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广东:打响水稻机种攻坚战

近日,在广东省罗定市举行的全省春耕备耕现场会上,100多台(套)适应水稻生产、丘陵山地的农机设备机声隆隆,好不热闹。在这其中,水稻机直播及机插作为主推技术,赚足了在场农民的眼球。

“通过示范引领,逐步改变农户插秧方式。”在广东省农业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楚楷看来,种植环节一直是广东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最大短板。破解这一难题,直接关系到全省水稻稳产能和降成本的“大计”,也是提升规模化程度和竞争力水平的关键所在。

地形+习惯:机种短板明显

据了解,2016年广东省水稻生产机耕率已达到100%,机收率也有80%,然而,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却仅为69.18%。“很明显,种植环节拖了后腿。”陈楚楷说。

机种比率偏低,“地利不济”成为首因。目前,广东水稻主产区大多位于丘陵山地,土地连片程度不高、地块规模普遍较小。从自然条件上看,土地零散化、种植细碎化是制约广东水稻机种率提升的主要因素。陈楚楷认为,这方面的原因可以占到八成。由于机插秧苗株高比人工插秧要矮,因此对土地的平整度以及水量控制要求就比较高。如果土地不连片、管理不统一,很容易导致平整力度有大有小、灌水量深浅不一,低处秧苗就有可能被水泡死。

“1990年代,广东曾大力推广人工抛秧,很多农民已经轻车熟路。”陈楚楷说道,这同样成为推广机插的阻滞因素。更有甚者,在粤东、粤西沿海地区,由于常年气候温暖湿润、光热资源充足,部分农民用撒播方式进行播种,谷种也能发芽生长,连育秧、插秧环节都可省略。

与简单易学、省时省力的人工抛秧相比,机插秧苗在育秧环节需要控温、控水、控肥,技术要求高,育秧时间长,所需育秧棚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对于种植面积不具规模的农户来说,虽然可以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请种植大户帮忙育秧,省去建棚成本,但又容易引发“串种”风险。“现在广东种植户常用的水稻品种已达200多个,不到万不得已,农户都不愿共用育秧棚。”陈楚楷说。

直播+机插:技术因地制宜

尽管困难重重,但伴随农业转型步伐加快,特别是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的背景下,向机械化要效率、向规模化要效益,已是大势所趋。水稻机械化种植,成为一场必须打好的攻坚战。

在兼顾种植效率、自然条件和农民习惯的基础上,近年来,广东省相关部门将水稻机械化直播作为主推技术之一。所谓水稻机械化直播,就是通过直播机把露白的稻种播入平整好的水田。与传统人工撒种相比,这种方式能够成行成距,播种密度均匀,不漏播、不缺行,实现精量播种。更重要的是,与机插相比,机械化直播无需育秧、运秧,进行作业时也无需停机加装秧苗,节省了超过一半的用工成本。

“水稻机械化直播与沿海农民撒播习惯最为接近,在广东地区推广前景广阔。”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刘胜敏告诉记者,根据不同气候条件,早造直播适宜在粤东粤西等沿海地区开展,晚造则可以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作业。不过,刘胜敏也指出,水稻机械化直播对土地平整要求高,不然水稻生长容易出现不均匀,“另外,由于缺乏育秧环节,直播水稻成熟会比插秧水稻晚一个星期左右,如果要同时机收,直播要比插秧提前一周进行。”

在提升直播技术水平的同时,广东也在探索适合本省情况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路径上做足了功夫,特别是注重将机械化生产线播种和机械化插秧相结合。“一条水稻机械化硬盘播种流水线,通过基质铺盘、引水、播种等工序,每个小时可以覆盖350~700盘基土。”刘胜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亩地需要16盘秧苗计算,每条播种线每小时可满足20~40亩地的需求。同时,生产线精量播种秧苗成秧率高、质量好、生长均匀,配合机械化插秧,水稻栽插密度、基本苗和有效穗数量等指标均可明显提高。刘胜敏认为,与机械化直播相比,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人工成本较高,育秧所需土壤多,基质需要经过测土配方预处理,因此较适用于工厂化集中操作。

政策+市场:推广双管齐下

有了种植好技术,还得有落地好方法。在广东,打通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政策手段和市场力量正在双管齐下。

今年春耕伊始,位于广东省连州市西岸镇的“农事服务超市”便忙得不可开交。所谓“农事服务超市”,便是由该镇冲口村蔬菜生产合作社依托购置农机,按照每亩300~400元的价格为周边农户提供犁耙田、播种、育苗、插秧等9个项目的“一条龙”服务,农户也可以根据需求购买价格10元到200元不等的单项服务。今年,与冲口合作社签约购买服务的土地面积已将近一万亩。这种全新的社会化农机服务模式,既节省了农户种植成本,也倒逼当地土地进行规模化整合,更成为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重要抓手。今年,广东省还将重点扶持两家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包括水稻直播、机插在内的先进农机技术应用到更广范围。

除了做强做大农机社会化服务外,从3月开始,一场以“补短板促机插,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为主题的大型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展开。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培训、指导服务、集中宣传等形式,突破水稻种植机械化难题,带动全省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活动紧紧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以及水稻机插薄弱、空白镇区等新建1~2个1000亩以上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基地不一定连片,但要在县域范围内显示出显著的示范带动能力。”陈楚楷表示。

除了省级层面,为了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广东不少地方也各显神通。在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珠海市斗门区,除了水稻机插可以获得每造每亩60元的作业补贴,区农机安全监理站还安排85万元资金专项扶持农机合作社引进育秧大棚和育秧生产线。

链接

近日,农业部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发布《早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试行)》。针对早稻机械插秧环节,意见提出三方面做法。

(一)秧苗准备

根据机插时间和进度安排起秧时间,要求随运随栽。

●秧盘起秧时,先拉断穿过盘底渗水孔的少量根系,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再平放,然后小心卷苗脱盘,提倡采用秧苗托盘及运秧架运秧。

●秧苗运至田头时,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随起随运随插,尽量减少秧块搬动次数,避免运送过程中挤、压伤秧苗、秧块变形及折断秧苗。

●运到田间的待插秧苗,严防烈日照晒伤苗,应采取遮荫措施防止秧苗失水枯萎。

(二)机械准备

●插秧前应先检查调试插秧机,调整插秧机的栽插株距、取秧量和栽插深度,转动部件要加注润滑油,并进行5~10分钟的空运转,要求插秧机各运动部件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

●装秧苗前须将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再装秧苗,避免漏插。秧块要紧贴秧箱,不拱起,两片秧块接头处要对齐,不留间隙,必要时秧块与秧箱间要洒水润滑秧箱面板,使秧块下滑顺畅。

(三)机插要求

●根据早稻品种、栽插季节、秧盘规格选择适宜类型的插秧机,提倡采用高速插秧机作业,提高工效和栽插质量。可采用窄行(25厘米)插秧机。机插要求栽插秧苗均匀,深浅一致,一般漏插率≤5%,伤秧率≤4%,漂秧率≤3%,插秧深度在1~3厘米,以浅栽为宜,有利于低节位分蘖。

●根据早稻品种及栽插季节选择适宜栽插密度。常规稻株距12~16厘米,每穴4~6株,种植密度每亩1.7~2.2万穴;杂交稻株距14~17厘米,每穴2~3株,种植密度每亩1.6~2.0万穴。有条件的建议采用同步深施肥插秧机作业。


【责任编辑:孙晓曼】

第17522天:“老兵”的稻田

苏北的水稻陆续开镰。盼了好些日子的“老家”新米,就要到了。一直牵挂着这块稻田,想着能够一起做点什么,为更多人的饭碗,也为食品更放心、更绿色,价格也更实惠、亲民。2018年夏天,我们还组织了一次赴江苏黄桥的生态参访,受到王传瑞的热情接待。那时候,他经营的瑞鑫家庭农场刚刚起步,如今一晃已经七八年过去了,王传瑞还守着这块土地,做他认为自己能做也想尽力做好的事情。这些年,为寻找更放心的食

绥芬河:国庆前夕“中国红”遍山城 浓浓氛围迎华诞

在市区大街小巷国旗高悬、装扮一新,浓厚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处处传递着对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华诞的热切期盼。据介绍,为让节日氛围提前升温,绥芬河市城管局及相关部门早在9月中旬便启动国庆环境布置工作。工作人员聚焦市中心主干道、商业核心区、公园广场及边

鞍山文化活动家朱悦侨履新香港国际音乐节沪辽赛区 推动“新国风音乐”融合创新

从鞍山旗袍文化推广者到国际文化交流使者,朱悦侨以多元身份深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近日,朱悦侨再获“第十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2025华明奖创新流行音乐大赛上海市及辽宁省赛区负责人”聘任,将通过打造“新国风音乐”赛道,探索音乐、时尚与文化经贸的跨界融合,助力沪辽港三地文化资源互通与产业协同发展。

克山县"三亮领航"多维践行雷锋精神 专项行动构筑新时代文明坐标

通过文化浸润、健康守护、精神传承、惠民服务四大专项行动,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该县以系统化、专业化志愿服务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落实,全面激活县域精神文明建设新动能。【书香护苗行动】多维阅读空间培育时代新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文旅系统打造"书香克山"样板

“机遇中国·魅力德州”主题感知体验活动走进德州市德城区

跑驴、秧歌、剪纸、绘制红绿彩……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3月1日,来自德州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12名外国留学生走进德州市德城区,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造非遗体验之旅”。留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德州特色手造非遗项目,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德城区新湖街道顺城社区“黄河大集暨非遗进校园”活动现场,留学生们被

鞍山:留学生游千山、吃元宵、猜灯谜乐享中国节

活动由鞍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合局(市政府外办)、千山风景区管委会、辽宁千山旅游集团和鞍山师范学院等共同承办。活动期间,鞍山师范学院6名来自波兰、白俄罗斯、土耳其、贝宁、日本等国的留学生与外籍教师,先后走进高新区汪

绥芬河:元宵佳节文化娱乐活动多姿多彩

元宵佳节,地处中俄口岸城市绥芬河以猜灯谜、品汤圆、制花灯等多种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让传统佳节焕发新时代温情。民俗传承添年味 灯谜楹联映春韶 绥芬河市图书馆联合新华社区开展的"灯火映元宵 迷境藏春韶"活动率先拉开节日序幕。千盏红灯笼与新春楹联交相辉映,百余条涵盖文史知识的灯谜吸引市民驻足。他们中间,有祖孙三代携手解谜、也有青年学子组团攻关的场景处处可见,猜中者手捧生肖文创奖品笑

龙岩高速:五福迎春运 温情暖归途

福是什么,是在外游子路上再堵也要回家的期盼。对于福建高速人来说,保畅是福、微笑是福、安全是福、敬业是福、暖心是福。春运伊始,来看高速人如何“花式”送福。送您一张保畅“福”联合高速交警、高速行政执法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易堵路段桌面推演、部署关口前移等工作,以“一路多方”切实维护高速的安全畅通。送您一张微笑“福”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

俄罗斯师生交流团专程绥芬河沉浸式体验中国春节

我国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将至,来自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20余名师生组成的交流团,专程来到百年口岸绥芬河,切身体验一次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独特魅力。师生们第一站来到了绥芬河市市教育第一幼儿园,在这里,他们首先体会到,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俄罗斯师生们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之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吸引俄罗斯师生

龙猪共舞 聚力振兴 - 写在中华龙猪节暨猪业品牌发展大会即将开幕之际

中华大地是文明的厚土。五千多年来,先祖们用勤劳与智慧、用牺牲与坚韧创造了世界上最优雅高效的汉字、最为悠久深邃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最为完整独特的农耕文明和价值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华夏文脉永续、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固,成为打不败压不垮的东方巨龙。以生猪为首的畜牧业是与狩猎、种植并驾的三大最古老经济形态,是确保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支撑之一。居有其舍,舍下有猪方为家;在

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 - 亚太主流媒体采风现场学“划龙舟”

来自巴基斯坦、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2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从“冰雪”“文化”“亚冬”“科技”“民生”五个维度,报道并展示哈尔滨多元城市形象、丰富冰雪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助力明年2月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来自亚太主流媒体纷纷打卡哈尔滨松花江畔采冰节现场往届冰上龙舟赛现

乡村教师李平:助力“村里的孩儿”逐梦飞翔

李平成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并策划发起了“蒲公英计划”,号召更多的有爱心、有热情的青年朋友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成为孩子们身边的点点星光,照亮未来,助梦飞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