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为什么古人认为黄河源头在昆仑山

CqgNOlfEE_uAUL41AAAAAAAAAAA882_500x355.jpg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任杰 实习记者 武琬濛):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万山之祖”显赫地位的高山,并非地理上的世界之巅喜马拉雅山,也并非被誉为“五岳之首”的山东泰山,而是横亘在新疆西藏间的茫茫雪山——昆仑山。昆仑山被视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上古的许多神话传说都与这座山有关。“昆仑”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古籍和神话中的“昆仑”是否就在现在的位置?昆仑山是何人命名?中国人为何会形成昆仑崇拜?即将参加“2016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大型科考”的专家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专访时表示,千百年来,“昆仑”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意义早已超越地理概念,在中国古人看来,它是“母亲河”黄河的源头、是“天地贯通的通道阶梯”、是“想象中世界的最高点”,寄托着中国人从古至今关于美好与神圣的向往、国家统一的政治理想。

昆仑山,作为一个神话想象或文化符号,要上溯到中国远古。在许多上古的神话传说中,它最早是一座“仙山”,与它相伴的是天堂一般美好的瑶池和西王母与穆天子的爱情故事。昆仑山也因此和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传说一起,成为中华早期文明的曙光。

中国古人即使并不清楚昆仑这座“仙山”的具体位置,但对它的崇拜却早已有之。古人何以崇拜昆仑山?参加“2016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大型科考”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杨林认为,这种崇拜源自文化和政治因素的交织。“因为古人最早的崇拜是自然崇拜,对山川、河流、天地、日月有敬畏崇拜之心,在《尚书•禹贡》、《水经注》等文献中都有记载。昆仑山被古代人认为是神仙、奇珍异兽居住的地方,是非常神圣的。从商周开始,文献和我们发现的金文、甲骨文都有对昆仑山崇拜的记载。特别是到了秦汉时期,由于‘皇天后土’的概念,特别是秦时期‘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人们就把昆仑山作为皇权的象征,代表江山社稷。”

虽然古籍《山海经》有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但是,曾经作为民族精神崇拜被“泛化”的昆仑,真正被“精确”定位在如今的新疆,还要归功于中国西汉的著名帝王汉武帝。《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讲的就是这段故事。

长期研究中西古代交往史的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叶舒宪,也是此次“2016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大型科考”的专家组成员。他认为,玉石在儒家文化传统中,寓意高贵圣洁,汉武帝最终把如今新疆南疆地区的大山命名为“昆仑山”,重要原因是当地出产美玉。“主要是中国人的信仰在史前时代,我们叫玉器时代,崇拜代表天、神、永生的这一种透明的石头。所以,哪座山能找到神圣的玉,哪座山就被神化了。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从于阗(注:今和田)南山带回了玉石,所以汉武帝看书看地图,做了一次命名,就把那里的大山改名为‘昆仑’。西汉时期完成了(昆仑山)从泛指到特指的过程。”

汉武帝为昆仑山定位、命名的背后还有一连串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事件:公元前138年,为抵御北方民族匈奴的侵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这段中西交通史上的佳话,加深了中原对西域风土人情的认知,被后世命名为“丝绸之路”的那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的基本干道也由此形成,产于西域的玉石有了输往内地的渠道。随着之后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西域正式纳入了中国中央王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今天的新疆大部分地区和中亚部分地区开始行使主权。

根据史籍记载,汉武帝不仅为“昆仑”找到了现实“归宿”,他还据前人的经验断定,滋养中华文明的黄河也源自昆仑山。至此,黄河和昆仑,作为中华文明的两大代表符号,就如此默契地“并肩执手”了。

尽管现在人们都已知晓,黄河发源于青海境内的三江源地区,距昆仑山还有1300公里之遥,但从汉武帝时期到明清,中国古人一直认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据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杨林介绍,在古人的概念中,昆仑山之水是经塔里木河、罗布泊,最终汇成黄河的。“因为当时没有人亲自到昆仑山现场考察,文献就记载,黄河发源于昆仑。源于昆仑山的水,通过地下河,从青海积石山流出了地面,形成黄河。这种说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一直把昆仑山作为黄河的源头,或者说是华夏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这也是中国皇权思想与大一统思想的缩影。”

在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叶舒宪看来,从“想象的昆仑”到“想象的黄河源”,这其实关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文化情结。“就像基督教的信念一样,黄河被认为是地上最大的一条水。从逻辑上看,地上最大的水百川汇聚,从哪儿来的,一定从西边最高的山来的,大致这么一推测,河出昆仑就是这样来的。”

在学者们看来,地理地质层面的黄河源头和文化历史层面的黄河源头并不矛盾,昆仑和黄河的文化关联早已无法分割。即将开始的“2016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大型科考”过程中,科学家们将在实地梳理两者同源的人文记忆,推开探寻中华文明源流的一扇窗。科学家们同时还将厘清历史文化概念里的昆仑为什么会是“带有宇宙性质的山”,又为何会“有时在世界中央,有时在世界的最西极”。


【责任编辑:孙晓曼】

第17522天:“老兵”的稻田

苏北的水稻陆续开镰。盼了好些日子的“老家”新米,就要到了。一直牵挂着这块稻田,想着能够一起做点什么,为更多人的饭碗,也为食品更放心、更绿色,价格也更实惠、亲民。2018年夏天,我们还组织了一次赴江苏黄桥的生态参访,受到王传瑞的热情接待。那时候,他经营的瑞鑫家庭农场刚刚起步,如今一晃已经七八年过去了,王传瑞还守着这块土地,做他认为自己能做也想尽力做好的事情。这些年,为寻找更放心的食

绥芬河:国庆前夕“中国红”遍山城 浓浓氛围迎华诞

在市区大街小巷国旗高悬、装扮一新,浓厚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处处传递着对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华诞的热切期盼。据介绍,为让节日氛围提前升温,绥芬河市城管局及相关部门早在9月中旬便启动国庆环境布置工作。工作人员聚焦市中心主干道、商业核心区、公园广场及边

鞍山文化活动家朱悦侨履新香港国际音乐节沪辽赛区 推动“新国风音乐”融合创新

从鞍山旗袍文化推广者到国际文化交流使者,朱悦侨以多元身份深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近日,朱悦侨再获“第十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2025华明奖创新流行音乐大赛上海市及辽宁省赛区负责人”聘任,将通过打造“新国风音乐”赛道,探索音乐、时尚与文化经贸的跨界融合,助力沪辽港三地文化资源互通与产业协同发展。

克山县"三亮领航"多维践行雷锋精神 专项行动构筑新时代文明坐标

通过文化浸润、健康守护、精神传承、惠民服务四大专项行动,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该县以系统化、专业化志愿服务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落实,全面激活县域精神文明建设新动能。【书香护苗行动】多维阅读空间培育时代新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文旅系统打造"书香克山"样板

“机遇中国·魅力德州”主题感知体验活动走进德州市德城区

跑驴、秧歌、剪纸、绘制红绿彩……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3月1日,来自德州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12名外国留学生走进德州市德城区,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造非遗体验之旅”。留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德州特色手造非遗项目,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德城区新湖街道顺城社区“黄河大集暨非遗进校园”活动现场,留学生们被

鞍山:留学生游千山、吃元宵、猜灯谜乐享中国节

活动由鞍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合局(市政府外办)、千山风景区管委会、辽宁千山旅游集团和鞍山师范学院等共同承办。活动期间,鞍山师范学院6名来自波兰、白俄罗斯、土耳其、贝宁、日本等国的留学生与外籍教师,先后走进高新区汪

绥芬河:元宵佳节文化娱乐活动多姿多彩

元宵佳节,地处中俄口岸城市绥芬河以猜灯谜、品汤圆、制花灯等多种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让传统佳节焕发新时代温情。民俗传承添年味 灯谜楹联映春韶 绥芬河市图书馆联合新华社区开展的"灯火映元宵 迷境藏春韶"活动率先拉开节日序幕。千盏红灯笼与新春楹联交相辉映,百余条涵盖文史知识的灯谜吸引市民驻足。他们中间,有祖孙三代携手解谜、也有青年学子组团攻关的场景处处可见,猜中者手捧生肖文创奖品笑

龙岩高速:五福迎春运 温情暖归途

福是什么,是在外游子路上再堵也要回家的期盼。对于福建高速人来说,保畅是福、微笑是福、安全是福、敬业是福、暖心是福。春运伊始,来看高速人如何“花式”送福。送您一张保畅“福”联合高速交警、高速行政执法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易堵路段桌面推演、部署关口前移等工作,以“一路多方”切实维护高速的安全畅通。送您一张微笑“福”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

俄罗斯师生交流团专程绥芬河沉浸式体验中国春节

我国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将至,来自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20余名师生组成的交流团,专程来到百年口岸绥芬河,切身体验一次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独特魅力。师生们第一站来到了绥芬河市市教育第一幼儿园,在这里,他们首先体会到,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俄罗斯师生们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之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吸引俄罗斯师生

龙猪共舞 聚力振兴 - 写在中华龙猪节暨猪业品牌发展大会即将开幕之际

中华大地是文明的厚土。五千多年来,先祖们用勤劳与智慧、用牺牲与坚韧创造了世界上最优雅高效的汉字、最为悠久深邃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最为完整独特的农耕文明和价值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华夏文脉永续、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固,成为打不败压不垮的东方巨龙。以生猪为首的畜牧业是与狩猎、种植并驾的三大最古老经济形态,是确保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支撑之一。居有其舍,舍下有猪方为家;在

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 - 亚太主流媒体采风现场学“划龙舟”

来自巴基斯坦、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2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从“冰雪”“文化”“亚冬”“科技”“民生”五个维度,报道并展示哈尔滨多元城市形象、丰富冰雪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助力明年2月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来自亚太主流媒体纷纷打卡哈尔滨松花江畔采冰节现场往届冰上龙舟赛现

乡村教师李平:助力“村里的孩儿”逐梦飞翔

李平成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并策划发起了“蒲公英计划”,号召更多的有爱心、有热情的青年朋友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成为孩子们身边的点点星光,照亮未来,助梦飞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