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城市百科】汕尾市-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处于潮汕平原东侧,  东邻揭阳惠来县,西连惠州惠东县,北接梅州市和河源紫金县,南濒南海,总面积4865.0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下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2019年末,旅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140万余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汕尾市常住人口为2672819人。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置海丰县。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属循州。明清,属惠州府。1956年1月,隶属惠阳专区;归惠阳地区管辖。1959年3月22日,撤销惠阳专区,海丰、陆丰划归汕头专区,1988年,设立汕尾市。 汕尾都市区纳入深圳都市圈。2020年,汕尾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3.81亿元,同比增长4.6%。 

汕尾是全国13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全市4个县(市、区)均为一类革命老区县;是闽南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交汇地,有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有9项国家级、2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孕育彭湃、谢非、陈炯明、陈其尤等著名人士。全市海岸线长455公里,居全省第二位;海岛数量881个,居全省第一位,是南海优良渔场。有中国大陆最大的滨海潟湖——品清湖,“汕尾八景”:红场星火、玄武灵声、有凤来仪、遮浪奇观、金厢银滩、莲峰叠翠、五坡正气、南万椎涛远近闻名。曾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具魅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中国现代旅游新地标”“中国水鸟之乡”“中国青梅之乡”等称号。

历史沿革

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繁衍生息。

春秋,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秦至汉初,汕尾全境均属南海郡博罗县地域。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置海丰县、东官郡,海丰县属东官郡。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东官郡与梁化郡等并置为循州,海丰县改属循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海丰县东部置安陆县,安陆县治设在大安屯(今陆丰大安镇辖地),辖今之陆丰市、陆河县及惠来、普宁、揭西之一部,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又废安陆县,并复海丰县,仍隶属循州。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循州改为祯州,海丰随属祯州。

宋天禧四年(1020年),因避太子赵祯(后即仁宗)名讳,改祯州为惠州,时海丰属广南东路惠州。

元代,海丰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

明代、清代,属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东部之坊廓、石帆、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县治在东海(今陆丰东海镇),海丰、陆丰两县同属惠州府。

民国初年,汕尾市辖地(原海丰、陆丰)隶属广东潮循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隶属广东省第4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丰、陆丰属广东省人民政府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管辖。

1952年3月,改属粤东行政公署;

1956年1月,隶属惠阳专区;

1959年3月22日,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6次会议通过,撤销惠阳专区,海丰、陆丰划归汕头专区;

1983年12月22日,国务院以(83)国函字269号文批准,撤销汕头地区,海丰、陆丰划归惠阳地区管辖。

1988年,设立地级市。

行政区划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关于广东省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设立陆河县,以陆丰县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护、南万、东坑8个乡镇及吉康林场的行政区域为陆河县行政区域;设立汕尾市(地级)和汕尾市城区,以海丰县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汕尾市城区行政区域。汕尾市政府驻汕尾市城区(原汕尾镇),辖市城区和海丰、陆丰、陆河三县。

1988年,设立地级市,行政区划范围包含市城区、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 

1993年,在市城区田乾和遮浪2个镇设经济开发试验区(行政区域仍属城区);1995年,在陆丰所辖华侨农场设华侨管理区(行政区域仍属陆丰市),以上两区均属市派出机构。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陆丰撤县建市(县级市),由省政府直辖,委托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

2011年,省委、省政府在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和赤石4镇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行政区划属海丰县),委托深圳、汕尾两市管理(2017年9月起由深圳市主导建设管理)。

2019年,汕尾市辖1区、2县,代管1市,另设2个管理区或功能区(1个区:城区;2个县:海丰县、陆河县;1个代管市:陆丰市;2个管理区或功能区:广东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 、汕尾华侨管理区);辖区内设有40个镇、14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50个社区居委会、723个村委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珠江三角洲东岸,位于深圳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中间,东临红海湾和碣石湾,莲花山南麓,东临惠来县,西连惠东县,北接梅州市和紫金县,南濒南海,总面积4865.05平方千米(其中深汕特别合作区面积468.84平方千米)。大陆沿海岸线(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长455.2千米,占广东省海岸线长度的11.1%。大陆架内(即200米水深以内)海域面积(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2.39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面积的4.5倍。

地形地貌

由于历次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和火山岩隆起的影响,汕尾市形成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兼有的复杂地形地貌。汕尾位于莲花山南麓,其山脉走势为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莲花山脉由闽粤边界的铜鼓岭向东南经汕尾跨惠阳到香港附近入海。地形为北部高丘山地,山峦重叠,千米以上高山有23座,最高峰为莲花山,海拔1337.3米,位于海丰县西北境内;中部多丘陵、台地;南部沿海多为台地、平原。全市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43.7%。

地质

汕尾市主要的深、大断裂带有莲花山深断裂带和潮安—普宁深断裂带。莲花山深断裂带:沿莲花山山脉向东经梅县进入福建,向西至惠东,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入南海,呈北东向延伸,省内长约500千米;是广东主要断裂带之一,具有多旋回活动特征,第四纪以来有活动表现。潮安—普宁深断裂带:见于饶平、潮安、普宁、陆丰一带,呈北东向延伸,省内长210千米;该断裂形成于侏罗纪晚期,近期仍有活动;地层相对较简单,主要发育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包括侏罗系(J)和三叠系(T)。其中侏罗系(J)为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上亚群(J3b),主要见于深汕合作区、海丰赤石—内碗窑—黄山洞水库一带,海丰鲘门、观妈山、麒麟尾以及陆丰县尖峰峒一带,其他地方有小片出露,岩性为流纹质岩类、英安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夹砂页岩,厚1280—8460米;三叠系(T)为三叠系上统-侏罗系(T3-J),主要见于海丰、陆丰局部及看、陆河北部小片出露。岩性为砾岩、砂砾岩、粉砂岩。

气候

汕尾市地处中国大陆东南部沿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其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暖,雨量丰沛,干湿明显,光照充足;冬不寒冷,夏不酷热,夏长冬短,春早秋迟;秋冬春旱,常有发生,夏涝风灾,危害较重。2018年,汕尾市天气气候总体呈现“开汛日偏晚,总雨量偏少,极端降水多,台风影响重”的特征,灾害性天气年景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两次刷新汕尾地区时雨量的气象纪录,12小时以上大风持续时间创历史纪录;年内最主要的5次强降水过程的总雨量占全年雨量的近60%。

气温

2018年,汕尾市平均气温22.8℃,较常年略偏高0.3℃。海丰县年最高气温36.0℃,年最低气温1.0℃,年气温振幅高达35.0℃,为历史罕见。2018年12月22日(冬至日),汕尾市城区和陆丰市分别录得建站以来最高气温26.5℃和28.0℃,海丰县录得建站以来第二高气温28.3℃,当日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汕尾最暖的冬至。

降雨

汕尾市于2018年5月7日入汛(偏晚31天),全市年降雨量1983毫米,较常年平均2168毫米略偏少9%。汕尾城区降雨量1862.4毫米,海丰县降雨量2172.6毫米,陆丰市降雨量1913.2毫米,各地年总雨量较常年偏少近1成。年内出现5次强降水过程(1月冬季暴雨、“5·7”特大暴雨、6月上旬连续特大暴雨、8月下旬连续特大暴雨和台风“山竹”过程),总雨量占全年雨量的6成。6月和8月是两个降水峰值时期,而7月少雨,在6月上旬和8月底分别出现两次旱涝急转。其中6月上旬台风“艾云尼”结合季风导致的连续强降水过程(6月5—10日)和8月下旬季风低压连续强降水过程(8月27—31日,以下简称“8·30”过程),均为罕见的极端强降水,两次先后刷新汕尾市的时降雨量气象纪录(6月8日和8月30日),“8·30”过程为陆河县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降水过程。

台风

2018年,有6个台风影响汕尾市。台风季漫长,6月5日开始受台风“艾云尼”影响,至11月受“玉兔”和“天兔”两个台风影响。其中“艾云尼”和“山竹”给全市带来严重影响。1804号台风“艾云尼”为2018年首个台风,与爆发的季风共同作用给汕尾市带来严重影响,6月5—10日汕尾全市连续出现强降水,其中6日、7日两天持续出现特大暴雨,海丰黄羌镇“雨窝”地带降水最大,7日单日雨量403毫米,过程累积雨量835毫米。2018年9月16日,1822号强台风“山竹”从汕尾近海掠过,给汕尾市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是2013年1319号强台风“天兔”以来对汕尾市影响最大的台风。“山竹”距离汕尾市最近时约200千米,因其风圈大、强度强,8级以上阵风持续29小时,10级以上阵风持续18小时,12级以上阵风持续14小时,创该市气象纪录,陆丰金厢观音岭录得51.3米/秒(16级)的全市最大阵风。1829号台风“天兔”(与2013年19号台风同名)是有记录以来最晚影响汕尾的台风,11月25日导致汕尾市出现年内的最后一场暴雨降水。

河流

汕尾境内主要河流有螺河、黄江河、乌坎河和赤石河4大水系,总长252千米,流域面积3613.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9.2%。汕尾境内河水流量大,汛期长,平均径流深1495毫米左右,全市年均产水量达78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土地

根据2007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过渡地类)的数据,全市辖区土地总面积735.29万亩:农用地面积595.47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81%,其中耕地面积139.95万亩,园地62.89万亩,林地351.57万亩,牧草地435.15亩,其他农用地41.02万亩;建设用地面积68.48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9.31%,其中居民点与工矿用地50.31万亩,交通用地3.5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14.63万亩;未利用地71.33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9.70%。土壤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黄壤、红壤、赤红壤、菜园土、潮沙泥土、滨海盐渍沼渍土、海滨沙土、石质土等10多种土类,40多个土属,70多个土种。

矿产

至2009年,初步探明全市有矿产资源6类17种,即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土稀有金属、燃料、黑色金属、金属。主要的矿产有锡、花岗岩、海河砂、硫铁矿、玻璃砂、矿泉水、地下热水。其中,储量较大的锡矿主要分布在海丰县的长埔、吉水门、银瓶山,陆丰市的博美等地;境内各地都有花岗岩;硫铁矿主要分布在海陆丰交界的官田;玻璃砂主要分布在市城区、红海湾的遮浪和陆丰沿海一带;陆丰市的大安及海丰大湖有丰富的高岭土;陆丰市有储量丰富的钛铁和独居石及锆英。此外,全市还有优质的地热水、矿泉水和数量相当可观的钨、铜、铅、锌、金属铍、水晶石、钾长石等矿产资源。

全市水资源总量 56.6 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 2052.9毫米。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 3.2 亿立方米。全市总用水量 10.33 亿立方米。 [9]

水产

至2009年,汕尾市主要的海洋经济水产品种有14类,107科,173种,其中年产量超过2000吨的有20多种。上述水产品种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中上层鱼类,集中在辽阔的中深海渔场,尚有开发余地。龙虾、膏蟹、鲍鱼、鱿鱼等名贵水产种类繁多,渔业产值居全省之首。境内鱼、虾、蟹、贝、藻类齐全,渔业生产已有数百年历史。 一般具有捕捞价值的鱼类达200多种。大量生产的有蓝圆鯵(巴浪鱼)、海鲶(赤鱼)、竹夹鱼、鲇鱼、大眼鲷(红目鲢)、大甲参、石斑等。甲壳类有墨吉对虾、近缘新对虾等。贝壳有近江牡蛎(蚝)、翡翠贻贝、蓝蚣等。藻类有广东紫菜、鹅掌茶等。

人口

2018年底,汕尾有旅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140多万人。

2019年,汕尾市常住人口301.5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6.43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2%;户籍人口 356.8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82.98 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 51.3%。

202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56.15万人。 [30]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汕尾市常住人口为2672819人。 [59]

汕尾市居住人口族别有39个,其中少数民族主要以壮族、土家族、畲族为主。据统计部门、公安户籍部门及社会调查统计,全市少数民族人口10625人,其中户籍人口6011人、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4084人、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530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主要是分布在市区、各县城从事教育、医护、餐饮、流动小摊贩等。

经济综述

2020年,汕尾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3.81亿元,同比增长4.6%,比全国、全省分别高2.3个和2.3个百分点,全年四个季度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三次产业分别为: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9.6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08.26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55.90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比重从上年的13.9:36.3:49.8调整为14.2:36.3:49.5。 [29]

2019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080.30 亿元,比上年增长 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5958 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 5212 美元),增长16.0%。2019 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152.27 亿元,比上年增长 5.6%,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10.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403.14 亿元,增长 6.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42.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524.89 亿元,增长7.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47.1%。三次产业结构为 14.1:37.3:48.6,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

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全国、全省分别高0.6个和0.5个百分点,与深圳并列全省第六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958元,比上年增长6.0%。与上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从13.3:37.0:49.7(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后的数据)调整为14.1:37.3:48.6,第二产业占比提高,第三产业占比接近一半,现代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服务业取得较好发展。

2019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45亿元,比上年增长9.3%,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8.93亿元,增长11.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八项支出比上年增长16.3%,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

2019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0.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0%。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呈现大幅增长,分别增长11.6%和43.6%,比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和34.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长41.9%,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7%,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国有经济投资增长55.3%,比上年提高37.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9.1%。投资补短板力度不减,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投资分别增长49.8%、83.7%、88.8%和216.2%。

201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7.94亿元,比上年增长8.0%,为2019年以来最高增速。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85.14亿元,增长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2.80亿元,增长10.3%。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64.26亿元,增长6.3%;商品零售593.68亿元,增长8.2%。消费升级类商品实现平稳发展,全年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8%,比全国(-0.8%)、全省(-2.1%)高出8.6个、9.9个百分点,呈现逆势增长;全年限额以上单位中西药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0%和3.2%。

2019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67.74亿元,比上年下降5.6%,降幅比上年收窄5.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7.56亿元,下降0.2%;进口80.18亿元,下降10.9%。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降幅(-2.8%)比上年收窄2.1个百分点。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出口比上年增长10.8%,快于外商投资企业6.5个百分点。从商品结构和出口地看,机电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占比65.4%;香港为主要出口市场,占比85.8%。利用外资下降,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60亿元,比上年下降18.7%。从全年看,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除4、5、6、7月份累计增速出现短暂的增长以外,其他月份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全年累计增速最高为47.4%(1-7月),最低为-66.0%(1-2月),全年数据波动较大。

第一产业

2019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99 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 102.97 亿元,增长 8.3%;林业产值5.95 亿元,增长 3.4%;牧业产值 24.98 亿元,下降 0.7%;渔业产值 105.18 亿元,增长 4.1%;农林牧渔专业及其辅助性活动产值 11.90 亿元,增长 8.1%。

201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9.27 万亩,比上年增长 0.1%;4蔬菜种植面积 75.93 万亩,增长 3.7%;油料种植面积 20.28万亩,增长 1.9%。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 108.32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1.1%。全年粮食产量 41.01 万吨,比上年增长 6.3%;稻谷产量36.66 万吨,增长 7.1%;蔬菜产量 126.75 万吨,增长 8.0%;水果产量 30.41 万吨,增长 6.6%;油料产量 3.30 万吨,增长 4.4%。

全年肉类总产量 7.62 万吨,比上年增长 0.3%。其中,猪肉产量 4.07 万吨,下降 9.4%;禽肉产量 3.05 万吨,增长17.0%。全年生猪出栏 53.06 万头,下降 12.7%;生猪年末存栏 30.44 万头,增长 3.2%。全年水产品产量 58.40 万吨,增长 3.0%。其中,海水产量 53.33 万吨,增长 2.8%;淡水产量 5.06 万吨,增长 4.6% [9]

201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7.18亿元,增长5.6%。从主要农产品产量看,粮食产量41.12万吨,比上年增长6.5%,其中稻谷产量36.27万吨,占粮食产量的比重88.2%,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蔬菜产量126.75万吨,增长8.0%;水果产量30.41万吨,增长6.6%;水产品产量58.87万吨,其中海水水产品产量53.73万吨,占水产品产量的比重91.3%。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小麦、玉米等;

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大豆、芝麻、莲藕、茨菇等;

水果主要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桔等29科 42种。香炉桔是汕尾市特有的优良无病苗木材料。

土特产品

汕尾市区:海鱼、海盐、龙虾、膏蟹、鲍鱼、鱼钩、大白虾,枪鱼、大鱿鱼、大白带鱼,各种石斑鱼、每年的各种贝壳产值达5亿元。

陆丰市:海鱼

海丰县:海鱼、海盐

陆河县:柿饼、青梅、黄榄

第二产业

201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6%,其中,国有企业增长 7.7%,民营企业增长9.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 2.2%,股份制企业增长15.2%,集体企业增长 11.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8%,重工业增长 18.9%。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7.8%,中型企业增长 20.2%,小型企业下降 3.7%,微型企业增长 40.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8.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30.4%。其中,医药制造业下降 32.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 18.4%。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3.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36.4%。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 26.8%,先进装备制造业下降 41.1%,石油化工产业下降 7.4%,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 8.9%,新材料制造业增长 16.5%,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下降 32.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23.7%。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 8.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30.1%。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6.60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 41 个,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43.77 亿元,增长 6.1%。

201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69.01 亿元,比上年增长 41.9%。按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 137.67 亿元,增长 42.4%;办公楼投资 6.28 亿元,增长 470.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 16.09亿元,增长 64.9%。 [9]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1.1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重工业出现较快增长,增长18.9%,高于轻工业16.1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占比最大,同比增速最高,全年完成增加值1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4.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69.89亿元,下降2.2%。从主要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表现较好,分别完成增加值52.58亿元和28.78亿元,增长26.8%和24.2%。从现代产业看,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73.31亿元,增长18.4%;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87.74亿元,增长13.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4%和36.4%,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4.5个和5.0个百分点。 [2]

第三产业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7.94 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46.03 亿元,下降0.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485.14 亿元,增长 7.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 172.80 亿元,增长 10.3%。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 593.68 亿元,增长 8.2%;餐饮收入 64.26 亿元,增长 6.3%。

2019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 17.18 亿元,比上年增长 8.9%。货物运输总量 3071 万吨,增长 6.7%;货物运输周转量 36.06 亿吨千米,增长 5.3%。旅客运输总量1221 万人,下降 9.4%;旅客运输周转量 15.66 亿人千米,下降 0.3%。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 1310 万吨,增长 2.4%。2019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542.85 千米,比上年末增长2.1%。其中高速公路里程 209.24 千米,与上年末持平。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 28.56 万辆,比上年末增长 22.4%,其中,私人汽车 25.49 万辆,增长 23.8%。民用轿车保有量18.07 万辆,增长 23.0%,其中,私人轿车 16.59 万辆,增长24.2%。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140.91 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按 2010 年不变价计算)14.35亿元,增长 37.3%;电信业务总量(按 2015 年不变价计算)126.57 亿元,增长 59.4% [9]

全年接待过夜游客 971.50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4.7%。其中,入境游客 6.44 万人次,增长 4.7%;国内游客 965.06万人次,增长 6.4%。在入境游客中,接待港澳台同胞 6.4 万人次,与上年持平;外国人 399 人次,增长 13.3%。全年旅游总收入 172.58 亿元,增长 6.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69.82 亿元,增长 6.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3996.32 万美元,增长 17.9%。 [9]

2019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02.60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6.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 534.84 亿元,增长 6.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 133.28 亿元,下降 9.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521.64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 344.56 亿元,增长 31.4%;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 167.25 亿元,增长 7.1%。 [9]

2019年实现保费收入25.1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9%。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 12.46 亿元,增长 13.6%;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 7.51 亿元,增长 5.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 5.20 亿元,增长 29.2%。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 6.12 亿元,下降 23.7%。其中,寿险业务赔付支出 1.36亿元,下降 39.4%;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 3.35 亿元,下降3.8%。 [9]

2019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0%,增幅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高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7.1%,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0.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50.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7.4%,其中,新兴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房地产业三大门类增加值合计比上年增长12.4%,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5.4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27.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2.6%。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31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9.87亿元,增长18.6%。全市全年完成货运量3071万吨,比上年增长6.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邮电业务总量(含快递)140.91亿元,增长56.9%。


【责任编辑:李文文】

第17522天:“老兵”的稻田

苏北的水稻陆续开镰。盼了好些日子的“老家”新米,就要到了。一直牵挂着这块稻田,想着能够一起做点什么,为更多人的饭碗,也为食品更放心、更绿色,价格也更实惠、亲民。2018年夏天,我们还组织了一次赴江苏黄桥的生态参访,受到王传瑞的热情接待。那时候,他经营的瑞鑫家庭农场刚刚起步,如今一晃已经七八年过去了,王传瑞还守着这块土地,做他认为自己能做也想尽力做好的事情。这些年,为寻找更放心的食

绥芬河:国庆前夕“中国红”遍山城 浓浓氛围迎华诞

在市区大街小巷国旗高悬、装扮一新,浓厚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处处传递着对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华诞的热切期盼。据介绍,为让节日氛围提前升温,绥芬河市城管局及相关部门早在9月中旬便启动国庆环境布置工作。工作人员聚焦市中心主干道、商业核心区、公园广场及边

鞍山文化活动家朱悦侨履新香港国际音乐节沪辽赛区 推动“新国风音乐”融合创新

从鞍山旗袍文化推广者到国际文化交流使者,朱悦侨以多元身份深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近日,朱悦侨再获“第十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2025华明奖创新流行音乐大赛上海市及辽宁省赛区负责人”聘任,将通过打造“新国风音乐”赛道,探索音乐、时尚与文化经贸的跨界融合,助力沪辽港三地文化资源互通与产业协同发展。

克山县"三亮领航"多维践行雷锋精神 专项行动构筑新时代文明坐标

通过文化浸润、健康守护、精神传承、惠民服务四大专项行动,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该县以系统化、专业化志愿服务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落实,全面激活县域精神文明建设新动能。【书香护苗行动】多维阅读空间培育时代新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文旅系统打造"书香克山"样板

“机遇中国·魅力德州”主题感知体验活动走进德州市德城区

跑驴、秧歌、剪纸、绘制红绿彩……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3月1日,来自德州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12名外国留学生走进德州市德城区,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造非遗体验之旅”。留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德州特色手造非遗项目,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德城区新湖街道顺城社区“黄河大集暨非遗进校园”活动现场,留学生们被

鞍山:留学生游千山、吃元宵、猜灯谜乐享中国节

活动由鞍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合局(市政府外办)、千山风景区管委会、辽宁千山旅游集团和鞍山师范学院等共同承办。活动期间,鞍山师范学院6名来自波兰、白俄罗斯、土耳其、贝宁、日本等国的留学生与外籍教师,先后走进高新区汪

绥芬河:元宵佳节文化娱乐活动多姿多彩

元宵佳节,地处中俄口岸城市绥芬河以猜灯谜、品汤圆、制花灯等多种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让传统佳节焕发新时代温情。民俗传承添年味 灯谜楹联映春韶 绥芬河市图书馆联合新华社区开展的"灯火映元宵 迷境藏春韶"活动率先拉开节日序幕。千盏红灯笼与新春楹联交相辉映,百余条涵盖文史知识的灯谜吸引市民驻足。他们中间,有祖孙三代携手解谜、也有青年学子组团攻关的场景处处可见,猜中者手捧生肖文创奖品笑

龙岩高速:五福迎春运 温情暖归途

福是什么,是在外游子路上再堵也要回家的期盼。对于福建高速人来说,保畅是福、微笑是福、安全是福、敬业是福、暖心是福。春运伊始,来看高速人如何“花式”送福。送您一张保畅“福”联合高速交警、高速行政执法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易堵路段桌面推演、部署关口前移等工作,以“一路多方”切实维护高速的安全畅通。送您一张微笑“福”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

俄罗斯师生交流团专程绥芬河沉浸式体验中国春节

我国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将至,来自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20余名师生组成的交流团,专程来到百年口岸绥芬河,切身体验一次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独特魅力。师生们第一站来到了绥芬河市市教育第一幼儿园,在这里,他们首先体会到,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俄罗斯师生们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之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吸引俄罗斯师生

龙猪共舞 聚力振兴 - 写在中华龙猪节暨猪业品牌发展大会即将开幕之际

中华大地是文明的厚土。五千多年来,先祖们用勤劳与智慧、用牺牲与坚韧创造了世界上最优雅高效的汉字、最为悠久深邃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最为完整独特的农耕文明和价值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华夏文脉永续、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固,成为打不败压不垮的东方巨龙。以生猪为首的畜牧业是与狩猎、种植并驾的三大最古老经济形态,是确保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支撑之一。居有其舍,舍下有猪方为家;在

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 - 亚太主流媒体采风现场学“划龙舟”

来自巴基斯坦、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2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从“冰雪”“文化”“亚冬”“科技”“民生”五个维度,报道并展示哈尔滨多元城市形象、丰富冰雪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助力明年2月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来自亚太主流媒体纷纷打卡哈尔滨松花江畔采冰节现场往届冰上龙舟赛现

乡村教师李平:助力“村里的孩儿”逐梦飞翔

李平成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并策划发起了“蒲公英计划”,号召更多的有爱心、有热情的青年朋友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成为孩子们身边的点点星光,照亮未来,助梦飞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