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城市百科】湛江市-首批“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

001.jpg

湛江,广东省地级市,旧称“广州湾”,别称“港城”,位于中国大陆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属于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亚热带作物及海产资源丰富。湛江市总面积13263平方公里 ,下辖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2个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设市级建置,定名湛江市。因历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曾设椹川巡检司,因而得名。1983年9月,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县体制,湛江市为省直辖的地级市。湛江位居粤、琼、桂三省(区)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各省通往国外的主要出海口,亦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海上航道最短的重要口岸。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湛江市常住人口为6981236人。

湛江是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是粤西和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首批“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广东省卫生城市、 广东省文明城市。

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100.22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321.46亿元

历史沿革

市名由来

今湛江市区原为清代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于1899年11月沦为法国殖民地,时称“广州湾”。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中国收回,设市级建置,定名湛江市。因历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曾设椹川巡检司,因而得名。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的。亦有一说,因湛江地域原分属遂溪、吴川,湛江是“椹川”与“鉴江”各取一字而成。

建置沿革

据出土文物考证,今湛江辖地远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夏、商之间),已有人类居住。

春秋战国时期,本地为百越南境。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湛江辖地入中国版图,归属象郡。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雷州、遂溪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越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

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直至清代;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海陆总面积共约213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18平方公里。首府初设于麻斜市;民国元年(1911年)废麻斜市,行政首府迁西营市(今霞山)。

中华民国成立后,五县先后属广东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区、南区善后委员公署、南区绥靖公署。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起,南部三县先后属广东省第八区、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吴川先后属第七区、第十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廉江先后属第七区、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2月,日本侵略军武装占领广州湾,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21日,广州湾由中国收回,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改隶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改隶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于湛江。

1949年12月初,中共南路地委、广东省南路专员公署在廉江成立。

1949年12月19日,湛江市解放,仍为省辖市,南路公署迁湛江市赤坎。

1949年12月成立湛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1950年4月1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成立,直属广东省人民政府。

1950年8月,南路专员公署改为高雷专员公署,划出合浦、灵山、钦县、防城4县设合浦专区。

1951年4月,中共粤西区委成立,驻江门市,中共高雷地委划归中共粤西区委领导。

1952年11月,中共粤西区委和粤西行政公署由江门迁至湛江市赤坎,中共高雷地委和高雷专署同时撤销。

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并为南路、高雷、粤西、湛江地区公署所在地。地区机关设于赤坎,市行政机关设于霞山。市区范围基本不变,只是个别乡镇进行调整。

1955年1月,湛江市人民委员会成立。

1956年2月,中共粤西区委改为中共湛江地委、粤西行政公署改为湛江专员公署。

1958年11月,中共湛江地委和合浦地委、湛江专署和合浦专署合并,改称为中共湛江地委和湛江专员公署。

1965年6月,国务院决定将合浦、灵山、东兴各族自治县、钦州壮族自治县和北海镇从广东省湛江专区划出,设立钦州专区,归广西壮族自治区。

1967年3月,湛江市革命委员会成立。

1981年1月,恢复湛江市人民政府。

1983年9月,湛江市与湛江地区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中共湛江市委员会、市人民政府设于赤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设于霞山。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湛江市下辖4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共有82个镇、2个乡、37个街道、307个居委会、1636个村委会。拥有国家级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奋勇高新区、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海东新区3个功能区,市政府驻赤坎区。

地理环境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南端、广东省西南部,介于东经109°40′~110°58′,北纬20°13′~21°57′之间,包括整个雷州半岛及半岛北部的一部分。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浦、博白、陆川县毗邻,东北与本省茂名市的茂南区和电白、化州县接壤。市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介于东经110°10′~110°39′,北纬20°51′~21°12′之间。辖区总面积13263平方公里。

湛江的陆地大部分由半岛和岛屿组成,地势大致是中轴高,东西两侧低,南北高而中间低,起伏和缓,多为平原和台地,以北部廉江县境内的双峰嶂(384米)为最高点。全市土地总面积中,平原占66%,丘陵中30.6%,山区占3.4%。陆地水面(包括水库、山塘、池塘、江河)占6.4%。 

湛江所辖五县四区均面向海洋,海岸线总长2023.6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243.7公里、岛岸线779.9公里,海岸线系数(海岸线长度与国土面积之比)为0.16,即每平方公里国土的海岸线长162米。

湛江北部低丘陵区,地势最高为廉江市北部、西北部,以海拔80~250米的低丘陵为主,有湛江最高点双峰嶂(海拔384米)与数十座100~300米的峰岭并排,形成一道屏障。其余山地多呈扁馒头形小山丘,沟谷较宽,丘陵疏矮,起伏不大,坡度8~15度,相对高度在30米以下,海拔高度在50~100米之间,少数达150米。丘陵渐靠河谷,亦渐为低矮。其中穿插的沟谷,切割明显。

湛江的半岛缓坡台地,三面临海,台地略有起伏,无明显峰谷,地势较平缓,坡度3~5度。在大片缓坡地之间有水田、小溪或冲刷沟等切割。以火山喷发遗迹的小山较高,地势向四周逐渐变低。较高的山岭有螺岗岭(海拔223米)、仕礼岭(海拔226米)、石卯岭(海拔259米)、石板岭(海拔245米)。螺岗岭以南地势平缓,东西部皆为台地,台顶平坦,周边较陡。

湛江的沿海平原区,以河流冲积的滨海平原为主,部分为滨海台地,地势平缓,起伏极微,坡度1~4度。滨海平原海拔0.8~3米。

湛江主要岛屿有东海岛、南三岛、硇洲岛、特呈岛、调顺岛、东头山岛、南屏岛等。湛江东海岛面积达289平方公里,为广东省最大的岛屿,是中国第五大岛屿。湛江南三岛面积164平方公里,为广东省第二大岛屿,是全国第七大岛屿。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湛江市土地总面积132.63万公顷,其中国有土地39.26万公顷;集体土地93.37万公顷。土地利用情况:耕地46.6万公顷,园地14.76万公顷,林地29.74万公顷,草地1.14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31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14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82万公顷,其他用地1.12万公顷。

矿产资源

湛江矿产资源较丰富,已发现矿产42种,矿产地337处,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4种,矿产地319处。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15种,水气矿产3种。优势矿产有滨海稀有稀土砂矿、玻璃用砂、银矿、高岭土、泥炭、硅藻土、玄武岩、地下水、矿泉水、地热等。

水资源

湛江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89.85亿立方米,入境径流量97.37亿立方米,总径流量187.22亿立方米,人均2553立方米,耕地亩均2675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90.17亿立方米,人均2594立方米,亩均2717立方米。从地区分布看,雷州最多,为25.52亿立方米,最少是吴川,为5.84亿立方米。全市可供开采地下水30.03亿立方米。1960年,建成雷州青年运河, 总长5000多公里,以农业灌溉为主,其中鹤地水库最大水面面积122平方千米,总库容11.44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湛江市天然林主要种类有52科76种,主要的有樟科、番荔枝科、桃金娘科、桑科、红树科、无患子科、柿树科、楝科、大戟科、壳斗科等。比较名贵的树种有胭脂、沙罗、樟木、苦楝、土沉香、红椎、酸枝、箭毒木等。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4个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总面积2万公顷,有红树林15种,包括红海榄、木榄、秋茄、角果木、榄李、桐花树、白骨壤等。此外还有银叶树、海芒果、黄槿、杨叶肖槿等半红树林种9种。

动物资源

湛江主要的脊椎野生动物种类有25种以上。其中爬行动物纲如鳖、龟、蛤蚧、马鬃蛇、金环蛇、南蛇、银环蛇、眼镜蛇、蟒蛇等7科9种;动物鸟纲如禾花雀、毛鸡、斑鸠、麻雀、野鸡、鹧鸪、猫头鹰、翠鸟等6科7种;哺乳动物纲如华南虎、山猪、水獭、穿山甲、刺猬、松鼠、黄鼠狼、狐狸等9科9种。

人口

2019年末,湛江市常住人口736.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3.5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96%,比上年末提高0.9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0.48万人,出生率14.26‰;死亡人口3.53万人,死亡率4.81‰;自然增长人口6.95万人,自然增长率9.45‰。有少数民族44个,总人口4.22万人。以壮族居多,占全市少数民族户籍总人口的76%;人口较多的还有苗族、瑶族,分别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5%和4.9%。这些少数民族绝大多数分布于廉江、徐闻、雷州、吴川、遂溪等各县(市、区)农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湛江市常住人口为6981236人。

经济

2020年,湛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100.22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1.9%。其中,第

一产业增加值 622.06 亿元,与上年持平,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0.3%;第二产业增加值 1051.80 亿元,增长 3.7%,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73.4%;第三产业增加值 1426.36 亿元,增长1.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26.9%。三次产业结构为 20.1:33.9:46.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2020年末,湛江户籍总人口859.58万人。 湛江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78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 中,税收收入 87.74 亿元,下降 4.7%。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9.23 亿元,增长6.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48.12 亿元,增长5.1%; 教育支出 117.37亿元,增长7.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94.18 亿元, 增长 10.4%;卫生健康支出 76.10 亿元,增长 3.4%;节能环保支出 9.50 亿元,增长 4.4%;城乡社区支出 27.50 亿元,下降 18.1%;农 林水支出 67.54 亿元,增长 22.5%;交通运输支出 22.15 亿元,增长 0.3%;住房保障支出 15.36 亿元,增长 40.2%。民生类支出合计 441.61 亿元,增长 6.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 81.9%。。

2020年,湛江城镇新增就业 7.19 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 3.59 万 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2.47%,比上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2.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 类价格上涨 8.3%,衣着类价格下降 1.8%,居住类价格下降 2.9%,生 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 0.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 3.9%,教育 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 2.5%,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 2.1%,其他用品 和服务价格上涨 3.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 2.6%,其中,轻工业上涨 0.8%, 重工业下降5.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 1.9%,农副食品 加工业上涨 4.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 18.3%。

工业、建筑业

20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 长 5.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 27.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 企业增长 28.8%,股份制企业下降 13.1%,集体企业下降 93.4%。分 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 29.6%,重工业增长 18.5%。分企业规模看, 大型企业增长 27.6%,中型企业下降 18.8%,小型企业下降 29.0%, 微型企业增长 71.6%。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20.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比重为 38.3%。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下降 86.9%,先进装备制 造业增长 13.5%,石油化工产业增长 63.1%,先进轻纺制造业下降 42.7%,新材料制造业下降 0.5%,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增长 10.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的比重为 1.6%。

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 9.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 业下降 27.8%,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 21.3%,电子计算机 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 30.9%。 优势传统工业增加值下降 21.1%,其中,纺织服装业下降 32.3%, 食品饮料业下降 4.5%,家具制造业下降 22.3%,建筑材料下降 11.8%, 金属制品业下降 73.0%,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下降 66.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 128.30%,比上年末提高 21.7 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 63.05%,下降 4.0 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 2.10 次;成本费用利润率 9.94%,提高 0.4 个百分点;产品销售 率 99.14%,提高 0.9 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 60.50 万元/人年, 比上年提高 6.1%。实现利润总额 186.24 亿元,比上年下降 2.6%。亏 损企业亏损总额 8.34 亿元,下降 28.7%;亏损企业亏损面为 18.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 78.81 元,比上 年减少 2.50 元。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 213.0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全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 211 家,实现总产值 880.84 亿元,比上年增长 5.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4839.18 万平方 米,比上年下降 7.5%。

服务业

2020年,全年金融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4.9%,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 6.2%,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下降 9.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下降 23.1%,交 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下降 5.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1.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下降 2.7%。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215.95 亿元,比上年下 降 1.2%;利润总额 22.95 亿元,增长 15.4%。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 务营业收入增长 11.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8.3%。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 2.37 亿吨,比上年下降 8.8%。其中,铁路运 输 0.35 亿吨,增长 2.1%;公路运输 1.45 亿吨,下降 9.2%;水路运 输 0.41 亿吨,下降 21.4%;管道运输 0.15 亿吨,增长 19.4%。

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3391.17万吨,增长 8.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122.53 万标准箱,增长 9.9%。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 4692 万人,比上年下降 54.7%。其中,铁路 740 万人,下降 22.6%;公路 3140 万人,下降 63.9%;水运 589 万人, 下降 22.3%;民用航空 223 万人,下降 25.2%。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 22346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 316 公里。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争取省新增地方政府债券、抗疫特别国债和特殊转移支付资金162.12亿元,争取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稳投资专项贷款授信额度98.86亿元。在建和新开工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超1100亿元。

国内贸易

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38.76 亿元,比上年下降 4.6%。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1324.07 亿元,下降 4.8%;乡村消 费品零售额 314.70 亿元,下降 3.8%,总量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的 19.2%。

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 67.09 亿元,下降 6.4%;零售业零 售额 1363.36 亿元,下降 4.0%;住宿业零售额 5.21 亿元,下降 14.0%; 餐饮业零售额 203.10 亿元,下降 7.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 1431.02 亿元,下降 4.1%;餐饮收入 207.75 亿元,下降 7.4%。

对外经济

2020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42.4亿元、增长6.7%,实际利用外资3.69亿美元、增长56.4%。

金融

2020年,末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49.02亿元,是“十三五”初期的1.5倍。


【责任编辑:李文文】

第17522天:“老兵”的稻田

苏北的水稻陆续开镰。盼了好些日子的“老家”新米,就要到了。一直牵挂着这块稻田,想着能够一起做点什么,为更多人的饭碗,也为食品更放心、更绿色,价格也更实惠、亲民。2018年夏天,我们还组织了一次赴江苏黄桥的生态参访,受到王传瑞的热情接待。那时候,他经营的瑞鑫家庭农场刚刚起步,如今一晃已经七八年过去了,王传瑞还守着这块土地,做他认为自己能做也想尽力做好的事情。这些年,为寻找更放心的食

绥芬河:国庆前夕“中国红”遍山城 浓浓氛围迎华诞

在市区大街小巷国旗高悬、装扮一新,浓厚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处处传递着对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华诞的热切期盼。据介绍,为让节日氛围提前升温,绥芬河市城管局及相关部门早在9月中旬便启动国庆环境布置工作。工作人员聚焦市中心主干道、商业核心区、公园广场及边

鞍山文化活动家朱悦侨履新香港国际音乐节沪辽赛区 推动“新国风音乐”融合创新

从鞍山旗袍文化推广者到国际文化交流使者,朱悦侨以多元身份深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近日,朱悦侨再获“第十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2025华明奖创新流行音乐大赛上海市及辽宁省赛区负责人”聘任,将通过打造“新国风音乐”赛道,探索音乐、时尚与文化经贸的跨界融合,助力沪辽港三地文化资源互通与产业协同发展。

克山县"三亮领航"多维践行雷锋精神 专项行动构筑新时代文明坐标

通过文化浸润、健康守护、精神传承、惠民服务四大专项行动,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该县以系统化、专业化志愿服务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落实,全面激活县域精神文明建设新动能。【书香护苗行动】多维阅读空间培育时代新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文旅系统打造"书香克山"样板

“机遇中国·魅力德州”主题感知体验活动走进德州市德城区

跑驴、秧歌、剪纸、绘制红绿彩……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3月1日,来自德州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12名外国留学生走进德州市德城区,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造非遗体验之旅”。留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德州特色手造非遗项目,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德城区新湖街道顺城社区“黄河大集暨非遗进校园”活动现场,留学生们被

鞍山:留学生游千山、吃元宵、猜灯谜乐享中国节

活动由鞍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合局(市政府外办)、千山风景区管委会、辽宁千山旅游集团和鞍山师范学院等共同承办。活动期间,鞍山师范学院6名来自波兰、白俄罗斯、土耳其、贝宁、日本等国的留学生与外籍教师,先后走进高新区汪

绥芬河:元宵佳节文化娱乐活动多姿多彩

元宵佳节,地处中俄口岸城市绥芬河以猜灯谜、品汤圆、制花灯等多种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让传统佳节焕发新时代温情。民俗传承添年味 灯谜楹联映春韶 绥芬河市图书馆联合新华社区开展的"灯火映元宵 迷境藏春韶"活动率先拉开节日序幕。千盏红灯笼与新春楹联交相辉映,百余条涵盖文史知识的灯谜吸引市民驻足。他们中间,有祖孙三代携手解谜、也有青年学子组团攻关的场景处处可见,猜中者手捧生肖文创奖品笑

龙岩高速:五福迎春运 温情暖归途

福是什么,是在外游子路上再堵也要回家的期盼。对于福建高速人来说,保畅是福、微笑是福、安全是福、敬业是福、暖心是福。春运伊始,来看高速人如何“花式”送福。送您一张保畅“福”联合高速交警、高速行政执法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易堵路段桌面推演、部署关口前移等工作,以“一路多方”切实维护高速的安全畅通。送您一张微笑“福”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

俄罗斯师生交流团专程绥芬河沉浸式体验中国春节

我国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将至,来自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20余名师生组成的交流团,专程来到百年口岸绥芬河,切身体验一次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独特魅力。师生们第一站来到了绥芬河市市教育第一幼儿园,在这里,他们首先体会到,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俄罗斯师生们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之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吸引俄罗斯师生

龙猪共舞 聚力振兴 - 写在中华龙猪节暨猪业品牌发展大会即将开幕之际

中华大地是文明的厚土。五千多年来,先祖们用勤劳与智慧、用牺牲与坚韧创造了世界上最优雅高效的汉字、最为悠久深邃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最为完整独特的农耕文明和价值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华夏文脉永续、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固,成为打不败压不垮的东方巨龙。以生猪为首的畜牧业是与狩猎、种植并驾的三大最古老经济形态,是确保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支撑之一。居有其舍,舍下有猪方为家;在

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 - 亚太主流媒体采风现场学“划龙舟”

来自巴基斯坦、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2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从“冰雪”“文化”“亚冬”“科技”“民生”五个维度,报道并展示哈尔滨多元城市形象、丰富冰雪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助力明年2月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来自亚太主流媒体纷纷打卡哈尔滨松花江畔采冰节现场往届冰上龙舟赛现

乡村教师李平:助力“村里的孩儿”逐梦飞翔

李平成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并策划发起了“蒲公英计划”,号召更多的有爱心、有热情的青年朋友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成为孩子们身边的点点星光,照亮未来,助梦飞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