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城市百科】河源市-客家人开发岭南最早的地区

河源,亦称槎城,广东省地级市、深圳都市圈城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韩江上游,全市面积1.57万平方公里  。辖1个区、5个县,另设河源国家高新区、江东新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有常住人口数283.77万。

历史上,佗城是岭南最早的建邑之地,南越王赵佗为首任龙川县令。河源是客家人开发岭南最早的地区,是中共首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 、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北京大学中文系原主任温儒敏的故乡,是东江纵队的革命根据地,是广东最早的解放区 。

河源水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省第一,万绿湖、青龙湖是华南第一大、广东第二大人工湖,万绿湖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 。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居全省第二  。钨矿、铁矿、萤石矿和稀土储量位居全省第一 。2018年4月,境内探明世界首个超大型独立铷矿床。

河源是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报告显示,2014年至2016年,河源连续3年发展后劲排名全省第一  。2019年,河源在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区域竞争力排行中位列第一  。

2019年,河源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3%,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102.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 。

历史沿革

河源上古属扬州南境,战国属楚。

秦汉时属南海郡。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南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

南齐(483年)始置河源县。

隋唐宋属循州。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时任左都御史王阳明率师平定浰头起义,遂奏朝廷设和平县治,经核准设立和平县。

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

明崇祯七年(1634年)始建连平州。

清属惠州。清宣统三年(1911年),连平改州为县。民国三年(1914年),原广东永安县更名为紫金县。

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

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辖6个县区 。

1993年11月,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 。

2014年5月20日,河源江东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是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

2018年1月,根据省民政厅文件,设立城东街道办事处。城东街道由河源江东新区代管 。

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河源市辖1个区、5个县:源城区、龙川县、东源县、紫金县、和平县、连平县 [21]  。设有河源国家高新区、河源江东新区、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

截至2020年8月,河源市下辖95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1251个村委会、188个社区居委会 [5]  。城东街道、临江镇、古竹镇实际由河源江东新区托管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其范围是东经114°14′至115°36′,北纬23°10′至24°47′,河源市中心城区与广州、深圳及香港的直线距离均在200公里以内,是粤东西北唯一同时近距离接受三个国际都市辐射带动的地级市。全市面积1.57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河源市处于粤东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结合部,属山地丘陵地区。境内地势东北向西南倾斜,粤赣边境山高岭峻,最高峰连平县黄牛石顶,海拔1430米。山脉多北东走向,主要山脉有北西部九连山脉,斜贯中部的罗浮山脉及南东边缘的莲花山脉。东江、新丰江纵贯全境,山岭与盆地相间,在山间和东江边分布着冲积小平原和宽广的谷地。在地貌分区上,河源市地貌主要属粤东褶断侵蚀剥蚀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进一步可划出4个北东向平行排布的带状亚区。北西部连平则属粤北褶断侵蚀溶蚀中低山区。

气候

河源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偏高,年平均气温21.0℃,比常年偏高0.5℃,全年气温变化异常,高温日数多;年平均降水量1742.0毫米,比常年略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日照时数偏少,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733.9小时,比常年偏少1成,时空分布不均。

水文

河源市水系分为东江、北江、韩江三大流域,东江流域面积13737平方千米,约占全市面积的87.3%;北江流域面积326平方千米,约占全市面积2.1%;韩江流域面积1670平方千米,约占全市面积10.6%。全市有近百条河流。

市境内第一大河流为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山和安远县三百山,上游称寻乌水,流入广东在龙川五合圩与安远水汇合后始称东江,全长562千米,流经市境内龙川、和平、东源、源城和紫金等县区,境内河段长193.6千米。

第二大河是新丰江,发源于新丰县小镇崖婆石,流经新丰县小镇、梅坑、丰城、大席等乡镇向南流经西坑,与连平忠信河汇合流入东源县境内半江,纳船塘河、骆湖河、灯塔河,再集治溪、立溪、古岭、南湖诸水,穿过河源市区而汇入东江,也是东江第一大支流。此外,较大的河流还有秋香江、浰江。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河源市地表水资源的区域划分,原则上以单一大流域或若干小流域集合为界定进行划分。河源市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东江、韩江、北江流域。其中,东江流域1373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87.3%,主要集中在东源、源城、龙川、连平、和平、紫金县境内;韩江流域1670平方千米,位于龙川、紫金境内,占全市总面积10.6%;北江流域326平方千米,主要位于连平县陂头镇、贵东镇境内,占全市总面积2.1%。

河源市地下水资源为43.06亿立方米,其中东江流域为39.01亿立方米,韩江流域为3.32亿立方米,北江流域为0.728亿立方米。河源市地处东江、韩江和北江中上游,境内河流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经测算,全市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9.81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114.28万千瓦,其中单站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可开发资源70.03万千瓦。至2008年,全市已开发小水电站装机容量38.68万千瓦 [26]  。

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9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河源位列第13名 。

生物资源

河源市光、热、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野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栽培植物633种,分隶于111科、361属;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植物种类中,有桫椤、银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白豆杉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全市有陆生脊椎动物829种,其中兽类124种、鸟类510种、爬行类145种、两栖类50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蟒蛇等,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

矿产资源

河源市矿产资源丰富,矿类齐全,已发现矿产56种,矿产地262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矿产36种,主要有铁、铜、铅、锌、钨、锡、轻稀土、铀、萤石、水泥用灰岩、陶瓷土、冶金用白云岩、煤、钴、金、银、钽、铟、镉、耐火黏土、石墨、沸石、矿泉水、地热水、砖瓦用黏土等。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17处,小型矿床55处 [26]  。

主要的优势矿产为铁、钨、锡、瓷土、萤石等,探明铁矿储量2.83亿吨,占全省总量的39%,其中连平县大顶铁矿储量居全省第一;探明钨矿储量氧化钨24万吨,占全省总量的26.9%,其中连平县锯板坑钨矿是全省最大的大型钨矿;探明萤石矿储量685万吨,占全省总量的50.4%,其中东源县到吉萤石矿储量居全省第一 [26]  。

人口

截至2020年末,河源市户籍总人口372.1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2万人,降低1.39‰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河源市常住人口为2837686人  。

全市有五个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还有少量的畲族、壮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全市少数民族户籍人口3万多人,有1个畲族乡、9个畲族村,东源县漳溪畲族乡是全省唯一的畲族乡。

截至2021年3月,河源市有归侨910人,侨眷40.6万人,海外华侨华人51.5万人。海外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港澳台同胞13.7万人,港澳台眷属16.2万人 。

经济综述

经广东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20年河源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102.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91亿元,增长5.9%,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9.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74.67亿元,增长1.9%,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3.6%,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91.16亿元,下降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2:34.5:54.3调整为12.4:34.0:53.6,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分别回落0.5和0.7个百分点。分县域看,河源下辖五个县,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合计665.1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0.3%,经济总量比上年增加12.96亿元。

2020年全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81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税收收入49.35亿元,下降2.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1.76亿元,下降2.3%。其中,住房保障支出8.85亿元,增长205.8%;交通运输支出14.09亿元,增长98.2%;农林水支出45.41亿元,增长34.9%;教育支出73.58亿元,增长3.2%。民生类支出283.3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近八成。

202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641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583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797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为101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组织劳动力培训10455人。全市8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共接纳本地劳动力6.82万人。实施创业培训457人,创业带动就业6728人。

2020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2.6%,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9.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1%,医疗保健类上涨1.5%,衣着类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居住类下降3.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2%。服务价格指数下降1.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3% 。

第一产业

2020年,河源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6.53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农业产值112.68亿元,增长4.4%;林业产值34.84亿元,增长10.4%;牧业产值59.93亿元,增长7.2%;渔业产值5.67亿元,增长8.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42亿元,增长6.6%。

2020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3.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01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105公顷,比上年减少5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3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1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8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03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80.16万吨,其中稻谷76.58万吨,增长1.1%。花生产量7.65万吨,增长1.2%;甘蔗产量8.23万吨,下降5.5%;蔬菜产量77.92万吨,增长4.1%;水果产量46.14万吨,增长5.5%;茶叶产量7346吨,增长6.0%。水产品总产量4.71万吨,增长5.1%。

2020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4.00万吨,比上年增长8.1%。其中,猪肉产量6.96万吨,增长5.6%;禽肉产量6.79万吨,增长10.8%。年末生猪存栏58.96万头,下降15.6%;生猪出栏90.91万头,增长7.0%。

2020年全市安排耕地地力补贴11947.7万元,农机补贴236.86万元。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9.66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27万千瓦。农村用电量12.4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5%。全市现有实施“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4家,其中本年新增62家(省级15家、市级47家)。辐射带动农户38.5万户,户均增收3100元。

第二产业

2020年全年,河源市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94.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1家,比上年末减少34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193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0.83亿元,增长2.2%。分所有制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5.8%,集体企业增长127.6%,股份制企业增长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16.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6.9%,重工业增长0.4%。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6.4%,中型企业增长4.1%,小型企业下降1.4%,微型企业下降29.2%。

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01.6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67.4%,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下降1.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21.5%,医疗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75.7%。

2020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4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下降2.8%,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5.1%,石油化工产业下降11.9%,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8.8%,新材料制造业增长9.9%,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93.3%。

2020年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64.66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纺织服装业增长32.8%,食品饮料业下降1.7%,家具制造业增长15.7%,建筑材料业下降8.5%,金属制品业增长7.7%,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22.5%。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2%,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8.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3.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1.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4%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183.87亿元,下降7.5%,利润总额51.69亿元,下降6.8%。资产负债率56.26%,增长0.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4.99%,增长6.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40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60%,增长0.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8.77万元/人年,增长2.7%;产品销售率94.47%,下降2.5个百分点。

2020年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1家,比上年减少4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42.53亿元,下降0.3%;实现入库税收28.35亿元,增长14.0%。

2020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3.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6%。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8.69亿元,增长0.3%。全年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160家,比上年增加25家。

2020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4.50亿元,增长2.2%。按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202.24亿元,增长2.1%;办公楼投资1.33亿元,下降27.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5.83亿元,增长34.0%。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42.86万平方米,下降4.2%;商品房销售额292.86亿元,下降2.5%。全年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投资额6.48亿元,比上年增长0.5%。

第三产业

2020年全年,河源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1.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5%。民间投资增长9.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8.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1.7%,其中,城市建设投资增长12.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7.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

2020年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3.5%。共安排150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年度投资额在1000~5000万元之间的项目7个,年度投资额在5000万~1亿元之间的项目34个,年度投资总额1亿元以上的项目109个。83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2020年全年新增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12万千伏安,输电线路47.12千米;全年新建公路102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47公里;新增5G基站1143座  。

服务业

2020年全年金融业增加值72.47亿元,比上年增长5.8%;房地产业增加值135.57亿元,下降0.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1.81亿元,下降8.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9.31亿元,下降2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66亿元,下降6.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92.23亿元,增长3.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30.80亿元,增长2.0%。

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79亿元,比上年下降3.2%。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0.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10.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17.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17.3% [110]  。

国内贸易

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74亿元,比上年下降6.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5.14亿元,下降7.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5.60亿元,下降5.8%。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332.60亿元,下降5.7%;餐费收入28.14亿元,下降17.8%。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17.72亿元,下降11.7% [110]  。

对外经济

202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93.3亿元,比上年下降3.2%。其中出口总额242.2亿元,下降3.6%;进口总额51.1亿元,下降1.3%。

2020年末全市工商登记在册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007家,比上年减少118家。全年签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0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46亿元,比上年增长8.5% [110]  。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44.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50.91亿元,增长10.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72.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8%。年末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余额为133.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9%;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52.59亿元,增长14.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6.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4%,不良贷款率为1.04%,比上年末回落0.0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26.03亿元,下降6.5%。

2020年全市入驻证券经营机构(营业部)9家。证券代理交易额2162.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2%。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48.86亿元,增长21.3%;指定与托管证券市值为34.26亿元,增长15.7%;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资金户)为295708户(其中B股1222户),比上年末增长17.8%。

2020年全市保险公司28家,其中财产保险主体16家,人寿保险主体12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3.51亿元,增长3.0%,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8.34亿元,增长2.0%。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13.02亿元,增长6.4%。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6.57亿元,增长0.8%,人身保险赔付支出6.45亿元,增长12.7%


【责任编辑:李文文】

第17522天:“老兵”的稻田

苏北的水稻陆续开镰。盼了好些日子的“老家”新米,就要到了。一直牵挂着这块稻田,想着能够一起做点什么,为更多人的饭碗,也为食品更放心、更绿色,价格也更实惠、亲民。2018年夏天,我们还组织了一次赴江苏黄桥的生态参访,受到王传瑞的热情接待。那时候,他经营的瑞鑫家庭农场刚刚起步,如今一晃已经七八年过去了,王传瑞还守着这块土地,做他认为自己能做也想尽力做好的事情。这些年,为寻找更放心的食

绥芬河:国庆前夕“中国红”遍山城 浓浓氛围迎华诞

在市区大街小巷国旗高悬、装扮一新,浓厚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处处传递着对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华诞的热切期盼。据介绍,为让节日氛围提前升温,绥芬河市城管局及相关部门早在9月中旬便启动国庆环境布置工作。工作人员聚焦市中心主干道、商业核心区、公园广场及边

鞍山文化活动家朱悦侨履新香港国际音乐节沪辽赛区 推动“新国风音乐”融合创新

从鞍山旗袍文化推广者到国际文化交流使者,朱悦侨以多元身份深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近日,朱悦侨再获“第十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2025华明奖创新流行音乐大赛上海市及辽宁省赛区负责人”聘任,将通过打造“新国风音乐”赛道,探索音乐、时尚与文化经贸的跨界融合,助力沪辽港三地文化资源互通与产业协同发展。

克山县"三亮领航"多维践行雷锋精神 专项行动构筑新时代文明坐标

通过文化浸润、健康守护、精神传承、惠民服务四大专项行动,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该县以系统化、专业化志愿服务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落实,全面激活县域精神文明建设新动能。【书香护苗行动】多维阅读空间培育时代新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文旅系统打造"书香克山"样板

“机遇中国·魅力德州”主题感知体验活动走进德州市德城区

跑驴、秧歌、剪纸、绘制红绿彩……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3月1日,来自德州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12名外国留学生走进德州市德城区,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造非遗体验之旅”。留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德州特色手造非遗项目,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德城区新湖街道顺城社区“黄河大集暨非遗进校园”活动现场,留学生们被

鞍山:留学生游千山、吃元宵、猜灯谜乐享中国节

活动由鞍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合局(市政府外办)、千山风景区管委会、辽宁千山旅游集团和鞍山师范学院等共同承办。活动期间,鞍山师范学院6名来自波兰、白俄罗斯、土耳其、贝宁、日本等国的留学生与外籍教师,先后走进高新区汪

绥芬河:元宵佳节文化娱乐活动多姿多彩

元宵佳节,地处中俄口岸城市绥芬河以猜灯谜、品汤圆、制花灯等多种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让传统佳节焕发新时代温情。民俗传承添年味 灯谜楹联映春韶 绥芬河市图书馆联合新华社区开展的"灯火映元宵 迷境藏春韶"活动率先拉开节日序幕。千盏红灯笼与新春楹联交相辉映,百余条涵盖文史知识的灯谜吸引市民驻足。他们中间,有祖孙三代携手解谜、也有青年学子组团攻关的场景处处可见,猜中者手捧生肖文创奖品笑

龙岩高速:五福迎春运 温情暖归途

福是什么,是在外游子路上再堵也要回家的期盼。对于福建高速人来说,保畅是福、微笑是福、安全是福、敬业是福、暖心是福。春运伊始,来看高速人如何“花式”送福。送您一张保畅“福”联合高速交警、高速行政执法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易堵路段桌面推演、部署关口前移等工作,以“一路多方”切实维护高速的安全畅通。送您一张微笑“福”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

俄罗斯师生交流团专程绥芬河沉浸式体验中国春节

我国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将至,来自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20余名师生组成的交流团,专程来到百年口岸绥芬河,切身体验一次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独特魅力。师生们第一站来到了绥芬河市市教育第一幼儿园,在这里,他们首先体会到,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俄罗斯师生们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之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吸引俄罗斯师生

龙猪共舞 聚力振兴 - 写在中华龙猪节暨猪业品牌发展大会即将开幕之际

中华大地是文明的厚土。五千多年来,先祖们用勤劳与智慧、用牺牲与坚韧创造了世界上最优雅高效的汉字、最为悠久深邃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最为完整独特的农耕文明和价值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华夏文脉永续、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固,成为打不败压不垮的东方巨龙。以生猪为首的畜牧业是与狩猎、种植并驾的三大最古老经济形态,是确保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支撑之一。居有其舍,舍下有猪方为家;在

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 - 亚太主流媒体采风现场学“划龙舟”

来自巴基斯坦、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2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从“冰雪”“文化”“亚冬”“科技”“民生”五个维度,报道并展示哈尔滨多元城市形象、丰富冰雪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助力明年2月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来自亚太主流媒体纷纷打卡哈尔滨松花江畔采冰节现场往届冰上龙舟赛现

乡村教师李平:助力“村里的孩儿”逐梦飞翔

李平成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并策划发起了“蒲公英计划”,号召更多的有爱心、有热情的青年朋友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成为孩子们身边的点点星光,照亮未来,助梦飞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