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自主车企为进军中高端领域,都在打造自主中高端品牌领域有一些举措。而在具体的品牌和产品策略方面,自主车企一般喜欢运用“高举高打”的策略,也就是说,一般就是通过推出相对高端的产品以及相对高端的价格,谋求品牌的向上突破。但从实战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高举高打”策略却几乎很难成功。
究其原因,产品的高定价与消费者的低认知和认同度无疑是关键所在,同时,自主品牌推出的那些高端产品也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同样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应该来讲,消费者在面对一个全新品牌,尤其是全新的自主中高端品牌时,出现上述这样的不认可、不认同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自主车企而言,这又无疑会成为其实现品牌向上突破的最大障碍。
一方面是消费者的难以认同,一方面车企又迫切的想实现品牌的突破。而对这样的情况,难道自主车企就真没有好的法了来开创自主中高端品牌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我看来,打造自主中高端品牌,我们应该将“高举高打”抬升为战略层面,而在战术层面则需要灵活应对。
几年前,国内一些自主车企在尝试品牌向上突破时,在品牌与产品策略层面,一般都喜欢这样的模式,先推出一款中高级轿车,而推出这款中高级轿车的主要目的不是在销量,而是通过其售价来拉抬自主品牌的向上定价空间;然后再推出一款紧凑级轿车,推出这款紧凑级轿车的主要目的则就是为了销量。也就是,以中高级轿车来做掩护,以紧凑级轿车来实现产销突破。
!
应该来讲,这一方面自主品牌领域最为成功的案例就是上汽荣威,当年在率先推出荣威750这款中高级轿车后,上汽荣威马上推出了荣威550这款紧凑级轿车,而这款轿车在随后几年的市场表现,充分体现了上汽荣威品牌在品牌向上突破领域的阶段性胜利。

而同样的案例也可谓出现在了一汽轿车的奔腾B70这款产品上,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款基于马自达6平台打造的车型,奔腾B70当年作为一款定位于中高级轿车的车型,其产销的突破更可谓可喜可贺。
但是,无论上汽荣威还是一汽奔腾,类似这样的案例,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已经变得不可复制。也就是说,以往通过中高级级车树品牌,通过紧凑级轿车要销量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合资品牌在紧凑级和中高级轿车市场加大了竞争力度,进一步压缩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是,随着消费能力的升级和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自主品牌的向上突破更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