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城市百科】珠海市-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

珠海,广东省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滨海风景旅游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与澳门陆地相连,横琴新区与澳门隔江相望,西邻江门市,北与中山市接壤。面积为1736.45平方公里  。设有8个国家一类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珠海市常住人口为2439585人。2020年,珠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3481.94亿元,同比增长3.0%。

珠海在历史上就属于广府地区,广府人是开创岭南文化的重要群体,珠海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 ,是广府人走向海外的重要起航地之一,是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珠海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享有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权 。2020年,中国100座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中,珠海已经连续三年位列第一  。

001.jpg

珠海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生态文明奖”等称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最具有幸福感城市”。 [8]  2020年2月,被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

历史沿革

珠海市大部分地区自南宋起至民国时期属中山县(原名香山县)辖地。据考古发现的磨光石和彩陶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四五千年前便有原始部落人群在这里生活。在凤凰山脉周围和珠江口一些海岛的沙丘、山岗、台地上,都留下了先民们的遗迹。

战国时期,为百越之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南海郡,属南海郡辖地。

汉初为南越国辖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番禺县辖地,直至东汉。

三国时期,属吴国辖地。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之东为东官郡,属东官郡辖地。直至南北朝,于刘宋元熙二年(420年)又改东官郡为东莞郡,属东莞郡辖地。

隋开皇十年(590年),属宝安县辖地。

唐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属东莞县辖地,并开始设置香山镇(今珠海市山场)。香山镇的名称,是由于境内诸山之祖五桂山奇花异草繁茂,神仙茶丛生,色香俱绝而得名。

唐代之后,经五代和宋代,香山镇仍属东莞县。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设立香山寨,仍属东莞县。至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将原属东莞县的香山寨划出,并把南海、新会、番禺、东莞4县的部分海滨之地,置香山县,隶属广州府。

元至正十九年(1282年),香山县隶属广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香山县隶属广州府。

清顺治二年(1645年),香山县仍隶属广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香山县直属省辖。1902至1909年,隶属粤海道。1910年以后,隶属中区绥靖公署所辖。1919年5月至1923年10月,中山县政府设置唐家。1925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 [14]  ,属广州行政区管辖。1936年属省府直接督察区所辖。

建国后,中山县隶属珠江专区,1952年隶属粤中行政区。1952年12月31日,建立渔民县,宝安、东莞、中山3县所属海岛为渔民县的行政区域,由粤中行政区领导。

1953年4月7日渔民县正式定名为珠海县,将中山县属的中山港乡、东莞县属的万顷沙及珠江口外附近的三灶岛、大横琴岛、小横琴岛、南水岛、北水岛、高栏岛、荷包岛、淇澳岛、龙穴岛、内伶仃岛、外伶仃岛、三门列岛、万山群岛、担杆列岛、佳蓬列岛等全部100多个海岛划归珠海县,县政府设于唐家,隶属粤中行政区管辖。

1953年5月1日,珠海县正式成立。是年5月2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珠海县的区、乡名称,数量及范围,共有4个区、44个乡。珠海县所辖范围,大致与今珠海市(不含斗门区)相似,但多一个万顷沙区(今属广州市番禺区)。

1959年3月22日,珠海县撤并入中山县。

1961年4月17日,恢复珠海县建制,县政府驻香洲。

1979年3月5日,珠海县改为珠海市。同年11月定为省辖市。

1980年8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批准在珠海设置经济特区,面积为6.81平方千米。

1983年5月,斗门县划归珠海市管辖。6月29日,国务院批准调整珠海经济特区范围面积为15.16平方千米。

1984年8月,珠海市设立市辖区——香洲区。

1988年4月5日,珠海经济特区面积调整为121平方千米。

2001年4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斗门县,设立珠海市斗门区和金湾区。

2009年,横琴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珠海经济特区总面积扩大为227.46平方千米。

2010年10月1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扩展至全市。

2015年3月24日,珠海横琴新区被纳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珠海市下辖3个行政区(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15个镇,10个街道,5个经济功能区(横琴新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保税区、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

地理环境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五门”(金星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之水汇流入海处,地处北纬21°48′~22°27′、东经113°03′~114°19′之间。珠海市东与深圳市、中国香港隔海相望,距中国香港36海里,南与中国澳门陆地相连,西邻江门市新会区、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距广州市140千米。 [23]  面积为1736.45平方公里  。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珠海市河流主要为西江的出海水道:磨刀门水道、鸡啼门水道、虎跳门水道和前山水道。在丘陵山地和岛屿上,尚有一些山溪河流:斗门河溪、大赤坎河、飞沙河、南溪河、鸡山河及神前河。

全市年平均降雨量2061.9毫米,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5.0654亿立方米,平均每人拥有水量3660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水量2662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江流径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三大口门经珠海市出海,年总径流量达1018.3亿立方米,径流量稳定。 

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全市松散岩类孔隙水淡水分布区的渗入量为54596吨/日,总渗入量1992.8万吨/年。全市基岩裂隙水天然资源年总量为15077万吨,年平均资源为413068.5吨/日,枯季资源为258597.9吨/日。

土地资源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珠海市土地总面积为1711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972平方千米(含现状耕地保有量338平方千米),建设用地433平方千米,未利用地306平方千米。

珠海市滩涂面积203.08平方千米,按滩涂底质分为泥滩和沙石滩。

矿产资源

珠海市矿产资源种类较少,金属矿产均为小型规模或为矿点、矿化点,优势矿产为滨海石英砂矿、建筑用花岗岩和地下热水、矿泉水。已发现矿种25种,矿产地150处。其中金属矿产15种,矿产地34处;非金属矿产7种,矿产地77处;能源矿产(地下热水)1种,矿产地5处;地下水(常温饮用地下水和矿泉水)2种,矿产地34处。

珠海市金属矿产的主要矿种有铁、钨、铋、钼,少量铜、铅、锌和金、银矿。非金属矿产主要有钾长石、石英砂矿、建筑用花岗岩、砖瓦用黏土和泥炭土等。能源矿产仅地下热水一种。

人口

人口迁徙

珠海外来居民的迁入,始见于东晋末年。江南孙恩、卢循农民起义因被镇压而转战东南沿海,失败后余部散落于万山群岛一带,同分散居住在珠海(当时尚未完全成陆)的百越人一起艰难生存。

唐代,珠海处在广州到阿拉伯的海上对外贸易航线上,不少人迁入居住,如香山镇设立之后,就有谭、陆等姓聚此一带,并形成村落。黄巢起义失败后,余部有的也流落到珠海三灶等地。

历史上最大批移民迁入是在宋代。北宋末年,香山镇丰富的盐、银、渔资源吸引了邻县和外省的人口举家迁徙。南宋时期,南雄珠玑巷村民为避兵祸,举家南迁,辗转至珠海地区(今唐家、山场、南屏、翠微等地)。南宋末年,皇室南逃,覆灭于崖门,宋军残部及皇室遗裔入山落户,成为珠海居民。 

1553年,葡萄牙人占据澳门,澳门逐渐发展为东西贸易、文化交流的中心,大批移民迁入邻近的珠海地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立村的达50多个。

清康熙初年,鉴于台湾郑氏政权不肯归顺,遂实行“海禁”、“迁界”,珠海滨海居民被迫内迁,流离失所。废除迁界令后,各地居民又大量涌入珠海地区,在此立村的村庄达260多个。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香洲开埠,又有大批人口移入。 

改革开放以后,珠海向海内外大举招贤,大批移民迁入珠海。

人口总量

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山县政府年刊载:珠海境内(不含万山、桂山、担杆等岛屿)共有21487户,人口近10万。 

截至2001年,珠海户籍人口近10万人,常住人口近125万。

2019年末,珠海市常住人口202.37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13.26万人,增长7.0%,出生率15.2‰,死亡率4.8‰,自然增长率10.4‰。人口城镇比90.72%。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珠海市常住人口为2439585人。

民族族群

从史前至唐宋时期,在珠海地区居住活动的原始居民属百越土著人,如在三灶岛居住的瑶族,被封建统治鄙称为“摇蛮”。宋代以后,这些土著又被外来的氏族所驱赶,或汉化了。珠海地区主要为汉族人口聚居区。1986年,市区有汉族164850人,占总人口的99.8%,少数民族297人,占总人口的0.20%。1990年市区有少数民族28个,人口2706人,另有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162人。

截至2013年珠海市有5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1575人(其中户籍人口19267人,暂住人口5280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5%。人口较多的有壮族(27137人)、土家族(10713人)、瑶族(7018人)、苗族(6023人)、满族(4144人)。

经济

2019年,珠海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7.55万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54万美元。分区域看,香洲、金湾和斗门三个行政区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9.83亿元、688.65亿元和427.41亿元,分别增长7.2%、6.8%和5.0%。 

2020年,珠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481.94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0.02亿元,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10.86亿元,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11.06亿元,同比增长4.1%。

第一产业

2019年,珠海市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31亿元,增长1.6%。其中,农业产值15.71亿元,增长12.0%;林业产值0.016亿元,下降92.1%;牧业产值6.66亿元,下降54.6%;渔业产值74.28亿元,增长10.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64亿元,下降3.2%。

2019年,珠海市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23万亩,比上年减少3.24万亩。全年肉类总产量20544吨,下降56.4%。全年水产品产量322735吨,增长2.9%。

第二产业

2019年,珠海市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长10.4%,重工业增长1.0%,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例为34.0∶66.0。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5.2%,中型企业增长1.5%,小微型企业增长4.9%。分地区看,香洲区、金湾区和斗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6%、3.5%和0.5%。 [11]

珠海市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627.76亿元,比上年增长3.3%。轻工业产值1591.40亿元,增长9.4%;重工业产值3036.36亿元,增长0.8%。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的比例为34.4:65.6。 [11]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珠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1.88亿元,比上年增长6.1%。工业投资291.68亿元,增长15.5%。全年亿元以上在建项目650个,增长21.5%;新开工项目169个,下降18.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101.73亿元,增长15.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2%。先进制造业投资172.94亿元,增长8.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8%。 

国内贸易

2019年,珠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3.36亿元,比上年增长6.3%。

对外经济

2019年,珠海完成外贸进出口额2908.89亿元,下降10.4%。

2019年,新增对外协议投资额2.22亿美元,对外实际投资额1.50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0.58亿美元,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4.1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共38955人。

旅游

2019年,珠海接待入境旅游人数541.14万人次,增长5.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6.5亿美元,增长12.4%。接待国内游客4077.07万人次,增长7.4%。国内旅游收入427.53亿元,增长15.9%。酒店平均开房率62.27%,比上年低0.11个百分点。全年各主要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3000.2万人次,增长8.0%。旅行社组团国内游118.8万人次,增长1.6%;出境游57.94万人次,下降4.1%。实现旅游总收入541.53亿元,增长16.2%。

金融

2019年,珠海市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047.24亿元,比年初增长19.9%。2019年末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358.61亿元,比年初增长20.8%。


【责任编辑:李文文】

第17522天:“老兵”的稻田

苏北的水稻陆续开镰。盼了好些日子的“老家”新米,就要到了。一直牵挂着这块稻田,想着能够一起做点什么,为更多人的饭碗,也为食品更放心、更绿色,价格也更实惠、亲民。2018年夏天,我们还组织了一次赴江苏黄桥的生态参访,受到王传瑞的热情接待。那时候,他经营的瑞鑫家庭农场刚刚起步,如今一晃已经七八年过去了,王传瑞还守着这块土地,做他认为自己能做也想尽力做好的事情。这些年,为寻找更放心的食

绥芬河:国庆前夕“中国红”遍山城 浓浓氛围迎华诞

在市区大街小巷国旗高悬、装扮一新,浓厚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处处传递着对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华诞的热切期盼。据介绍,为让节日氛围提前升温,绥芬河市城管局及相关部门早在9月中旬便启动国庆环境布置工作。工作人员聚焦市中心主干道、商业核心区、公园广场及边

鞍山文化活动家朱悦侨履新香港国际音乐节沪辽赛区 推动“新国风音乐”融合创新

从鞍山旗袍文化推广者到国际文化交流使者,朱悦侨以多元身份深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近日,朱悦侨再获“第十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2025华明奖创新流行音乐大赛上海市及辽宁省赛区负责人”聘任,将通过打造“新国风音乐”赛道,探索音乐、时尚与文化经贸的跨界融合,助力沪辽港三地文化资源互通与产业协同发展。

克山县"三亮领航"多维践行雷锋精神 专项行动构筑新时代文明坐标

通过文化浸润、健康守护、精神传承、惠民服务四大专项行动,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该县以系统化、专业化志愿服务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落实,全面激活县域精神文明建设新动能。【书香护苗行动】多维阅读空间培育时代新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文旅系统打造"书香克山"样板

“机遇中国·魅力德州”主题感知体验活动走进德州市德城区

跑驴、秧歌、剪纸、绘制红绿彩……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3月1日,来自德州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12名外国留学生走进德州市德城区,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造非遗体验之旅”。留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德州特色手造非遗项目,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德城区新湖街道顺城社区“黄河大集暨非遗进校园”活动现场,留学生们被

鞍山:留学生游千山、吃元宵、猜灯谜乐享中国节

活动由鞍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合局(市政府外办)、千山风景区管委会、辽宁千山旅游集团和鞍山师范学院等共同承办。活动期间,鞍山师范学院6名来自波兰、白俄罗斯、土耳其、贝宁、日本等国的留学生与外籍教师,先后走进高新区汪

绥芬河:元宵佳节文化娱乐活动多姿多彩

元宵佳节,地处中俄口岸城市绥芬河以猜灯谜、品汤圆、制花灯等多种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让传统佳节焕发新时代温情。民俗传承添年味 灯谜楹联映春韶 绥芬河市图书馆联合新华社区开展的"灯火映元宵 迷境藏春韶"活动率先拉开节日序幕。千盏红灯笼与新春楹联交相辉映,百余条涵盖文史知识的灯谜吸引市民驻足。他们中间,有祖孙三代携手解谜、也有青年学子组团攻关的场景处处可见,猜中者手捧生肖文创奖品笑

龙岩高速:五福迎春运 温情暖归途

福是什么,是在外游子路上再堵也要回家的期盼。对于福建高速人来说,保畅是福、微笑是福、安全是福、敬业是福、暖心是福。春运伊始,来看高速人如何“花式”送福。送您一张保畅“福”联合高速交警、高速行政执法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易堵路段桌面推演、部署关口前移等工作,以“一路多方”切实维护高速的安全畅通。送您一张微笑“福”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

俄罗斯师生交流团专程绥芬河沉浸式体验中国春节

我国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将至,来自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20余名师生组成的交流团,专程来到百年口岸绥芬河,切身体验一次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独特魅力。师生们第一站来到了绥芬河市市教育第一幼儿园,在这里,他们首先体会到,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俄罗斯师生们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之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吸引俄罗斯师生

龙猪共舞 聚力振兴 - 写在中华龙猪节暨猪业品牌发展大会即将开幕之际

中华大地是文明的厚土。五千多年来,先祖们用勤劳与智慧、用牺牲与坚韧创造了世界上最优雅高效的汉字、最为悠久深邃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最为完整独特的农耕文明和价值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华夏文脉永续、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固,成为打不败压不垮的东方巨龙。以生猪为首的畜牧业是与狩猎、种植并驾的三大最古老经济形态,是确保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支撑之一。居有其舍,舍下有猪方为家;在

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 - 亚太主流媒体采风现场学“划龙舟”

来自巴基斯坦、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2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从“冰雪”“文化”“亚冬”“科技”“民生”五个维度,报道并展示哈尔滨多元城市形象、丰富冰雪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助力明年2月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来自亚太主流媒体纷纷打卡哈尔滨松花江畔采冰节现场往届冰上龙舟赛现

乡村教师李平:助力“村里的孩儿”逐梦飞翔

李平成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并策划发起了“蒲公英计划”,号召更多的有爱心、有热情的青年朋友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成为孩子们身边的点点星光,照亮未来,助梦飞翔。
返回
顶部