下降5.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4平方米,增长2.3%。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24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6%。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308人,比上年增长1.1倍。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0.8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6.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98.2万人,增长1.9%。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8.6万人,增长10.8%。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15.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1.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2468人。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1571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0.6亿元,比上年增长0.2%。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40315人,增长17.9%。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2亿元,增长32.7%。提供住宿民政机构床位数5803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5376张。提供住宿民政机构收养人数3648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2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0.3亿元。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20687个。改(新)建农村户用厕所1571户。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9293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的水质断面比例为100%,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96.7%。森林覆盖率达到71.0%,与上年持平。森林蓄积量3130.5万立方米,增长4.0%。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3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0.2万公顷,增长4.6%。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8781公顷,国家地质公园1个。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8.4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1%。其中,工业用电量6.7亿千瓦时,下降3.6%;居民生活用电量11.5亿千瓦时,增长5.8%。初步核算,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4.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4%。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6万吨标准煤,下降4.9%。从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看,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6万吨,下降2.4%;二氧化硫排放量1.1万吨,比上年基本持平;氨氮排放量0.2万吨,下降4.1%;氮氧化物排放量0.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57处,比上年增长4.6倍。水利工程投入资金3.6亿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0.2亿立方米,增长14.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3千公顷。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347起,比上年下降0.2%;道路交通死亡率2.4人/万辆,下降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