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城市百科】佛山市-全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佛山,广东省辖地级市。  特大城市。佛山地处广东省中部、珠三角腹地,毗邻港澳、东接广州、南邻中山,与广州共同构成“广佛都市圈”,大力推进广佛同城化合作,打造国际大都市区,是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区划面积3797.72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5个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佛山市常住人口为949.8863万人。

001.jpg

佛山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有粤剧、陶瓷、剪纸、秋色等传统文化,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是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之称, 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粤剧发源地,广府文化发源地、兴盛地、传承地。

佛山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

2020年,佛山市实现生产总值10816.47亿元。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佛山先民就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佛山市区域在先秦时期属南越。秦汉时期,佛山市区域主要属南海郡番禺县,隋朝后至明朝主要属南海县(隋撤南海郡,以原南海郡治番禺县改置南海县)。明朝后佛山市区域分属南海县,顺德县,三水县,高明县,其中市中心为天下四大聚之一、四大名镇之一、也是南海县内一大重镇。

地名由来

佛山古称“季华乡”。据明清资料可知,初期季华乡包括今祖庙街道、石湾街道、桂城街道、北滘镇、乐从镇、陈村镇。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罽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携两尊铜佛像此地,在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弘传佛教。他回国后,寺宇相继倒塌,又变成了一片岗地 。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乡人奔走相告。于是便齐聚起来,在塔坡岗上发掘,竟掘出三尊铜佛像,搬开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涌出。根据碑文记载,方知东晋时曾有罽宾国僧人在此建寺、讲经,弘传佛教。乡人即建井取水,在塔坡岗上复建寺庙,供奉三尊铜佛,并认定这是“佛家之山”,于是,便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

后来,便有了“未有佛山,先有塔坡”的谚语 。

“忠义乡”来源

明代正统年间,广东洪水为患,农田失收,朝廷赋税不减,终于酿成1449年爆发的黄萧养起义。景泰元年(1450)二月,明将董兴率军队至,黄萧养兵败被擒,起义失败,佛山城围立解。景泰二年(1451),皇帝论功赏赐,封冼灏通等二十二人为“忠义官”,建“忠义流芳祠”,佛山赐名“忠义乡”,祖庙敕封为“灵应祠”,永享春秋崇祀  。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2月15日,成立三水县人民政府。3月1日,成立南海县人民政府。3月20日成立顺德县人民政府。7月1日,佛山改市为镇,归南海县管辖。

1951年6月26日,佛山镇改镇为市。

1954年6月,中共粤中区党委、粤中行署由江门市迁入佛山市大福路10号。粤中行署辖24县(中山、顺德、南海、三水、番禺、东莞、宝安、增城、博罗、龙门、珠海、新会、高明、鹤山、封开、怀集、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郁南、德庆),1市(石岐)和2省辖市(江门、佛山)。

1956年2月,成立中共佛山地委、佛山专区,辖13县(中山、珠海、番禺、顺德、南海、三水、新会、鹤山、高明、台山、开平、恩平、花县),1市(石岐)和 2 省辖市(佛山、江门)。

1958年佛山、江门改县级市,由佛山专区领导。

1958年11月至1959年1月,佛山专区曾改称广州专区。

1970年,佛山专区更名为佛山地区,佛山、江门改为县级市。佛山地区辖南海、顺德、三水、高鹤、台山、恩平、番禺、中山、珠海、新会、开平、斗门12县和佛山、江门两市。

1983年6月1日,撤销佛山地区建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佛山市辖中山、南海、顺德、高明、三水5县。

1984年6月,佛山市辖汾江区(1986年易名为城区)、石湾区、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县,代管中山市。

1992-1994年,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先后撤县设市(县级),由佛山代管。

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原佛山辖区的城区、石湾区以及县级南海市、顺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同意设立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和高明区五个区。

区划详情

佛山前身为管辖珠江三角洲的粤中行署、佛山专区。 截至2019年,佛山市辖5个市辖区: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

地理环境

佛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231千米和143千米。位于东经113°06',北纬23°02'。行政区划面积3797.72平方千米。

气候

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3.2°C,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水文

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佛山全境,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地区。

人口

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佛山常住人口为719431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33788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856423人,增长34.78%。年平均增长率为3.03%。其中,男性人口为3875041人,占53.86%;女性人口为3319270人,占46.1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6.74。0-14岁人口为852619人,占11.85%;15-64岁人口为5968913人,占82.97%;65岁及以上人口为372779人,占5.18%。

2017年末常住人口765.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40万人,增长2.60%;出生率12.85‰,死亡率3.10‰;自然增长率9.75‰。

2018年末常住人口790.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90万人,增长3.25%;出生率12.53‰,死亡率3.25‰;自然增长率9.28‰。

截至2019年年末,佛山常住人口815.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29万人,增长3.20%;出生率12.01‰,死亡率3.45‰;自然增长率8.56‰。

佛山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140万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万人, [24]  旅外侨胞达240万人。 [25-26]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佛山市常住人口为9498863人。 [99]  是我国14个特大城市之一。 [105]  全市常住人口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7194311 人相比,十年共增加 2304552 人,增长 32.03%,年平均增长率为2.82%。

全市共有家庭户3326970 户,集体户 448801 户,家庭户人口为 8021857 人,集体户人口为 1477006 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2.41 人,比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2.85 人减少 0.44 人。

经济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聚”,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 [20]  。佛山狮头、佛山扎狮和佛山灯色工艺名扬海外,中国南狮在广东,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有“狮王之王”之美誉。佛山的铸造业始于西汉,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以至“佛山之冶遍天下”。

2006年最后一次全国县级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佛山参评的四个区全部进入百强县前40名,其中作为广东“四小虎”的顺德、南海位列第2和第5位,与三水一起包揽广东省8个百强县中的前三名。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21位。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9549.6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92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5570.18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3833.49亿元,增长9.1%。 在《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中,佛山被定为地区性中心。

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935.88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4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5614.0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177.43亿元,增长6.6%。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1%,批发和零售业增长5.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8%,金融业增长3.6%,房地产业下降2.3%,其他服务业增长13.8%。三次产业结构为1.5:56.5:42.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496.25亿元,增长7.6%。民营经济增加值6209.9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5%。

2019年,佛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总量为10751.0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9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044.62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4549.48亿元,增长8.1%。

2020年,佛山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8107.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816.47亿元,年均增长6.1%。

第一产业

佛山运用现代工业生产理念和科技手段,推动传统农业向观光、生态、都市、外汇农业转变。2013年,佛山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16个,绿色食品8个,获农业类省名牌产品29个。顺德区是“中国鳗鱼之乡”,高明区“合水粉葛”和三水区“乐平雪梨瓜”成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架构基本形成,国通物流是全国农业保税项目、全国供港澳农产品中转处理中心。

2018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42万亩,比上年增长17.4%;蔬菜种植面积48.84万亩,增长5.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7.62万亩,增长16.2%。全年粮食产量4.28万吨,比上年增长15.1%;蔬菜产量83.22万吨,增长4.4%;水果产量4.27万吨,下降0.8%。5全年肉类总产量19.20万吨,比上年下降3.5%。其中猪肉产量8.98万吨,下降8.6%;禽肉产量10.18万吨,增长1.6%。全年水产品产量67.51万吨,增长4.9%。全年三鸟饲养量7506.71万只,下降1.0%;生猪饲养174.33万头,下降11.2%。 

第二产业

佛山的经济发展格局已由十大行业作支撑成为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家用电器、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陶瓷及其它建材、纺织服装、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塑料制品、化工及医药、食品饮料、家居用品制造。十大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80%以上。

佛山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制造业名城,“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塑料制品、精细化工及医药、家居用品制造等十大优势行业。

民营经济是佛山经济的重要力量,是佛山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主要特征和优势所在。佛山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禅城区实施“醒狮计划”、南海区实施“雄鹰计划”、顺德区实施“龙腾计划”,从政策、资金、资源和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佛山共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基地35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3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9个,中国产业名都、名镇41个,省级专业镇34个。佛山正加快建设“3+9”特色产业基地,全力打造“白色家电之都”、“平板液晶显示产业基地”、“陶瓷之都”。

2018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以下口径相同)增加值增长6.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0.5%,民营企业增长7.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5.4%,股份制企业增长7.0%,集体企业下降10.1%,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22.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7.9%,重工业增长4.9%。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7.9%,中型企业增长6.8%,小微型企业增长4.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0.1%,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6.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下降2.2%,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3.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10.3%,石油化工产业增长4.5%,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8.1%,新材料制造业增长3.8%,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增长18.4%,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下降1.2%。优势传统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其中纺织服装业增长7.0%,食品饮料业增长8.4%,家具制造业增长10.2%,建筑材料7增长6.8%,金属制品业增长5.7%,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8.5%。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资产贡献率17.62%,资本保值增值率109.17%,资产负债率54.12%,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08次,成本费用利润率7.94%,产品销售率97.0%。实现利润总额增长5.9%。

第三产业

佛山是珠三角经济区重要的商贸中心之一,全国流通领域物流示范城市,拥有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物流交易配送中心。易运物流市场、三山国际物流园于2008年建成运营,华南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项目一期、中国-新加坡(佛山)现代物流工业园项目正加紧建设。2003年至今,佛山成功举办了七届“佛山(国际)物流合作洽谈会”,共签约项目625个,签约金额1732亿元。

依托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已有美的电器、万和集团、东鹏陶瓷、锡山家具等一批知名企业在佛山设立总部大楼,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建成运营。2010年,海尔华南总部、世纪互联云计算南中国总部基地、神州数码数字城市(华南区)总部基地等项目落户佛山。

佛山是中国六个品牌之都之一,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46件、中国名牌产品65个,参与研制国家及行业标准673个。知名企业有:佛塑集团、佛山照明、欧司朗照明、佛山陶瓷、普立华照相机、海天调味品、华新包装、鹰牌陶瓷、东鹏陶瓷、科龙电器、美的电器、格兰仕电器、志高空调、万家乐热水器、健力宝饮料、好帮手汽车电子、溢达纺织、华润涂料、佛山日丰、碧桂园地产、李宁运动服饰、联邦.高登等。

2018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6%。其中项目投资下降17.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8.9%。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1.3%,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4.8%。民间投资增长18.0%,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0.2%;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3.3%,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3.2%,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8.5%,装备制造业投资下降3.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5%。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比上年下降79.5%;制造业下降14.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6%;批发和零售业下降30.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38.1%;信息9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6%;房地产业增长36.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8.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13.1%;教育增长26.3%;卫生和社会工作下降47.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86.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8.9%。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5.0%。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9.4%,其中商品住宅增长12.8%。商品房竣工面积下降17.5%。


【责任编辑:李文文】

第17522天:“老兵”的稻田

苏北的水稻陆续开镰。盼了好些日子的“老家”新米,就要到了。一直牵挂着这块稻田,想着能够一起做点什么,为更多人的饭碗,也为食品更放心、更绿色,价格也更实惠、亲民。2018年夏天,我们还组织了一次赴江苏黄桥的生态参访,受到王传瑞的热情接待。那时候,他经营的瑞鑫家庭农场刚刚起步,如今一晃已经七八年过去了,王传瑞还守着这块土地,做他认为自己能做也想尽力做好的事情。这些年,为寻找更放心的食

绥芬河:国庆前夕“中国红”遍山城 浓浓氛围迎华诞

在市区大街小巷国旗高悬、装扮一新,浓厚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处处传递着对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华诞的热切期盼。据介绍,为让节日氛围提前升温,绥芬河市城管局及相关部门早在9月中旬便启动国庆环境布置工作。工作人员聚焦市中心主干道、商业核心区、公园广场及边

鞍山文化活动家朱悦侨履新香港国际音乐节沪辽赛区 推动“新国风音乐”融合创新

从鞍山旗袍文化推广者到国际文化交流使者,朱悦侨以多元身份深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近日,朱悦侨再获“第十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2025华明奖创新流行音乐大赛上海市及辽宁省赛区负责人”聘任,将通过打造“新国风音乐”赛道,探索音乐、时尚与文化经贸的跨界融合,助力沪辽港三地文化资源互通与产业协同发展。

克山县"三亮领航"多维践行雷锋精神 专项行动构筑新时代文明坐标

通过文化浸润、健康守护、精神传承、惠民服务四大专项行动,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该县以系统化、专业化志愿服务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落实,全面激活县域精神文明建设新动能。【书香护苗行动】多维阅读空间培育时代新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文旅系统打造"书香克山"样板

“机遇中国·魅力德州”主题感知体验活动走进德州市德城区

跑驴、秧歌、剪纸、绘制红绿彩……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3月1日,来自德州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12名外国留学生走进德州市德城区,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造非遗体验之旅”。留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德州特色手造非遗项目,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德城区新湖街道顺城社区“黄河大集暨非遗进校园”活动现场,留学生们被

鞍山:留学生游千山、吃元宵、猜灯谜乐享中国节

活动由鞍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合局(市政府外办)、千山风景区管委会、辽宁千山旅游集团和鞍山师范学院等共同承办。活动期间,鞍山师范学院6名来自波兰、白俄罗斯、土耳其、贝宁、日本等国的留学生与外籍教师,先后走进高新区汪

绥芬河:元宵佳节文化娱乐活动多姿多彩

元宵佳节,地处中俄口岸城市绥芬河以猜灯谜、品汤圆、制花灯等多种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让传统佳节焕发新时代温情。民俗传承添年味 灯谜楹联映春韶 绥芬河市图书馆联合新华社区开展的"灯火映元宵 迷境藏春韶"活动率先拉开节日序幕。千盏红灯笼与新春楹联交相辉映,百余条涵盖文史知识的灯谜吸引市民驻足。他们中间,有祖孙三代携手解谜、也有青年学子组团攻关的场景处处可见,猜中者手捧生肖文创奖品笑

龙岩高速:五福迎春运 温情暖归途

福是什么,是在外游子路上再堵也要回家的期盼。对于福建高速人来说,保畅是福、微笑是福、安全是福、敬业是福、暖心是福。春运伊始,来看高速人如何“花式”送福。送您一张保畅“福”联合高速交警、高速行政执法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易堵路段桌面推演、部署关口前移等工作,以“一路多方”切实维护高速的安全畅通。送您一张微笑“福”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

俄罗斯师生交流团专程绥芬河沉浸式体验中国春节

我国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将至,来自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20余名师生组成的交流团,专程来到百年口岸绥芬河,切身体验一次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独特魅力。师生们第一站来到了绥芬河市市教育第一幼儿园,在这里,他们首先体会到,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俄罗斯师生们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之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吸引俄罗斯师生

龙猪共舞 聚力振兴 - 写在中华龙猪节暨猪业品牌发展大会即将开幕之际

中华大地是文明的厚土。五千多年来,先祖们用勤劳与智慧、用牺牲与坚韧创造了世界上最优雅高效的汉字、最为悠久深邃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最为完整独特的农耕文明和价值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华夏文脉永续、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固,成为打不败压不垮的东方巨龙。以生猪为首的畜牧业是与狩猎、种植并驾的三大最古老经济形态,是确保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支撑之一。居有其舍,舍下有猪方为家;在

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 - 亚太主流媒体采风现场学“划龙舟”

来自巴基斯坦、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2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从“冰雪”“文化”“亚冬”“科技”“民生”五个维度,报道并展示哈尔滨多元城市形象、丰富冰雪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助力明年2月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来自亚太主流媒体纷纷打卡哈尔滨松花江畔采冰节现场往届冰上龙舟赛现

乡村教师李平:助力“村里的孩儿”逐梦飞翔

李平成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并策划发起了“蒲公英计划”,号召更多的有爱心、有热情的青年朋友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成为孩子们身边的点点星光,照亮未来,助梦飞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