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声

【城市百科】常德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

360截图20211124141211271.jpg

常德地处湘西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头枕长江、腰缠二水(沅水、澧水),东靠洞庭湖,西连张家界。全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辖9个区县(市)和6个管理区,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5279102人,总量在湖南省14个州市中居第五位。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占50.13%;女性占49.8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0.52。全市0-14岁人口为785073人,占14.87%;15-59岁人口为3172972人,占60.10%;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21057人,占25.02%;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11703人,占19.16%。

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市县两级全部达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50亿元(预计数,下同),比2015年增加100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6:39.4:4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87.86亿元,进入全省前三,收入质量稳居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1500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274元,年均增长8.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3600亿元、2500亿元,存贷比提高21个百分点。常德位居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72位。武陵区挺进全国百强区50强,桃源县跻身全省县域经济10强。

产业格局大幅优化。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迈上千亿台阶,烟草、文旅康养产业产值分别达633亿元、910亿元,产业格局从“一烟独秀”向“多极支撑”转变。产业升级成效明显。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中联建起、益丰大药房成为新的百亿企业,规模工业企业达1520家,上市公司达6家,国省“小巨人”企业达95家。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国省级龙头企业达98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8%。“常德品牌·中国品质”亮相大江南北,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省区域公用品牌15个,常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要生产基地。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新增4A级景区3家,卡乐星球开业运营,打造了万达广场、友阿国际、和瑞欢乐城等新商业中心,新落户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17家,建成全省第二家基金小镇,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共享经济等快速发展,汉寿、石门、临澧获评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产业项目支撑增强。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64个,其中10亿元以上42个,烟厂易地技改、中车新能源汽车、中国中药产业园等438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产业园区实力提升。常德经开区成为千亿园区,常德高新区晋升国家级园区,4个园区进入全省综合评价30强,石门经开区跻身全省10强。建成6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中联建起、迪文科技、溢多利生物等一批“1+N”优势产业链。园区基础建设累计投入500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1150万平方米。建成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园。

开放合作更加深入。德商恳谈会、驻外招商服务中心、商协会等招商平台作用有效发挥,累计到位内外资总额4293亿元,中国中车、中国中药、华为、上海复星等战略投资者落户常德。“五定班轮”常态化运营,桃花源机场跻身全国机场百强并实现航空口岸临时开放,泰中东盟经贸合作园建成运营。进出口总额达150亿元,是2015年的2.9倍。新增2个国际友好合作城市。改革推进更加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等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双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改增”、农宅合作社改革等创造常德经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等形成常德特色。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发明专利每万人拥有量增长2.2倍,高新技术企业由103家增加到36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18亿元增加到450亿元。国家生物酶制剂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快速推进,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常德国家生活用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为我市首个国检中心。“三名”工程深入推进,“智汇洞庭·科创常德”“教授博士沅澧行”等活动取得实效。

城镇提质加快推进。北部新城、城东新区、江南城区、西部城区等片区开发深入推进,太阳大道、阳明大道、丹溪路等一批骨干道路建成使用,沅江隧道、沅水四桥竣工通车,常德画墙建成面世,“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城市管理、社区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形成常德模式。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了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县城承载和集聚能力明显提升,培育形成了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澧县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示范县。改造城镇棚户区16.37万户、老旧小区493个。市县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全面完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镇化率达57%,提高9个百分点。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实现镇村规划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4+9”示范片区和100个省市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完成农村改厕28.3万户、危房改造8.86万户,拆除“空心房”30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公路4105公里、危桥699座,自然村通硬化路实现“组组通”。临澧成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18处、分散供水工程3.95万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441万亩。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获评国家级特色示范镇5个,汉寿、安乡、西洞庭建成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澧县成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西湖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区)。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乡风文明持续提升。基础条件不断夯实。黔张常铁路建成通车,石长铁路实现动车运营公交化。常安高速、安慈高速石门至慈利段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新建改建干线公路620公里,沅澧快速干线基本形成。完成沅水桃源至常德、澧水澧县安乡至茅草街千吨级航道整治,德山新港区千吨级码头投入使用,津市港开港运营。除险加固蓄洪垸堤防8个、大型水闸6座、水库563座。管道天然气实现“县县通”。光纤宽带、4G网络实现镇村全覆盖。

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省交办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达到时序进度,汉寿西洞庭湖欧美黑杨清理、安乡珊珀湖治理等取得明显成效。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8个百分点。河湖长制有效落实,13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沅澧两水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耕地保护数量、质量居全省第一,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经验全国推介。节能减排推进有力。全市煤矿、纸浆、粘土砖厂、落后钢铁生产企业全部关闭。常德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安乡获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减排指标任务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低于省控指标。生态创建成效显著。完成人工造林111.7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8%以上,建成国家级自然公园9个,湿地保护率达71.7%,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美丽山水城市。

民生支出累计完成1996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累计办成省市重点民生实事88件。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精准施策、合力推进,整合投入财政资金49.7亿元,建设产业扶贫项目8021个,易地扶贫搬迁3.6万人,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84万人,44.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9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石门县顺利摘帽并成为全国样板,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王新法等先进典型。今天的沅澧大地,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没有一户落下,没有一人掉队。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城镇新增就业29.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累计支付各类社保待遇709亿元,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达2167元。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优抚对象、残疾人等补助标准持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改建各类学校1300多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4.7%。所有区县市提前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常德大学城初具规模。新建改建各类医疗机构2321家,湘雅常德医院开业运营,6家医院升格为三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分别为97.6%、98.8%。5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新增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被评为金牌赛事。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军事设施保护、退役军人事务、人防建设、军民融合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持续加强。国资、统计、机关事务、民族宗教、侨务、公共资源交易、住房公积金、老年、方志、档案、慈善、志愿服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社科联、贸促会、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政府债务化解稳步推进,打击处置非法集资成效明显,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打掉涉黑涉恶犯罪组织和团伙161个。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深入开展。无上访村(社区)建设卓有成效,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经验全省推介。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常德成为中国最安全城市之一。武陵区多年保持“全国平安区县”称号。

依法行政不断强化。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出台地方性法规5件,制定政府规章3件。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以及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研究处理各类审议意见,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343件、市政协提案1558件。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执法“四项制度”。“七五”普法顺利完成。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常德市民之家建成使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上线运行,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获批全国首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率先落地全省200件“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事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净增各类市场主体13.6万户。累计为企业减负229.6亿元,暖企惠企经验入选国家典型案例,营商环境便利指数位居全省前列。政风作风明显改进。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驰而不息纠“四风”,会议文件有效压减,考核评比逐步规范,“三公”经费持续下降。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事项位居全省前列,7项工作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审计监督全面覆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

自然地理

位置

常德位于北纬28度至31度,东经110度至113度之间。地处中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湖南省的西北部。东临洞庭,西接黔渝,南通长沙,北连荆襄。东部为开阔平原,西北、西、南三面环山,地貌以平原为主,山、丘、岗、湖兼有。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类型多样。境内雪峰山余脉延展于南部,武陵山脉绵伸在西北,沅澧两水自西向东贯穿全境。

土地面积

全市土地总面积181.77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58%。其中:农用地144.99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9.77%;建设用地18.96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43%;未利用地17.8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80%。全市现有耕地面积50.61万公顷(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7.84%,位列全省第一。

地质地貌

常德处于雪峰、武陵隆起东北端及中-新生代洞庭凹陷西南部,域内影响较大的构造运动有雪峰、武陵、加里东、燕山和喜山运动,其中以燕山运动最强烈、喜山运动次之。从构造形态在空间展布的特征来看,区内分成东、西两部:东部为洞庭湖喜山期凹陷,中、新生代沉积物广泛分布,凹陷基底零星暴露、并制约着红色盆地的展布;西部地质构造以燕山期褶皱、断裂为主体,控制山脉和水系的延伸方向。

常德从地形地貌上可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石门县北部,桃源县西部及西南为中、低山侵蚀构造地形,地形切割强烈,V形谷发育,地形坡度陡峻,海拔最高2099米,一般500米~1000米,相对高差500米~1200米;南部及东部为洞庭湖平原区,地势低平,地面标高一般在45~120米,最低35米。全市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地势高耸,群山峭立,峡谷幽深;东南部地势低平开阔,丘岗交错,河湖纵横密布。按地貌成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侵蚀构造中低山、溶蚀构造低山丘陵、剥蚀构造丘陵、侵蚀堆积丘岗、堆积平原等五类。

矿产资源

常德市矿产以建材和化工原料等非金属为主,素有“非金属之乡”的美誉。现已发现矿产59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数143种的41.3%;已探明资源储量矿产33种,占全省已探明101种矿产的32.7%,列入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22种。磷矿、金刚石、石膏、建筑石料用灰岩、玻璃用砂岩、膨润土、水泥配料用泥岩等8种矿产探明储量居全省首位,磷矿资源储量为141040.2万吨,石膏为219137.3万吨,膨润土为9222.3万吨;岩盐、水泥用灰岩、海泡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砂岩、重晶石、钒矿等6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省前列。石煤、石膏、磷矿、芒硝、水泥用灰岩、重晶石、高岭土、膨润土等矿产主要分布在澧县、石门县、临澧县、桃源县;煤矿、铁矿主要分布在澧县、石门县;金矿主要分布在桃源县、鼎城区、汉寿县。

水文

常德市位于中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全市平均降雨量1412毫米,是全国平均值的2.3倍,其中沅水流域1457毫米,澧水流域1425毫米,其他区域1235毫米。

常德市头顶长江三口,腰跨沅澧两水,脚踏东南洞庭湖,水系极为发达,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河长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432条。其中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河流有42条,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主洪道有8条,洪道全长635公里,分别为长江三口六支290公里,以及沅水165公里,澧水180公里。

沅水,我省第二条大河,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县,干流全长1033公里,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其中湖南境内568公里,流域面积51065平方公里,常德境内165公里,沅水自河源到黔阳为上游,黔阳到沅陵为中游,沅陵至德山为下游,德山至汉寿县坡头为沅水入洞庭湖尾闾洪道。依次流经我市的桃源县、鼎城区、武陵区、汉寿县。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一级支流有白洋河、水溪河、延溪河、陬溪河、渐河、冲柳高低水、南湖撇洪河等7条。

澧水,“四水”中流城面积最小、流程最短的河流,发源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桑植县杉木界,干流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496平方公里,其中湖南省境内流域面积15505平方公里,常德市境内180公里,以洪水涨落迅速而闻名。

澧水有南、中、北三源:北源为主源,出自桑植县杉木界,与中、南二源会合于南岔,沿途接纳娄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津市小渡口注入洞庭湖。桑植南岔以上为上游,南岔至石门为中游,石门至津市小渡口长为下游,小渡口至南嘴称尾闾,系1954年人工开挖的澧水洪道,依次流经我市的石门县、临澧县、澧县、津市、安乡及鼎城区。

气候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北部,地处沅水下游和澧水中下游,西倚武陵山脉,东据洞庭湖泊,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明显,具有“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特点。

全市年平均气温17.0℃,一年之中,一般1月最冷,7月最热,气温年较差在23.2~24.0℃之间。年平均总降水量1344.5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4月上旬到7月上旬,石门西北部、桃源南部地区为全市强降水中心。年平均日照时数1589.5小时,无霜期为249~297天。

常德人口

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5279102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968067人,占56.2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11035人,占43.78%。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7.35个百分点。男性人口为2646410人,占50.13%;女性人口为2632692人,占49.8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0.52。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85073人,占14.87%;15-59岁人口为3172972人,占60.10%;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21057人,占25.02%;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11703人,占19.16%。

历史沿革

常德历史悠久。澧县城头山考古证明,远在9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蜀守张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秦统一中国后,始皇分天下置三十六郡,常德属于其中的黔中郡,郡衙设沅陵县。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取“止戈为武,高平曰陵”之义,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隶属荆州刺史部,郡治义陵县(今溆浦县)。汉初始元年(3),王莽篡汉,改武陵郡为建平郡。

东汉建武二十年(44),建平郡复名武陵郡,郡治移至临沅县(今常德市区)。三国时期,武陵郡先归蜀,后归吴。

吴景帝永安六年(263),分武陵郡的澧水流域置天门郡,郡治溇中县(今慈利县),始开常德地区沅、澧两水分治局面。

隋开皇九年(589)废郡,存州、县两级。沅水流域下游置嵩州,寻改朗州,治所在武陵县。澧水流域置松州,寻改澧州,治所设澧阳县(今石门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废朗州置武陵郡,废澧州置澧阳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武陵郡为朗州;改澧阳郡为澧州,治澧阳县(今澧县)。前者于天宝元年(742)改名武陵郡,乾元元年(758)再改为朗州;后者于天宝元年改为澧阳郡,乾元元年再改为澧州。

北宋初年,常德沿唐、五代之旧,称朗州。到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朗州始改名为鼎州。澧州仍依旧名。

徽宗政和七年(1117),升鼎州团练为常德军,“常德”之名即源于此。乾道元年(1165),以孝宗潜藩升为常德府,治武陵。

元朝时期改宋代的常德府、澧州为常德路、澧州路,隶属湖广行中书省。

元惠宗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攻克湘北,翌年改常德路为常德府,改澧州路为澧州府。太祖洪武九年(1376),澧州府降为澧州,属常德府。三十年后,澧州改属岳州府。

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澧州升为直隶州,与常德府同级,隶属岳常澧道。

民国3年(1914),岳常澧道改称武陵道,原常德府、直隶澧州各县由武陵道直辖。

民国26年12月,湖南省政府将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常德隶属湖南省第二区,专员公署设常德县城。

民国29年4月,原第二行政督察区改称第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37年11月,第四专署由常德迁往澧县(此时亦称常澧区专员公署)。

1949年7月常德解放,8月4日成立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8月28日更名为常德区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改称常德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改称常德专员公署。1968年2月,成立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行使原常德专署职权。1979年3月,撤销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常德地区行政公署。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常德地区,建省辖常德市。

经济发展

经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9.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4.6亿元,增长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4%;第二产业增加值1543.7亿元,增长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2%;第三产业增加值1740.8亿元,增长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4%。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41.2:46.4。第一产业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9亿元,增长2.4%,其中税收收入123.6亿元,增长2.4%;非税收入64.2亿元,增长2.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14.0亿元,增长0.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5.7亿元,减少21.0%;教育支出81.5亿元,增长6.6%;农林水事务支出97.0亿元,增长6.5%;医疗卫生支出61.3亿元,增长9.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6.2亿元,增长0.8%。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30公里。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万人。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5.5亿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820.2万元,资助中职学生8204人。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100.9%,按类别分,医疗保健类上涨1.8%;食品烟酒类上涨7.3%,居住类下降1.0%;衣着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6.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


【责任编辑:欧阳雪】

厦门海渔执法支队:“传帮带”育新苗 “三黑”精神显担当

海洋执法队员的工作日常,可以用几个字来形容:一个岗位,一份责任,何等忙碌。当黎长裕手持录用通知书走进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时,他想象中的“上岸享福”被现实取代,出海、备考、宣传的连轴转,让他迅速理解了“海洋蓝”的真正含义。与他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军转干部戴威。

宁乡市住建领域谋新篇:以“四维驱动”冲刺全年目标 科学布局“十五五”

11月17日,宁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宁乡市委书记张作林赴市住建局开展专题调研,围绕“改革创新兴产业、用心用情惠民生、压实责任保安全、党建引领强队伍”四大核心任务,部署全年目标冲刺与“十五五”规划衔接工作。宁乡市领导肖炅、范金林参与调研。今年以来,宁乡市住建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在房地产市场调控、老旧小区改造、安全生产监管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创新老旧电梯

泉州新能源汽贸城零碳驿站预计年底投用 将实现电能自给自足

作为福建省泉州市新能源汽贸城的重要项目之一的泉州市新能源汽贸城零碳街区,其核心项目“新能源汽贸城零碳驿站”将于今年年底投用。近日,在泉州市新能源汽贸城(B13地块)零碳驿站项目,建设现场一片忙碌,塔吊运转不停,工人正进行墙面腻子施工等工作,不远处,已投用的光伏充电停车棚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不少新能源汽车正在此充电补给。“目前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与砌体

2025 NORTHLAND诺诗兰阳朔100国际徒步越野赛落幕 当非遗遇见山野,徒步成为新的文化方式

2025年11月8日至9日,2025 NORTHLAND诺诗兰阳朔100国际徒步越野赛在广西阳朔鸣枪开赛。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选手齐聚漓江之畔,在山水相依的喀斯特地貌中,以脚步丈量自然的壮美。赛事设置110公里、50公里、30公里与8公里四个组别——从职业精英到家庭体验者,NORTHLAND诺诗兰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邀请每一位热爱自然的人走进山野。

搭建就业服务“双向奔赴”新平台 玉林街道“职引未来筑梦玉林”2025年秋季招聘会圆满落幕

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部署,搭建企业与人才双向选择平台。11月9日,由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总工会、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的“职引未来筑梦玉林”2025年秋季招聘会在倪家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功举办。

永州市委书记朱洪武:推动养老服务模式革新 激活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

加速养老服务从“输血式”扶持向“造血式”发展转变,通过国企引领建立服务标准、完善监管体系,实现可持续运营模式创新。他指出,需聚焦银发群体全周期需求,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优化规划布局、强化招商引商、完善配套服务,引进优质养老机构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巡展期间,朱洪武逐一走访展位,听取参展商关于养老产品研发及功能

醴陵市“幸福邻里节”普法暖重阳 法治春风润泽银龄生活

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深化法治社区建设,10月29日,醴陵市司法局参加由醴陵市委组织部、醴陵市委社会工作部主办,醴陵市阳三石街道党工委承办的醴陵市第五届幸福邻里节,在现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与老年人群体生活息息相关的普法宣传手册和法治周边小产品,内容涵盖《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物权等编节)、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未成年保护、国

杭州启动“惠童育苗·优才计划”,赋能基层儿童主任成长

杭州市民政局发起、浙江省儿童福利协会承办的“惠童育苗·优才计划”赋能共融项目正式开启。该项目为期三天,为基层儿童主任量身定制“专业充电套餐”。庄婕老师授课现场余杭区代表分享经验赋能课程紧贴儿童主任一线需求,涵盖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心理健康、绘画心理应用及一线经验分

北京人的第二居所新选择:北京山谷重新定义舒适享老生活

随着都市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开始寻求理想的第二居所。然而,传统第二居所普遍存在的交通不便、配套不足、生活单调等问题,常常让这一愿望难以实现。中国电建地产打造的北京山谷项目,以创新的规划和运营破解了这一难题,通过"近北京城区、配套医疗资源、有汤泉、可体验田园生活"的精准定位,将第二居所从简单的居住功能全面提升为"舒适享老"的生活空间,完美诠释了"温暖宜居、便捷舒心"的生活。

北京山谷:生态健康与安全并重的全龄家园

作为中国电建地产倾力打造的全龄友好社区,北京山谷不仅是一处度假胜地,更是一个融合生态优势、健康保障与安全防护的理想居所。这里依托天然山水环境,为北京家庭提供了一种远离喧嚣、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让三代人在共享中体验安心与舒适。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北京山谷的突出亮点。

八宝印泥映红魂:《芗潮剧社》专场重现漳州抗战烽火 赓续红色文脉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与弘扬漳州独特的革命文化与地方文脉,10月18日,“八宝印泥之夜·红色历史剧《芗潮剧社》专场演出”在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漳州古城北广场隆重上演。昔日,芗潮剧社的成员们正是奔走于古城街巷,以街头为舞台,播撒抗日火种;今夜,他们的故事重回故地,以艺术的形式再次绽放光芒。据悉,本次

中秋“渌江花月夜”:三年蜕变,镌刻醴陵文化印记

10月6日晚,由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醴陵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醴陵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醴陵市教育局、仙岳山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醴陵市文化馆承办的“渌江花月夜”2025中秋文艺汇演在桎木嘴文化广场温情上演。4千余名市民齐聚一堂,在歌舞声中喜迎中秋,共叙团圆。

鞍山公安出动警力2.17万人次保国庆中秋平安

节日我在岗,守护不打烊。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辽宁鞍山市公安局上下一心、忠诚履职,累计出动警力2.17万人次、警车3088台次,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最佳状态、最优形象圆满完成各项安保工作,刑事警情大幅下降,全市社会安全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交通安全畅通。 据介绍,鞍山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双节”安保工作,节前3次召开会议专题部署,提前下发警务指令并建立全

月满攸州:银龄之光,照亮“不老”诗与远方

10月5日晚,株洲市攸州公园文化广场灯火璀璨、人声鼎沸,由中共攸县县委、县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广体新局承办的“众望攸归·月满华章”双节文艺晚会在此启幕。攸县老干部(老年)大学300余名银龄学员倾情献艺,县、乡镇(街道)各级领导、嘉宾、媒体记者及近万名观众共赴盛会。这场晚会,不仅是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关于“时光”与“热爱”的深刻哲思——岁月虽在鬓角留下痕迹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