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心之力——记录时代匠心,昂重才让大师

1525600254514eede734c63.jpg

昂重才让老师在发布会现场

15256004833019d5e9826ab.jpg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北京11月13日电(汤湖听)1.出生热贡,诞生心艺

我曾以为水墨丹青足以涵盖华夏之文明……

我曾以为僧人佛者只懂吃斋念佛、普度众生……

我曾以为长河落日、大漠孤烟、万马奔腾足以全揽中国北方人民的狂野与质朴……

我曾以为小桥流水、灼灼桃花、莺飞草长足以概括中国南方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然而,就在思想局限、井底之蛙时,佛祖指引,在皇城根脚下,我邂逅了佛家工笔画——热贡唐卡。

它的风格,与黄永玉笔下的“洒脱写意、行云流水”、陈逸飞的“纨扇仕女、粉墙黛瓦”有着全然不同的注解,它那浓郁的佛教特色带出了一种神秘、狂野、狰狞的气质。它的艺术特点,透出佛教僧人的生活与心灵。

一种力量,牵引着我,让我了解追逐它的前世今生……

热贡,地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藏语系金色谷地。

数百年来,这里有大批艺人从事民间佛教绘画艺术,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妙,都为其它藏区所少见,故被誉为“藏族画家之乡”,同仁地区在藏语中称为“热贡”,因此这一艺术便统称为“热贡艺术”。

热贡唐卡,作为世界上最有毒的工艺美术,不仅是因为纯天然颜料中的毒性,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毒”,是一种掠夺你视线与心灵的禅意之美。

它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枝瑰丽的奇葩,它是世界上最繁复的工笔画,它是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它更是藏人用生命在创造的艺术品,唐卡是大自然赋予西藏人最珍贵的宝藏。

关于唐卡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唐卡是松赞干布创造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据《大昭寺志》记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成了《白拉姆》像,由文成公主亲手装帧。这就是藏民族的第一幅唐卡。艺术门类的出现,总带有很多偶然性和戏剧性,英雄人物在这里面总会扮演创造者的角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昂重才让大师就出生在这片“热贡唐卡”艺术之乡。

“昂重才让”的“唐卡基因”是从娘胎里带来的,那是上天已经注定的缘分,当他是男婴的时候,一张白纸的心灵早已经和唐卡艺术埋下了冥冥之中的缘分。

每一天,每一分钟,有多少个孩子会来到这个世界?他们诞生的地区、时辰都会不一样,每一个人的原生家庭状态也千差万别,每一个人先期的命运早就和家乡、国家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才让老师”那时还是个男婴,他来到这个世界,会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样的精彩剪影了?

佛说:“我安排这颗小种子成长在热贡这片热土”。

“昂重才让”并不会知道他的呱呱坠地和他未来的人生之路。上天自有它的安排,佛祖自有他的打算,冥冥之中的一股力量指引着一个男婴行走。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精灵;人心,决定了其外在的行为和走势;人心的沉淀,形成了一方地域的特点和特色。热贡唐卡,是人心对外界的一种感知和外化,沉淀传承创新,接力棒交给了男婴“昂重才让”。血肉之躯构成的基本元素都是那些可以被分解的基本化学物质,可是为什么有些人成了艺术家?有些人成了僧人?有些人成了商人?一带一路,热贡艺术之乡,这些故事,佛祖有了他的旨意。

2. 赐名传命,心意善缘

152559961000727ae568bf9.jpg

15256003825854882e6e982.jpg

男婴降临,给这个小家带来了无限的欢欣。母亲和其他藏民一样信佛,家里的一幅唐卡便是移动的庙宇,有信仰的家庭是幸福的,虽然家徒四壁内心却是富足丰盈。一家人欢欣鼓舞、虔诚祷告,感恩佛祖带来这个新生命,期盼着佛给这个家庭带来安定、快乐、富足。

男婴一岁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母亲抱着这个襁褓中的小婴儿去问乡里的医生,医生遗憾地摇摇头,“即使汉族神医华佗在世,也无力回天了……”。

母亲的心揪紧了,一阵头晕目眩,心有一种被撕裂的感觉。她曾虔诚感谢佛祖给了她一个健康可爱的男婴,却不曾想到佛祖只给了她和孩子一年的光阴。母亲以泪度日,绝望的时候她也不能坐以待毙,就这样,父亲母亲用布条包裹着小婴儿,虔诚的捧着家里那幅唐卡遍访名医。冬天热贡地区的风如刀刮,爸爸妈妈脸上的皱纹、鬓角的白发似乎一夜都长出来了,是的,如果可以,每一位母亲都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孩子的生命。

那一天的正午时分,母亲也不知道是走到了哪条无名的路口,碰见了一所寺庙、蹲在门口休息,风马旗迎风招展,刺眼的阳光让母亲脸上的高原红更加的明显、嘴唇干裂的就像缺水的土地。

一位白发苍苍的僧人,耄耋之年却也是精神矍铄、面色红润徐徐走来。妈妈的情绪极不稳定,还未开口,眼泪已经润泽了干枯的嘴唇……

僧人双手合十、深鞠一躬,抱起这个奄奄一息的小婴儿,就说道:“施主,我把我的名字给他吧,这个男婴以后就叫昂重才让”,说完从兜里拿出一个小金碗,“施主,请用这个小金碗喂食这个小婴孩”。

母亲就像是获得了一根救命稻草,回到家中,更加虔诚的祷告,用小金碗盛水喂食“昂重才让”,心灵的力量亦或是佛祖听见了祷告?慢慢的,男婴“昂重才让”肉呼呼的小手更加有劲了,哭声也更加洪亮,那双如热贡湖水一般清澈的眸子,眨巴眨巴望着母亲……是的,小生命从死神的边缘逃脱,佛祖有更大的使命给这个孩子。

母亲为了感恩僧人“昂重才让”,背着“祖传唐卡”回到寺庙,大师已经圆寂。母亲不敢多想,这是上天的安排吗?

大师赐名,是大师的心意,是一份善良的缘分。母亲家里也不富裕,好心的寺庙人又叮嘱:“孩子大了,就来寺里吧”。

时光飞逝,八岁时,男孩“昂重才让”正式进入寺庙,从最开始的磨颜料、临摹开始,二十年的匠心修行,冬去春来、花谢花开,昂重才让的生命已经与唐卡艺术有了深入骨髓的联系。终于,胸中有丘壑、笔下生风姿,“才让”将他在人间看到的风景栩栩如生的呈现在“唐卡”之上。

3. 潜龙在渊,笔耕心毅

15256004833019d5e9826ab.jpg

笔尖上的修行,用这句话来概括每一位唐卡修行者,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昂重才让大师已经在唐卡艺术上耕耘了二十年,可是一年也只能完成四幅唐卡……

传统唐卡的制作,绝对比你想象的,要难的多得多, 作为一种手工的绘画或制作的工艺,唐卡的绘制无法用机械化来替代。在绘制过程上,每一道工艺程序都必不可少。

让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它艰辛繁复的过程吧: 制作一幅高质量唐卡包括——绘前诵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描金开眼,绘后祈祷、缝裱开光等重要步骤。可以说,创作唐卡的整个过程,就是整个作品的一部分。

年轻的画师们,学画的过程就是一个严格的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常人看来,仿佛历经了难以想象的磨练:每天必修的佛学念诵功课,熟读大量佛教典故及佛经。更要熟记世代相传的范本中,记载着的至少八种成套的造像尺度。这些相应的比例,非常的严格,来不得半点马虎。传统唐卡的绘制不仅过程极为复杂,用料也极其考究。唐卡的色彩绚丽,因保存千年不变色而闻名于世,其主要功劳就归功于唐卡所用的颜料以及绘前画布的上胶技艺。 光是颜料的制作过程,已经足够让人瞠目结舌:所有颜料配制完全靠手工的研磨操作,过程极其缓慢而复杂。 一幅好的彩唐至少要由四五十种颜色绘成。绘制的唐卡用料极其考究,均采用纯金、银、宝石等天然矿物颜料及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颜料调色。 杜鹃啼血,画师用自己的唾液混合着这些颜料,也将自己的生命、心灵、毅力这些最美好的人性品质写意在作品之上。

没有人声鼎沸、没有觥筹交错,有的只是青灯古佛之下,绵绵密密、细细腻腻的艺术修行,最终这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的唐卡跃然世间!

4. 心艺丝路,心屹世界

15256002937346dd928915e.jpg

从那遥远的热贡走向伟大首都北京、走向尼泊尔、走向美国、走向联合国……距离究竟有多远?路程会顺利吗?

艺术作为一种慰藉心灵的力量,每一个种族、每一个人种都有自己的喜好,正如有人喜欢徐悲鸿的万马奔腾、也有人喜欢丰子恺的轻松漫画……有人喜欢鬼魅艳丽的西班牙女郎、也有人喜欢清秀俊逸的蒹葭罗敷,各花入各眼。

就绘画艺术来说,按类型来分就有十几种,在没有摄像机照相机的时候,远古人类用绘画记录自己的生活、心灵,才让我们得以从各种绘画作品想象祖辈父辈的生活。

而今,一带一路战略,中华文化复兴,文创产品的产业化,使热贡地区带有佛教色彩的这一艺术形式,应和着“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文化先行”的主旋律映入人们的视野。我们撇去政治经济的因素不谈,单从艺术作品的本身,像“乾隆爷”偶得西域臻品那样,进入“昂重才让”的心灵世界,感受中华丝路的交界处产生的唐卡文化,让寺庙里转经筒的声音荡漾耳边、让风马旗迎风招展的画面跃过眼际、让画师屏气凝神端坐画布前的身影冲击心灵……

艺术的跋涉从没有过止境,心灵的修炼将冰山融化、草木新生、万物重生,似乎我看到了“昂重才让”大师和着音乐,带领着他的弟子们,将唐卡传递到更远更远的地方……似乎我看到了热贡地区的孩子不再做一个又一个乞求者,他们凭借自己的艺术作品和商业思维过上了富裕快乐的生活,那挺直的背脊才是祖国花儿真正应有的背脊……似乎我看到了一带一路的沿线城市,多民族多种信仰和平共处,青山绿水、花草果树、文礼邵乐,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就像唐卡里面的极乐世界。

唐卡,移动的庙宇;信仰,来自心灵的力量。很多事情我们说不清道不明,只知道冥冥之中总有佛祖在指引……

心,由“艺”而生,心“意”存爱,笔尖靠“毅”力,终“屹”立世界……


【责任编辑:汤湖听】

第17522天:“老兵”的稻田

苏北的水稻陆续开镰。盼了好些日子的“老家”新米,就要到了。一直牵挂着这块稻田,想着能够一起做点什么,为更多人的饭碗,也为食品更放心、更绿色,价格也更实惠、亲民。2018年夏天,我们还组织了一次赴江苏黄桥的生态参访,受到王传瑞的热情接待。那时候,他经营的瑞鑫家庭农场刚刚起步,如今一晃已经七八年过去了,王传瑞还守着这块土地,做他认为自己能做也想尽力做好的事情。这些年,为寻找更放心的食

绥芬河:国庆前夕“中国红”遍山城 浓浓氛围迎华诞

在市区大街小巷国旗高悬、装扮一新,浓厚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处处传递着对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华诞的热切期盼。据介绍,为让节日氛围提前升温,绥芬河市城管局及相关部门早在9月中旬便启动国庆环境布置工作。工作人员聚焦市中心主干道、商业核心区、公园广场及边

鞍山文化活动家朱悦侨履新香港国际音乐节沪辽赛区 推动“新国风音乐”融合创新

从鞍山旗袍文化推广者到国际文化交流使者,朱悦侨以多元身份深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近日,朱悦侨再获“第十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2025华明奖创新流行音乐大赛上海市及辽宁省赛区负责人”聘任,将通过打造“新国风音乐”赛道,探索音乐、时尚与文化经贸的跨界融合,助力沪辽港三地文化资源互通与产业协同发展。

克山县"三亮领航"多维践行雷锋精神 专项行动构筑新时代文明坐标

通过文化浸润、健康守护、精神传承、惠民服务四大专项行动,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该县以系统化、专业化志愿服务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落实,全面激活县域精神文明建设新动能。【书香护苗行动】多维阅读空间培育时代新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文旅系统打造"书香克山"样板

“机遇中国·魅力德州”主题感知体验活动走进德州市德城区

跑驴、秧歌、剪纸、绘制红绿彩……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3月1日,来自德州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12名外国留学生走进德州市德城区,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造非遗体验之旅”。留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德州特色手造非遗项目,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德城区新湖街道顺城社区“黄河大集暨非遗进校园”活动现场,留学生们被

鞍山:留学生游千山、吃元宵、猜灯谜乐享中国节

活动由鞍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合局(市政府外办)、千山风景区管委会、辽宁千山旅游集团和鞍山师范学院等共同承办。活动期间,鞍山师范学院6名来自波兰、白俄罗斯、土耳其、贝宁、日本等国的留学生与外籍教师,先后走进高新区汪

绥芬河:元宵佳节文化娱乐活动多姿多彩

元宵佳节,地处中俄口岸城市绥芬河以猜灯谜、品汤圆、制花灯等多种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让传统佳节焕发新时代温情。民俗传承添年味 灯谜楹联映春韶 绥芬河市图书馆联合新华社区开展的"灯火映元宵 迷境藏春韶"活动率先拉开节日序幕。千盏红灯笼与新春楹联交相辉映,百余条涵盖文史知识的灯谜吸引市民驻足。他们中间,有祖孙三代携手解谜、也有青年学子组团攻关的场景处处可见,猜中者手捧生肖文创奖品笑

龙岩高速:五福迎春运 温情暖归途

福是什么,是在外游子路上再堵也要回家的期盼。对于福建高速人来说,保畅是福、微笑是福、安全是福、敬业是福、暖心是福。春运伊始,来看高速人如何“花式”送福。送您一张保畅“福”联合高速交警、高速行政执法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易堵路段桌面推演、部署关口前移等工作,以“一路多方”切实维护高速的安全畅通。送您一张微笑“福”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

俄罗斯师生交流团专程绥芬河沉浸式体验中国春节

我国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将至,来自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20余名师生组成的交流团,专程来到百年口岸绥芬河,切身体验一次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独特魅力。师生们第一站来到了绥芬河市市教育第一幼儿园,在这里,他们首先体会到,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俄罗斯师生们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之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吸引俄罗斯师生

龙猪共舞 聚力振兴 - 写在中华龙猪节暨猪业品牌发展大会即将开幕之际

中华大地是文明的厚土。五千多年来,先祖们用勤劳与智慧、用牺牲与坚韧创造了世界上最优雅高效的汉字、最为悠久深邃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最为完整独特的农耕文明和价值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华夏文脉永续、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固,成为打不败压不垮的东方巨龙。以生猪为首的畜牧业是与狩猎、种植并驾的三大最古老经济形态,是确保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支撑之一。居有其舍,舍下有猪方为家;在

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 - 亚太主流媒体采风现场学“划龙舟”

来自巴基斯坦、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2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从“冰雪”“文化”“亚冬”“科技”“民生”五个维度,报道并展示哈尔滨多元城市形象、丰富冰雪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助力明年2月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来自亚太主流媒体纷纷打卡哈尔滨松花江畔采冰节现场往届冰上龙舟赛现

乡村教师李平:助力“村里的孩儿”逐梦飞翔

李平成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并策划发起了“蒲公英计划”,号召更多的有爱心、有热情的青年朋友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成为孩子们身边的点点星光,照亮未来,助梦飞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