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别称“五邑”,广东省地级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地貌特征为北低西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9506.92平方千米,辖3个市辖区和4个县级市。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江门市常住人口为4798090人。
江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江门是重要的广府人聚居地之一,是明代心学奠基者陈白沙、近代维新先驱梁启超、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故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让大文豪巴金先生为之陶醉的小鸟天堂。江门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佛山、肇庆。祖籍江门的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人口众多、分布全球五大洲,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著名的“中国侨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突出,开发腹地广阔。

江门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与粤西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已开通的广珠城际把江门纳入了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建设中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将成为省内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江门大道、江顺大桥、广珠城际江门段、深茂铁路江门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或相继建成。
2019年8月,《中国海关》杂志公布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第41。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2020年江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200.95亿元,同比增长2.2%。
历史沿革
江门,其地名最早见于明初《秫坡集》第五卷,由黎贞代朱二尹作的《江门送别图》序文上。
元明时期。元至正后期至明洪武初年(约1360~1370年),在肄水(西江)出口江门海西岸地域形成商贸墟集,称江门墟。
明万历年间,属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辖。
清朝。清沿明制。康熙年间,江门墟仍为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十五图辖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据《中英西江通商条约》,辟为外国船只停泊及货物上落站。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议定,江门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设立海关。时称江门埠。
中华民国。民国十四年(1926年)11月26日,为省辖市建置。民国二十年(1932年)2月,撤销省辖市建置,改为新会县第十二区辖镇。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3月,改属新会县第二联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6年)9月至江门解放,为新会县第二区辖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23日,江门解放;10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对江门、新会实施军事管制。
1950年5月1日,设立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江门办事处,为县级建制,负责江门行政管理事务。
1951年1月12日,改为省辖地级市,归粤中专署辖;4月1日,成立江门市人民政府,同时撤销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江门办事处,结束军事管制。
1952年5月,改属粤西办事处领导;11月归粤中行署辖。
1958年4月11日,江门市改为县级市,归佛山专区辖;12月,归属江门专区。
1961年4月2日,改属肇庆专区。
1963年6月,再改隶佛山专区辖。
1966年初,复升为省辖地级市。
1967年3月31日,因“文革”而实行军事管制,设立江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取代市人委职权。
1968年4月12日,成立江门市革命委员会。
1970年,江门降为县级市建置,归佛山地区领导。
197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江门市复改为省辖地级市,受广东省和佛山地区双重管辖。
1979年11月24日,江门市革命委员会撤销,复设江门市人民政府。
1983年6月1日,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江门市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县;9月1日增辖阳江、阳春两县。
1984年7月,江门市区分设城区与郊区两个县级区。
1988年1月,阳江县、阳春县从江门市划出。
1992年4月至1994年2月,下辖的台山、新会、开平、鹤山、恩平五县先后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建制,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江门市代管。
2002年9月1日,江门市下辖新会市撤市设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底,江门市下辖3个区,代管4个县级市,共有61个镇,12个街道,1051个村,274个社区。 [16] 江门市人民政府驻蓬江区白沙大道西1号。
地理环境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东部与佛山市顺德区、中山市、珠海市斗门区相邻,西部与阳江市阳东区、阳春市接壤,北部与云浮市新兴县、佛山市高明区和南海区相连,南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属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中江经济圈。
江门市总面积9506.92 平方千米 [88] 。其中,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2886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414.8千米,约占全省1/10;海岛岸线长约400千米,约占全省1/6。范围在北纬21?27′—22?51′,东经111°59′—113°15′之间。东自新会区大鳌尾,西至恩平市那吉镇蛤坑尾,相距130.68千米;南自台山市下川镇围夹岛,北至鹤山市古劳镇丽水,相距142.2千米。
江门市共有大小海岛561个,数量居全省第二,海岛总面积249.971平方千米。其中,有居民海岛6个,无居民海岛555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130个,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海岛9个。
地形地貌
江门市地貌特征为北低西高,以低山丘陵为主;西南部及东南部较低,以河谷冲积平原和少数丘陵为主,地面标高在5~40米之间。江门市山地丘陵面积达4400多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46.8%。境内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约占总面积1.77%。800米以上山脉有9座,多为东北-西南走向。江门市最高山为西北部的天露山,海拔1250米。北部的婆髻顶、皂幕山,东部的镬盖尖和南部的笠帽山、凉帽顶,均山势陡峻,岩石嶙峋,“V”形谷发育。东南沿海的古兜山主峰海拔986米,俯瞰南海,气势雄伟。江门市河流冲积平原及三角洲平原面积4880多平方千米,占总面积51.90%,现多为良田。 [18]
江门市境内地层有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石炭纪、二迭纪、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下第三纪及第四纪等地质年代的地层,尤以第四纪地层分布最广。侵入岩形成期次有加里东期、加里东---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尤以燕山期最为发育,规模最大。境内岩浆岩分布广泛,构造比较发育,构造单元属“东南低洼区”。地质构造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大的断裂带有北东向的恩苍大断裂和金鹤大断裂。
气候环境
江门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是西南季风,春秋为转换季节。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雨量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在360天以上,全年无雪。区域气候分为山地温凉区,丘陵温暖区,沿海温热带三级。
江门市有海洋季风的调节,气候温和多雨,冬夏分明。太阳辐射较强,有丰富的热力资源。每年大于10℃的积温在8000℃以上,大于15℃的积温亦有6000多度。每年3月上旬可以稳定通过日平均气温12℃。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22℃左右,上川岛略高。气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最冷月(一月)与最热月(七月)相差14℃-15℃。每年3月底至4月初,有南方暖湿气流加强并向北推进,气温明显回升,7月达到最高值。11月开始,北方寒冷干燥的冷空气不断南侵,本地受冷高压脊控制,气温显著下降。
水文条件
江门市河流属珠江水系和粤西沿海诸河两大水系,江门市集水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河流共26条。境内河流纵横交错,除过境河西江外,其中4条直接入海。西江在西海水道断面通过的多年平均输沙量4180万吨。潭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0.11公斤。其他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0.10—0.25公斤之间。多属少沙河流。境内海岸带受海洋潮汐影响。在江河入海水域,呈现江水、海水互相顶托。每当雨季,洪潮混杂,水位多变。若遇台风掠境,往往产生暴潮。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江门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水资源总量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值,多年平均降雨量2078毫米,为全省均值的118.07%、全国均值的320.68%;年均河川径流量119亿立方米,占全省6.62%、全国0.44%。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江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25.93亿立方米,占全省5.56%、全国0.31%。水资源总量的主体是河川径流量,江门水资源总量120亿立方米,占全省6.2%、全国0.43%。
至2016年末,江门市有蓄水工程2349宗,其中大二型水库4宗,中型水库29宗,小一型水库157宗,小二型水库414宗,总库容24.62亿立方米,灌溉库容15.92亿立方米。江门市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42.37万千瓦,可开发量15.56万千瓦。江门市建成投产的小水电站255座,总装机容量13.18万千瓦,已开发量占可开发量84.7%。其中单站装机容量1000千瓦以上的有26宗,共6.24万千瓦。江门市小水电多年平均发电量约3亿千瓦时。江门市有大中型水库33宗,装机容量3.74千瓦。
土地资源
江门市土壤多为赤红壤。河谷、三角洲冲积平原,土质肥沃,垦耕历史悠久。2016年底,土地总面积95.05万公顷,其中建设用地11.5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11%;农用地77.12万公顷,占81.14%;未利用土地6.42万公顷,占6.75%。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江门市维管植物183科618属118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紫荆木、白桂木、华南杉、吊皮锥、绣球茜草、藤槐等。古兜山有野生植物161科494属924种,恩平七星坑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有735种,其中,刺木桫椤等12种属国家级和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江门市林业用地面积442372.0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7.56%,其中有林地388678.7公顷;活立木蓄积2274.1794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2215.5万立方米;森林面积430492.8公顷,森林覆盖率46.29%,林木林地绿化率93.75%。
动物资源
江门市境内野生动物有兽类100余种、鸟类400余种、蛇类100多种、昆虫类200多种,其中山猪、小灵猫、山蛤、龟、鹧鸪、鳖、蛇、穿山甲等于西北部山地常见。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共有24种,占广东省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25.8%。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蟒蛇,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小灵猫、鸳鸯、苍鹰、黑翅鸢、红隼、三线闭壳龟(金钱龟)、虎纹蛙等23种。浮游动物在春、秋两季出现有11个类群72种,底栖生物约140科364种,其中软体动物52科129种,甲壳动物28科139种,是全省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游泳生物主要以经济鱼类为主,约有98种,分别隶属于10目41科71属。
人口
截止2019年末,江门市常住人口463.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8.8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71%,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54.1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3.29%。年末人口密度487人/平方千米,比上年提高3人/平方千米。年末公安户籍人口400.11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江门市常住人口为4798090人。
华侨
江门是中国侨都。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万人,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
民族
江门市有少数民族45个,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较分散,以壮族、土家族和苗族人口居多。
经济
2018年,江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0%,衣着类价格下降0.3%,居住类价格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2.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5%,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9%。
2018年,江门市城镇新增就业4881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34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7%,与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促进创业人数4883人。年末私营企业6.63万户,注册资金1816.66亿元,从业人数47.4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4.5%、25.2%和7.2%;个体工商户39.13万户,注册资金193.72亿元,从业人数65.9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2.9%、150.7%和45.3%。
2018年,江门市税收收入520.57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工业收入264.18亿元,增长7.2%;房地产业收入85.03亿元,增长4.2%;批发零售业收入47.08亿元,增长15.7%;金融业收入24.75亿元,增长5.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收入13.31亿元,增长59.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93亿元,可比增长9.8%。其中,税收收入173.04亿元,增长10.9%。江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教育支出78.72亿元,增长6.2%;医疗卫生与计生支出43.96亿元,增长1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39亿元,增长7.7%。
2018年,江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5%。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增长7.2%;民间投资增长10.2%;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增长1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4.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2%,制造业投资增长8.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9%。
2018年,江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47元,比上年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66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26545元,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74.9%。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54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工资性收入12867元,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70.9%。
2020年,江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200.95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74.48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33.23亿元,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93.24亿元,同比增长1.9%。
第一产业
2018年,江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3.76万亩,比上年下降1.0%;糖蔗种植面积2.73万亩,增长55.3%;油料种植面积17.76万亩,增长5.4%;蔬菜种植面积104.67万亩,增长6.7%。
2018年,江门市粮食产量88.81万吨,比上年下降2.6%。糖蔗产量17.58万吨,增长53.8%;油料产量2.98万吨,增长1.8%;蔬菜产量150.6万吨,增长5.8%;水果产量35.52万吨,增长29.4%。
2018年,江门市肉类总产量28.05万吨,下降0.1%。其中,猪肉产量17.6万吨,与上年持平;禽肉产量9.74万吨,下降0.2%。全年水产品产量76.57万吨,增长1.6%。
第二产业
2018年,江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分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8%,民营企业增长8.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5%,股份制企业增长10.4%,集体企业下降21.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9.1%,重工业增长9.7%;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8.3%,中型企业增长6.8%,小型企业增长13.9%,微型企业下降25.3%。
2018年,江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9.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9.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1.1%,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2.2%,信息化学品制造业下降14.3%。
2018年,江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9.1%。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7.2%,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4.6%,石油化工产业增长0.3%。先进装备制造业中,智能制造装备下降1.2%,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下降27%,节能环保装备增长4.9%,轨道交通设备增长100%,新能源装备增长11%,汽车制造业增长4.7%,卫星及应用增长12%,重要基础件增长19.9%。
2018年,江门市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7%。其中,纺织服装增长2.5%,食品饮料增长22%,家具制造业下降10.3%,建筑材料业增长3%,金属制品业增长4.4%,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13.4%。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2.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35.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6.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1%。
2018年,江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贡献率9.87%,资产负债率54.39%,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1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83%,产品销售率96.37%,全员劳动生产率24.04万元/人。实现利润总额229.44亿元,可比零增长。企业亏损额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1%。企业亏损面17.85%,比上年增加2.22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8.29元,比上年增加0.25元。
2018年,江门市建筑业增加值7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35个,比上年增加31个。
第三产业
2018年,江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57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商品房施工面积3660.20万平方米,增长15.8%;竣工面积466.02万平方米,增长0.5%。商品房销售面积684.40万平方米,下降13.2%;销售额575.64亿元,增长0.6%。
2018年,江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68.46亿元,增长10.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39.12亿元,增长10.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75.46亿元,增长10.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2.12亿元,增长9.3%。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12.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0%,化妆品类下降12.1%,金银珠宝类下降77.1%,日用品类增长75.7%,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4.9%,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下降64.9%,书报杂志类增长6.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6.2%,中西药品类增长11.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0%,通信器材类下降2.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9%,汽车类增长下降6.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79.9%。
2018年,江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473.3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进口总额350.2亿元,增长13.1%;出口总额1123.1元,增长4.4%。出口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730.9亿元,增长1.8%;加工贸易出口369.3亿元,增长5.8%。出口前三大商品为家电、纺织服装、印刷电路,出口值分别为141.1亿元、130亿元和56.4亿元,分别增长9.9%、8.6%和14.6%。
2018年,江门市合同利用外资21.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5%。实际利用外资7.34亿美元,增长43.7%。在实际利用外资中,分产业类型看,制造业增长124.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06.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20.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3.0%,房地产业增长195.0%。分来源地区看,来自香港5.38亿美元,增长82.5%;来自澳门0.11亿美元,下降20.8%;来自欧洲1.18亿美元,下降18.7%;来自北美洲0.13亿美元,增长19.5%;来自南美洲的英属维尔京群岛0.22亿美元,增长125.6%。
2018年,江门市邮政业务总量22.44亿元(2010年不变价),可比增长14.3%;通信业务总量242.16亿元(2015年不变价),可比增长121.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18.27万户,比上年增长9.9%。全年旅游总收入58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旅游住宿设施接待游客2722.72万人次,增长20.5%,其中,国际游客238.14万人次,增长3.4%;国内游客2562.52万人次,增长26.3%。旅行社组织境内游62.6万人次,增长3.4%;组织出境游16.63万人次,增长2.3%。全年旅游宾馆客房出租率63.5%。
截至2018年底,江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528.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0%,其中,境内存款余额4349.77亿元,增长5.9%,境内存款中住户存款2783.43亿元,增长7.2%;境外存款余额179.11亿元,增长9.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140.85亿元,增长12.3%,其中,境内贷款余额3107.82亿元,增长12.2%,境内贷款中住户贷款1318.18亿元,增长18.3%;境外贷款余额33.03亿元,增长19.9%。
截至2018年底,江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58家。全年保费收入15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14.02亿元,增长16.4%;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6.49亿元,增长8.5%。共支付各项赔款51.79亿元,增长16.7%,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30.22亿元,增长18.2%;财产险业务赔款21.57亿元,增长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