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广东省辖地级市 ,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部与福建省龙岩和漳州接壤,南部与潮州、揭阳、汕尾毗邻,西部与河源接壤,北部与江西省赣州相连。下辖梅江区、梅县区、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代管兴宁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千米。2020年末,户籍人口为543.96万人,常住人口为3873239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梅州是闽粤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广东绿色崛起先行区和文化旅游特色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汕潮揭都市圈城市之一,也是海西经济区的重要成员 。

梅州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誉为“世界客都”。祖籍梅州的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900多万人 ,是全国重点侨乡,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其中台湾500万客家人中就有180万祖籍在梅州。201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中国唯一的移民纪念项目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在梅县区松口镇落成,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也正式开馆,并于2013年成功举办了央视中秋晚会。
梅州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著名革命老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将军之乡、长寿之乡、金柚之乡、温泉之乡、客家菜之乡、平安之乡。
历史沿革
《禹贡》分天下为九州时,梅州地属扬州南境。春秋时属七闽地,战国时先后属越国、楚国,秦汉时期分属南海郡龙川县和揭阳县。秦末赵佗称王时则属南越国。
三国两晋时,分属东官郡的龙川县和揭阳县(海阳县),南齐永明元年(483年),析海阳县设程乡县。隋唐时分属循州(龙川郡)和义安郡(亦称潮阳郡或潮州)。
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亦即后晋开运二年,程乡升为敬州,领程乡县 [35-36] 。这是梅州州治设立的开始。
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梅州”的名称即始于此 [37] 。宋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以程乡县隶潮州;元丰五年(1082),梅州复置,仍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潮州;绍兴十四年(1144)又复置梅州,仍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梅州为“梅州路”,置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为梅州,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使司。元贞元年(1295),隶属潮州路;延佑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使司。
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为程乡县,隶潮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为“嘉应州”,隶属广东省惠潮嘉道。辖地包括程乡、平远、镇平及以前为惠州府所统的兴宁、长乐五县,称为“嘉应五属”。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 [38]
民国三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隶属潮循道。民国14年(1925),隶属东江行政区,民国15年(1925),改名为粤东绥靖区。民国25年(1936),隶属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改第六行政督察区为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
1950年1月26日,设置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下辖梅县、兴宁、大埔、丰顺、五华、平远、蕉岭共7县;
1952年12月,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
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划分为惠阳、汕头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
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之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梅县地区辖7县1市。
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 [38]
1992年8月,国务院把梅州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年10月,设立梅州市经济开发试验区(后更名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 [41]
1994年1月,国务院将梅州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6月,兴宁撤县设市(县级),梅州辖梅江、梅县、大埔、丰顺、五华、平远、蕉岭,代管兴宁。
2013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梅州撤销梅县,设立梅县区。新设立的梅县区行政区为原梅县的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不变。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梅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梅江区、梅县区)、5个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代管1个县级市(兴宁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区,东部与福建省武平县、上杭县、永定县、平和县交界,南部与广东潮州市潮安区和饶平县、揭阳市揭东区和揭西县、汕尾市陆河县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和紫金县接壤,北部与江西省寻乌县相连。
梅州介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市中心为于东经116度6分,北纬24度33分。全市行政面积1.58万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梅州矿藏点多面广,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的有煤、铁、铜、锰、铅、锌、银、锑、稀土、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等48种,530多处矿床。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全省第二位;锰、铁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五华的稀土、梅县的铜、蕉岭的石灰石、大埔的瓷土、兴宁的煤、平远的铁,以其储量丰富、品位高而颇负盛名。
水利资源
梅州水资源丰富,境内多年平均降雨总量25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8.7亿立方米,过境客水量127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拥有本地水资源量2579立方米。境内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1.37万千瓦。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水温高、水质好、流量大。如丰顺汤坑邓屋温泉,水温高82-91℃,流量为4459公升/秒。
动植物资源
梅州动植物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兽类和鸟类有2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有100多种。境内有2000多种高等植物,经考察采集和记载的有1084种,隶属于182个科、598属。其中蕨类植物19科、29属、41种;裸子植物7科、11属、14种;双子叶植物134科、471属、908种;单子叶植物22科、87属、121种。按树种分类有:材用植物,药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果类植物,蜜源植物,鞣料植物,还有属于花卉、观赏和庭园绿化类的野生植物。
人口
2000年人口普查,梅州汉族人口占99.94%,少数民族有38个,人口为0.21万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入籍)有2 人。2019年,在梅州市内居住的有畲族、壮族、瑶族、满族、回族、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户籍人口9489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7万人。 [422] 丰顺县凤坪村是梅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聚居地
2019年末,梅州市户籍人口545.85万人,常住人口438.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5.6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1.49%,全市出生人口6.8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3‰;死亡人口2.98 万人,死亡率为5.16‰;自然增长人口3.90 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77‰。 [2]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梅州市常住人口3873239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52489人,占50.41%;女性人口为1920750人,占49.5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997795人,占51.5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875444人,占48.42%。流动人口为762344人。流动人口中,外省流入人口为88806人,省内流动人口为673538 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330615人,增长76.58%。
2020年末,梅州市户籍人口543.96万人,常住人口397.03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出生3.58万人,人口出生率9.13‰,出生人口性别比115.95;死亡人口2.63万人,死亡率6.7‰。自然增长人口0.95万人,自然增长率2.43‰。
经济
2020年,梅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207.98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4.96亿元,同比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367.23亿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595.79亿元,同比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3:30.4:49.3。
第一产业
2017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12.35亿元,增长3.9%。其中,种植业、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6.6%、6.3%、9.2%,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5% [59] 。
农业产业园有:梅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金柚产业集群(国家级)、省级产业园有梅州柚优势产区产业园、梅州市丝苗米产业园、梅州市乐得鲜(梅江)蔬菜产业园、梅县金柚产业园、兴宁市丝苗米产业园、大埔蜜柚产业园、平远县南药产业园、大埔县茶叶产业园、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丰顺县茶叶产业园、平远县脐橙产业园、五华县茶叶产业园、梅江区茶叶产业园、五华县丝苗米产业园等。
第二产业
20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4%,股份制企业下降0.2%,股份合作制企业下降9.1%,集体企业增长76.0%。
六大支柱产业: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矿业加工
国家级产业基地:梅州综合保税区、大埔县陶瓷基地、梅州市丰顺县电声产业基地等。
省级工业园区有: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广州增城(梅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增城(梅县)产业转移工业园、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南沙(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梅州蕉华工业园区、广州南沙(蕉岭)产业转移工业园等。
第三产业
202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38.2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79.03亿元,增长10.6%;全市证券市场共有国内A股上市公司9家,市价总值851.51亿元;境外(香港)上市公司1家,市价总值折合人民币4.67亿元;全市共有2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全市共有14家证券公司。
互联网产业园:中国(梅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阿里云创新中心(梅州)、广梅共建大数据产业园、客天下农电商产业园、梅州兴宁互联网产业园、梅州互联网创新中心、梅州市互联网产业孵化园、飞翔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佳都智慧绿洲PCI未来社区、梅县区云电商生态城、梅县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